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节点——东莞水乡新城最新规划出炉

读特记者 刘秋伟
2019-02-21 20:09
摘要

水乡新城的定位是粤港澳大湾区及广深创新走廊的创新节点、对接穗深港台国际发展的合作门户、东莞城市副中心和水乡经济区核心区。

2月21日,东莞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办公室召开第四届市规委会第8次控规与城市更新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了《东莞水乡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等11个项目。

未来,水乡新城的定位是粤港澳大湾区及广深创新走廊的创新节点、对接穗深港台国际发展的合作门户、东莞城市副中心和水乡经济区核心区。

本次规划范围,北至中心大道、南至桥东路、东至粤晖路、西至望沙路,总用地面积14.53平方公里。

打造“一核两心串多点 一带两环拥九片”的空间格局

记者获悉,《控规》的目标是,将水乡新城打造成弹性生长、可经营的活力水城;蓝绿特色鲜明的生态水城;多维、复合、立体的效率水城;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品质水城;疏密有致,大开大合的魅力水城。

产业定位方面,水乡新城未来产业以总部经济为核心,重点发展以国际交往、商务金融为核心,创新创意和综合服务为支撑的总部经济集聚区,带动新城周边五镇的产业发展。最终,构建新城总部+特色产业小镇的发展格局。

未来,水乡新城产业将突出对总部经济、创新创意、综合服务和产业带动等四类产业发展进行引导。在空间上,总部经济布局在以东莞西站为核心新城核心区,创新创意布局在水乡新城南部及北部副中心、道滘产业园、梅沙村等区域,综合服务布局在核心区和各个功能单元的综合服务中心。

其中,洪梅总部小镇的洪梅镇区,处于总部经济的辐射范围内,是现状洪梅镇主要的服务中心和居住集聚中心,镇内商业服务业已有一定规模,但现状建设水平较低,旧村、旧城和旧厂混杂。规划对洪梅镇区进行分析,对不同的区域采取综合整治和全面改造的方式,提升镇区品质,逐步发展为以居住、生活、商业服务等功能为主的宜居特色小镇。

梅沙滨水休闲街区,将打造民俗文化村落,以花灯文化体验、手工艺术为主题,营造文化与工艺制作相结合的特色村庄:打造滨水特色商业街,形成商业服务、文化创意设计、手工艺制做与体验一条街;提升社区广场、滨水工艺,打造民俗体验特色场所;引风俗体验项目:引入水乡特色饮食,结合现有公共空间、民宅街区,打造若干露天文化集市,开展体验式文化旅游活动。

在空间结构上,以“水上新城、组团生长”为特色的框架,打造“一核两心串多点,一带两环拥九片”的空间格局。

一核指以望洪枢纽为核心的总部经济核心区;两心:以创新为主的北部总部核心和以金融为核心的南部总部中心;多点:特色中心、片区特色节点。

一带:以水系为特色的南北复合共享活力带;两环:以水、绿、慢行三网融合的特色水环;九片:依托三条不同主题的三条江形成的九大功能片区。

空中拟打造二层连廊串联各地块  

未来水乡新城核心区,空中拟打造二层连廊。

核心区二层连廊系统由4部分组成,包括轨道R1线望洪站二层非付费区设置与北侧地块连通的二层连廊、穗莞深城际站设置与西侧合利地块连同的二层连廊、城际车站出入站平台设置与综合开发地块连同的二层连廊以及核心区各地块间的二层连廊四部分组成。

将围绕二层连廊组织主要商业活动,构建“天街”。值得一提的是,二层连廊将轨道站点、城际站点与城市功能区、开放空间串联起来,通过步行即可从站点抵达核心区各地块。

天上连廊,地下成网。《控规》还对地下三层以上的空间进行了功能引导。其中,地下一层为轨道交通站厅层、地下街、过街通道、下穿隧道、利用轨道交通即过街通道的首层效应形成的地下商业及公共空间、配建停车即其他市政设施等;地下二层功能为轨道交通站台及线路层、地下环路系统、核心地块公共停车、高层建筑的地下停车等。

水乡新城共规划14处教育设施

品质水城将紧扣创新企业、人才需求,通过区域协调、分层分级,打造“共享轴+服务中心+生活圈”。按照“地区级-新城级-社区级-小区级”构建四级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并通过采用空地新建、拆迁捆绑、远期预控、现状保留等多种方式,建设公共服务设施。

在空地新建国际会议中心,游泳馆、北侧体育公园,学校8所,社区公共中心4处。通过拆迁捆绑的形式,建设演艺馆、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南侧体育公园、专科医院,学校2所。此外,远期预控,建设国际医院、学校3所,社区公共中心2处。

按照规划,水乡新城共规划14处教育设施,其中9所小学、3所初中、1所高中、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现状保留与空地新建的教育设施占总体64%。

除此之外,规划还融入市政建设发展新理念。例如,落实海绵城市建设,借鉴杭州城市经验建设“城市数据大脑数据中心”,推进综合管廊建设,集约用地实现市政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等。

适度发展无人驾驶的云巴

目前,对外交通联系单一,主要以公路为主,并缺乏与珠三角城市、东莞市区的快速直接联系的公共交通方式。此外,轨道方面莞惠城际和穗莞深城际初步建立尚未通车,轨道R1线处于施工阶段。

未来,水乡新城将依托东莞西枢纽,打造“对外快捷、网络完善、系统协调、品质优越、富有特色”的综合交通系统。水乡新城规划构建空中连廊、步行路径、自行车路径和水上交通等多层次的慢行系统。

加快水乡大道和望洪路升级,规划形成“五横三纵”的主骨架路网体系,以及规划立交13座。其中,规划的立交13座,分别为沿河次干道下穿水乡大道、沿河次干道下穿实验路等。

另外,水乡新城公共交通发展以轨道交通+常规公交为主,适度发展特色公交——中运量系统。中运量系统采用比亚迪云巴系统,可实现全程无人驾驶,搭载人脸识别系统、实时流量监测、车载电池供电等智能科技。

编辑 李林夕

(作者:读特记者 刘秋伟)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