深圳市扶贫协作和合作交流办与深圳海吉星联合开展的“圳帮扶”亮相读特粉丝节。
新时代,新起点,谱写乡村振兴的壮美新篇章。今年以来,在深圳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深圳市扶贫协作和合作交流办携手深圳对口帮扶的9省(区市)各级党组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和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深圳市第七次党代会和市两会精神,以党史学习教育开新局,以先行示范标准树标杆,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于党史学习教育全过程,继续加强产业、劳务、消费、人才、教育、医疗、环保等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协作,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让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坚实战斗堡垒,激发澎湃红色引擎。
广西
粤桂协作成果亮相“广西脱贫攻坚成就展”
由“粤桂协作谱新篇”等组成的广西脱贫攻坚成就展,自2021年5月7日在广西展览馆开幕以来,已成为直抵人心、激励人心的党史学习教育平台之一。
党员群众参观广西脱贫攻坚成就展之“粤桂协作谱新篇”。
4000多平方米的展厅内,500多幅(组)图片、18处视频、30个场景、20组约300件实物,以丰富多彩、富有冲击力的图文视频,创意十足、独具巧思的艺术装置,生动翔实的图表数据,集中展现了广西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区63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37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4个贫困县全部摘帽的艰苦历程。
忆往昔,看巨变,话成就,在这场声势浩大的人民战争中,深圳发挥主力军作用,助力广东结对帮扶的广西33个国定贫困县,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的脱贫攻坚广西答卷:5年来累计投入财政援助资金56.22亿元,带动1.32万家广东企业到广西参与帮扶,粤桂“双培双带双促”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模式、消费扶贫等成为全国东西部扶贫协作典范。
“国门党校”以党旗引领助力兴边富民
远近闻名的边境国旗村广西百色市靖西市龙邦镇护龙村,由党员、群众、学生等各界共同参与的“边关党旗红”、“国门党校学党史”“爱国家护界碑”等党史学习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已经是每月雷打不动的节目。从讲述党的历史到擦拭界碑描红,家国情怀深深渗透到当地民众的生活里。
今年以来,结对帮扶的深圳市龙岗区积极引进深圳党校资源,以党建推动兴边富民,强基固边,成效显著。在靖西南坡乡逢鸡小学等7个“国门党校”,由深圳市委组织部对口帮扶资金和深圳社会帮扶资金共同支持,挖掘本土文化和边关红色资源,开展了“党课开讲啦”等主题活动,打造“深百”领导干部艰苦奋斗体验教育基地,已累计举办了48期培训班。
把“我为群众办实事”贯穿于边境建设,粤桂协作和龙岗帮扶推动靖西继续实施安居筑梦、产业固边、照亮边境、美丽乡村、情暖边关“五个工程”。今年以来,深圳龙岗·百色靖西协作共建产业园及龙邦跨境合作产业园和实施桑蚕种植产业园、花卉种植基地等中小型产业园,生意兴隆,不断拓展大湾区市场,也增强了靖西市产业发展的“造血”功能和村集体经济自我发展能力。
粤桂协作下,龙岗区协作打造的靖西市渠洋镇怀书村花卉种植基地全景。
“贷牛还牛”养出都安瑶山致富牛
都安县地处滇黔桂石漠化片区,曾是广西4个极度贫困县之一。如今,一辆辆载着“致富牛”的卡车在给大湾区市民送来新鲜牛肉的同时,也为当地脱贫群众送去美好生活的希望。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都安实施了“贷牛还牛”项目。村民蒙美兰跟4个贫困户建了1个贷牛场,扣除成本,牛场30头牛每年可以赚6万元。一头连着大石山区,另一头系着经济特区。在深圳宝安区的“瑶山牛”专卖店,几乎每日早上11点之前,都能上演排队的场面,当天凌晨从广西都安冷链运输到深圳的200多斤新鲜牛肉销售一空。市民李先生说,都安牛肉不仅让他们能品尝大山深处零污染、肉质鲜嫩、价格实惠的美味,并且“以购代捐、以买代帮”还能支持消费帮扶。
今年以来,宝安区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通过粤桂协作平台,协助都安积极推进瑶山牛大规模进入深圳市场,并与宝农链公司深度合作,把冷链运输的新鲜牛肉与连锁超市相结合产生更好的“化学反应”。目前瑶山牛已在深圳市开设34家分店,其中宝安区覆盖10个街道,南山区已试营业5家,全部门店月均销售超过600万元。2021年第一季度瑶山牛在广东省的销售额达3020万元,其中深圳市2398万元。“贷牛还牛”产业还按照优质肉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要求,通过强化科技保障,不断强“畜”产业,基本形成集养殖、繁育、加工、市场一体化的现代肉牛养殖产业园,全面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新疆
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呈现新作为
近期,4个亿元级项目喀什好鲜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喀什深喀农牧产销链有限公司、喀什罗布麻生物科技产业园、新疆沃纳特发展有限公司先后在新疆喀什地区落地。
今年以来,深圳援疆前指党委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依托喀什深圳招商工作站和消费帮扶中心,不断展现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新作为。他们广泛走访对接企业,捕捉招商信息,接洽重要客商,宣传推荐产业发展优势和招商优惠政策,目前已对接走访企业225家,推动189家到喀什考察,落地项目29家;持续巩固2020年落地的核桃深加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新疆配送分中心等多个项目。根据“十四五”规划,深圳援疆资金今年将安排援疆项目68个,投入资金12.42亿元,助力受援地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增强振兴发展后劲。
“援疆工作开展到哪,党的建设就跟进到哪”。自第十批援疆干部人才到位以来,深圳援疆前指党委十分重视援疆项目的组织保障,将38名党政干部分派到19家企业挂职,帮助企业建立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建联建活动,确保每个援疆项目、援疆企业都有干部跟踪管理、挂点服务,既锻炼干部能力又确保项目进度、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在2020年9月成立的喀什地区首个园区联合党总支部喀什深圳城联合党总支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实现深度融合,党建工作成效转化为促进企业发展的动力。目前,喀什深圳城入驻企业已组建党组织7家,筹建党组织企业2家,园区党员超100人。
西藏
强化柔性引才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坐落于察隅县城的县完全小学高山环绕,桃花绽放,生机勃勃。同学们沉浸在崔峰娟老师讲授的语文课《北京的春节》学习中,享受着深圳支教老师带来的教学乐趣。
而近期,针对当地果农集中反映的苹果病虫害和产量品质降低问题,工作组联合察隅县农业农村局组织的苹果花果期病虫害防治和修剪现场培训会,走进田间地头,受到村民们的热烈欢迎。
今年以来,深圳市第九批援藏工作组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围绕医疗帮扶、就业援藏、柔性人才引进、招商引资、职业技能培训等,生动实践“我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在加大教育援藏力度方面,工作组不仅推动深圳大学与察隅实现校地共建,还积极对接深圳市教育局选拔3位教师和深圳市关爱办选拔的第28批“募师支教”行动9名大学生志愿者开展一学期支教工作。
在深圳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扶贫协作和合作交流办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深圳市第九批援藏工作组进藏以来,加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力度,去年共投资约1亿元,建设援藏项目8个,今年4个援藏项目也已开展前期工作。同时,深圳援藏还加大人才、技术、市场等资源对接力度,开展了深圳6个街道与察隅6个乡镇的结对帮扶;深化柔性人才引进,深圳市委组织部将新增派文旅、招商、财政、新闻方面专业人才援藏,医疗帮扶单位由宝安人民医院调整为南方医科大学深圳附属医院,同步实施三级医疗对口帮扶、狮子会光明行、顺丰爱心基金先心病儿童救治、乡村医生培训等长期帮扶措施;强化就业援藏,深圳市人社局每年将定期到林芝察隅组织召开大学生专场招聘会;拓展工会援藏,与深圳市总工会协作,将林芝确定为深圳干部职工康养基地之一;巩固招商引资,与洲明科技、安科医疗等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四川
旅游帮扶让甘孜“美丽乡村”逐梦高飞
今年4月,以“脱贫攻坚 感恩致谢”为主题的群众文艺交流演出在深圳大剧院举行。甘孜州民族歌舞团为广大市民带来了一场独特的视听盛宴。更令人惊喜的是,前段时间火遍全国的“新晋顶流”甘孜州理塘县旅游大使丁真也随团参演。
四川甘孜州曾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三区三州”主战场之一。由于海拔高、基础设施薄弱,深圳对口支援的甘孜县、德格县、石渠县三县都属于国家级深度贫困县。从2014年开始,深圳参与广东省对口支援四川甘孜工作;2018年5月起,对口支援德格县、石渠县和甘孜县脱贫攻坚,援建了集中式寄宿制学校、乡镇标准化卫生院、美丽乡村等项目,大力发展生态农牧业、全域旅游业、特色藏医药业,帮助3县如期实现脱贫摘帽。
今年以来,深圳对口支援甘孜州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甘孜州民族歌舞团带来的特色文艺精品演出,以当地独有的民族文化和自然美景,展现甘孜脱贫奔康及广东援川人的凝心聚力。演出中的《脱贫故事》宣讲生动,结合党史教育宣讲活动,展现了甘孜州脱贫影像。表达119万甘孜儿女对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感恩之情,充分抒发甘孜各族儿女奋力谱写乡村振兴篇章的壮志豪情。“甜野男孩”丁真登台邀请广东朋友们到甘孜做客更是直接将演出氛围推向了高潮。
作为产业扶贫的亮点之一,广东省和深圳市大力支持甘孜的旅游项目。在对格萨尔文化项目援建中,广东省援助980万元,贷款贴息140万元。如今,格萨尔王城的三十个寨子加起来共有128栋单体建筑,这些单体建筑和经营收益都属于甘孜县的128个脱贫村集体经济所有。今年,甘孜州推出了面向广东人的五折旅游优惠,以及旅游团优惠政策等,作为回馈。而广东省和深圳市也正加快协助甘孜州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民宿接待、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生态农场等新产业新业态,培育一批叫得响的“青字号”特色农牧业品牌,全面提升农牧区发展质量,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广东
党建引领产业共建 河源加速融深融湾
今年以来,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指挥部党支部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将党建与帮扶工作相结合,打造民生帮扶精品,不断推动当地破解医疗、教育和产业振兴的痛点难点,全力推进社会民生事业发展。
作为深圳对外援建的最大单体项目之一,深河人民医院是由深圳市财政投资16亿元、暨南大学与河源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公立医院,建设用地面积12934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53530平方米,一期规划床位数800张。2020年12月30日,该院门诊楼、急诊楼、医技楼、住院楼和后勤综合区等主体结构工程已全面完工,进入试运营。按照“深圳建设,整体移交”的模式,该院预计在2021年中期可正式启用。而深圳支持完成的河源6家疾控机构冷链配送系统改造和112家预防接种门诊标准化建设,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突显战斗力,全面提升了河源市疫苗管理工作水平和冷链储存配送能力。
2020年10月,深圳支持5亿元建成的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河源校区正式开学,首批4000余名大学生入驻,结束了河源没有本科高校的历史,也实现了深圳对口帮扶河源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全链条帮扶。
4月23日,深河创智产业园正式揭牌,目前已引入培匡电子、旭晟半导体、加成科技、精方医疗等4家公司,在谈合作企业5家。借助深河创智产业园这一载体,河源市港澳科技园、高新区半导体产业园、深圳大学(河源)科技园等也同期揭牌。
今年以来,深河指挥部党支部以产业共建为抓手,推进已落地项目产业提质增效,推动成立河源市深圳商会打造“市场化”帮扶机制,推动河源市农村电子商务协会与京东物流集团战略合作上线“深河E家平台”,不断推进两地产业高质量发展共赢。这不仅是河源积极“融深”“融湾”的充分表现,更是深河帮扶、港澳合作、互利多赢的结晶。
打造“蚝情万丈”乡村振兴示范带
“五叶莲前九个洲,蚝肥鱼跃浪悠悠。”原创歌曲《美丽蚝乡我爱你》,描绘的是广东汕尾市红草镇晨洲村万亩蚝田与蓝天白云相辉映的美景。日前,深圳市扶贫协作和合作交流办公室综合处党支部赴晨洲村开展党建结对共建活动,交流深化晨洲村“党建+”发展模式。
近年来,在深圳对口帮扶下,晨洲村不仅发展成为广东十大特色产业名村之一,也以年产值约4.6亿元成为远近闻名的“中国蚝业之乡”。5月10日,CCTV-17播出纪录片《我的美丽乡村——豪情壮志晨洲村》,呈现晨洲村的蚝文化、蚝美味以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的成就。
随着深圳、汕尾携手吹响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以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为目标,晨洲村也在打造西线“蚝情万丈”的乡村振兴示范带。党建结对共建开展后,依托“党建”+美丽村庄建设、产业发展、生态观光、文化推广等,晨洲村将加快实现发展强村。
(原标题《大山深处富民路 石头缝里产业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