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5月22日下午相隔五分钟相继离开人世。
13:02分,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逝世……
13:07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逝世……
双星陨落
划过天幕不再回来
我们心痛难抑
我们垂泪难止
……
无法抵御浪潮
但我们会永远记得灯塔
仰望天空
发现他们都曾闪耀过
我们深圳的天空
他们与深圳的故事,
原来那么精彩……
袁隆平与深圳龙岗的渊源
相信大多人和小编一样,对于“袁隆平”的认识,最初都来源于上学时的课本。那时的我们,怀着无比好奇的心情,思考他到底用了什么魔法,能让8亿人吃饱饭?而这位中国超级贡献者袁隆平,与深圳龙岗也颇有渊源!
2004年4月
为了实现超级杂交水稻第三期亩产900公斤的育种目标,74岁高龄的袁隆平院士来到深圳选址,相中龙岗区坪山碧岭现代农业科技园,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和龙岗区合作,兴建国家超级杂交水稻基地——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深圳龙岗研究所。
2004年10月
2004年10月28日,一项事关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第三期目标实现进程的现场实测在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坪山碧岭现代农业科技园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深圳龙岗研究所进行,有关专家对48亩实验田的超级杂交水稻晚稻的实测结果表明:水稻稻谷结实率达95%以上,稻谷千粒重达27%以上,每亩高产847公斤。这表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又取得“四大突破”:超级杂交水稻晚稻亩产量高;稻谷结实率高;稻谷千粒重高;筛选出适合华南地区种植的两个中国新型香米新品种。在场的专家和科技人员对这位卓越科学家取得的新成就而欣喜不已。这标志中国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再次超越自我,继续领跑世界。
2005年7月
龙岗的袁隆平超级稻引起轰动效应,省专家纷纷前往取经。专家们实地考察第三期超级稻育种实验基地后,充分肯定了碧岭现代农业科技园工作,希望该现代农业科技园内超级稻的一些成功经验和做法能在全省进行推广,并早日实现亩产900公斤的第三期超级稻育种目标。
袁隆平和夫人,深圳商报记者摄于袁隆平80岁生日当天。
2009年8月
“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80岁生日这天,袁老和夫人在深圳龙岗度过。当时,他向记者透露:“希望做百岁老人,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力争实现杂交水稻4期超1000公斤的目标。”
2010年11月
袁隆平院士和夫人邓女士正式下榻了位于龙岗区龙城街道黄阁翠苑嘉欣园的龙岗新家。看到近在咫尺的大运会场馆时,掩饰不住内心喜悦的袁院士表示,2011年他要偕夫人从长沙坐高铁到深圳龙岗观看大运会开幕式,还有自己最喜爱的排球赛。
2011年5月
2011年5月10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碧岭基地揭牌仪式在深圳碧岭现代农业科技园举行,此举标志着碧岭农科园正式成为中国农科院的合作科研试验基地。据了解,当时的碧岭农科园,形成了袁隆平院士、香港大学辛世文院士、武汉大学朱英国等3名院士带头,具有20多名正副教授和一批博士、硕士研究生的科研队伍,完成了10多个国家和省级科研课题,取得一批科研成果,具备较完善的农业科研基础。
2011年8月
2011年8月17日上午,大运中心游泳馆迎来了一位特别的客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喜欢游泳的他亲自为中国选手加油助威,还不时在座位上欢呼雀跃。在预赛最后一场女子组4×200米自由泳比赛中,当中国代表队在第三棒超越新西兰代表队领先之时,袁隆平露出笑容,并和现场沸腾的观众们一起为运动员鼓掌助威。赛后袁隆平表示,为中国大运健儿呐喊助威是自己的义务。
2016年12月
2016年12月1日,龙岗对口帮扶海丰的袁隆平新型杂交水稻富硒新品种推广示范片仪式在联安镇联南村委举行,测得亩产达1050斤以上。该片区培育的富硒水稻是在袁隆平超级稻收割前通过人工技术性强化硒元素,是生物学过程转化形成的有机产品,该产品有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体质的作用,是纯天然的保健有机食品。
2016年12月
2016年12月30日,袁隆平水稻研究所海丰分所揭牌成立,标志着海丰县农业水平和杂交水稻研究将迈上一个新台阶。据当时报道资料显示,2016年上半年,对口帮扶海丰县的深圳龙岗区推广袁隆平新型抗倒伏杂交水稻,推广试点落户于联安镇联田甲下自然村,种植130亩,下半年在14个贫困村种植近4000亩晚稻,每亩增产增收20%左右,经济效益相当显著,大大提高了农民收入。
2018年9月
“深优”品种全国推广3600多万亩,袁隆平杂交水稻试验田在深结硕果。农田累计增产25亿公斤以上,农民累计增收超过40亿元。试验田的科研人员孟博士说,“当年选择深圳这块地是有原因的,一方面团队要研究的是适用于南方种植的杂交水稻,这里的环境正好符合条件;另一方面深圳市政府和龙岗区政府对于推进农业科技化支持力度非常大。”
2020年6月
在龙岗区对口帮扶的海丰县,龙岗区利用袁隆平龙岗研究所的技术,立足海丰产粮大县的优势,积极推广袁隆平超级稻。三年来推广种植袁隆平超级稻7季4200亩,这一项目帮助当地脱贫致富,种植水稻贫困户平均每年增收3000多元。
回望来时路
袁隆平院士竟然和我们
走得如此之近
而吴孟超院士
更是与我们的健康
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吴孟超与深圳人“肝胆相照”
吴孟超(右)与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胡世平(左)合影。
2019年8月
2019年8月初,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孟超率团队与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签约共建肝胆疾病诊疗中心,开展肝胆疾病多学科联合诊疗,我国著名的肝胆外科专家吴孟超院士为远程指导,广东省名中医胡世平教授为中心主任,知名肝胆外科专家王义教授为首席专家。事实上,该肝胆疾病诊疗中心在龙岗落户,意味着龙岗人今后看肝胆疾病将非常便利,无需折腾去外地,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国内顶尖的医疗服务。
吴孟超肝胆疾病诊疗中心合影。
团队入驻后
签约以来,双方多学科、多维度合作,为肝病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治疗手段,收获不少患者好评。
其中70多岁的邹阿伯为一位71岁的巨型肝癌患者,于2019年8月27日,在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接受手术,吴孟超团队常驻肝胆疾病诊疗中心专家王义教授主刀,手术成功将被判“死刑”的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国士已去
但他们却与深圳龙岗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们相信
国士的付出
历经岁月
也依然会继续闪耀在龙岗的天空
照亮更多美丽的风景……
国士无双 名垂千古
海报设计 胡鑫 林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