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绘丨代号“白鹅潭”!隐藏在私塾里的革命据点
佛山日报 尹保山 王琦玥 黄珂展
2021-05-19 09:40

百年风华,红色印记。红色名片,熠熠生辉。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研究室会同佛山日报社日前启动“佛山红色文化名片”遴选活动,在全市兴起“跟着名片学党史”的热潮,助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佛山日报社推出“手绘佛山红色文化名片”系列海报,赓续红色基因,传承革命精神,凝聚奋进力量。本期手绘海报关注中共南三花工委旧址,敬请垂注。

在南海区里水镇的北沙村道上,木棉树花开正盛。一间青砖灰瓦的岭南传统祠堂建筑,在一片居民小楼的映衬下,显得古朴肃穆。这里曾走出吟咏诗词的文雅书生,也聚集过铮铮铁骨的英雄战士,承载着地下革命斗争的峥嵘岁月。这里是中共南三花工委旧址,即中共南三花工委史迹展览馆。

馆内陈列着革命先贤的雕塑和照片,来访者可以看到战争年代的煤油灯和旧水壶,还有老式手工油墨印刷机,了解当年共产党员如何制作宣传物料,引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

抢夺舆论阵地 开展武装斗争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珠江纵队独立第三大队北上,国民党当局企图窃取革命成果,对珠江三角洲地区进行反复清剿。中共南海组织受到破坏,被迫暂停活动。中共广州市工委派党员沈少刚回家乡里水开展革命活动。为了寻找合适的活动据点,沈少刚走遍了全村之后,发现玉文沈公书塾结构四通八达,共有11个门口和3条东西朝向的通道,适合人群疏散,便选定在此地办学,设立沈村小学。

1946年2月,中共广州市委派杜路任中共南海特派员,恢复中共南海组织,经过几年努力,中共南海组织迅速发展壮大。

1949年5月,以“白鹅潭”为代号,中共南(海)三(水)花(县)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南三花工委”)正式成立,隶属中共珠江地委,书记杜路,副书记陈启锐,工委领导机关便设在沈村小学。

为打破国民党管制,进一步解放人民群众,南三花工委因地制宜,组织和发动群众进行反“三征”(征兵、征粮、征苛捐杂税)斗争,继而壮大农会、妇女会等群众团体。同年7月,沈少刚在离玉文沈公书塾不远的住所,建立秘密联络站,配合南三花工委开展油印、情报、通信联络等工作。

在抢夺舆论阵地的同时,武装斗争也连战告捷。工委牵头组建了南(海)三(水)花(县)人民游击队,开展调查当地土匪、恶霸情况,勘察地形、绘制地图和统战策反等工作。当年解放军南下,游击队还积极配合解放军工作,为解放战争胜利书写了光辉的一页。直到12月,中共南三花工委完成历史任务宣告撤销,玉文沈公书塾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1993年,当地村民自发筹资修缮旧址。1994年,南海区将中共南三花工委旧址列为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隔年又拨款维修,恢复历史原貌。1998年,旧址被列为佛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旧址被核定为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2020年,旧址作为中共南三花工委史迹展览馆重新开馆,展览分为五个篇章,包括序章、党的诞生、隐蔽战线、革命成果和走进新时代,详细介绍了中共南海组织的艰苦斗争和革命精神。

中共南三花工委旧址参观学习点指引

开放时间

9:00-12:00

14:00-17:00

节假日正常开放,逢星期一闭馆

地址

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北沙沈村

联系电话

(0757)85605022

(0757)85650676

(原标题《手绘丨代号“白鹅潭”!隐藏在私塾里的革命据点》)

编辑 刘彦 审读  吴剑林 审核 张雪松 郑蔚珩


(作者:尹保山 王琦玥 黄珂展)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