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比23.12%!广州海绵城市建设达标
南方+
2021-05-16 19:38

海绵城市建设是实现修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涵养水资源、提升水安全等目标的有效手段。

广州拥有丰富的水系及调蓄空间,因此,“以水定城,顺应自然”则是广州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打造生态宜居城市所遵循的思路。在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以“核算水账”为基础,以“上中下协调、大中小结合、灰绿蓝交融”为技术思路,以“污涝同治”为主要手段,运用“+海绵”理念,对新、改、扩建项目,“应做尽做、能做尽做”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通过系统化、全域海绵体系的建立,使城市水体旱季呈现“鱼翔浅底、水清岸绿”状态,雨季合理蓄排,污染的水得到治理,多出的水不成灾害,干净的水成为资源,最终构建安全韧性、绿色生态的城市水空间,为人民群众创造优美环境,为城市绿色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截至2020年底,广州城市建成区306.12平方公里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占比23.12%(以2019年为水平年)。

健全体制,长效推进

由市长挂帅,广州市成立了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设立广州市水生态建设中心,从规划、住建、交通、水务、园林等职能单位抽调专职人员进驻,并聘请第三方技术单位,共同负责日常工作,统筹推进广州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

在规划引领方面,广州构建了“(1+12+N)+X+Y”的规划体系。广州市海绵城市规划体系实现了多维度、多层次、多专业的全方位融合衔接,不但有市、区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和重点片区详细性控制规划(1+12+N),生态系统规划(X)与水系统规划(Y)都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三者相互衔接,相互促进。

其次,在健全制度保障上,广州市先后印发了《广州市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广州市建设项目海绵城市建设管控指标分类指引(试行)》等60余项制度和技术文件,并修编了规范性文件《广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逐步形成了以“四图三表”“分类管控指引”等为核心要件的全流程管控体系。正在制定的地方法规《广州市排水条例》也明确载明了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欧阳支涌黑臭水体治理后实景图。

加强管控,打造示范

目前,广州建立了涵盖建筑小区、道路工程、公园绿地、水务工程等各类在建、拟建项目的项目库,对于每个建设项目,按照“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运维”的全流程闭合管理,实现了建设项目“类型全覆盖、管理全流程”管控。

广州市、区海绵办对建设项目各环节情况持续开展常态化抽查,并借助“河长APP”,设立海绵城市建设板块,快速发布信息和交办、解决问题。

通过近年来不断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管控,全市已形成海珠湿地、灵山岛尖、中新知识城等具有示范意义的建筑小区、道路工程、公园绿地、水务工程等各类建设项目或片区50余个,通过示范带动,不断推进全市海绵城市建设成系统、成片区达标。

中新知识城领军人才一期。

智慧建设,广纳贤才

在管理方面,广州依托河长APP,推动“掌上海绵”建设,并逐步打造建设项目全过程管控系统,力求对建设项目全过程海绵城市建设实现可查询、可追溯;在效果评估方面,选取典型片区开展海绵监测,采用监测和动态评估方式,对全市海绵城市建设效果进行评价。

此外,2020年,建立了“广州市海绵城市建设专家库”,首批113名专家顺利获颁“广州市海绵城市建设专家”聘书,专家库成员囊括了道路、水务、园林、建筑等领域专家,涉及设计、施工、监理及高校学者等各行业人才,有力提升了广州市海绵城市建设咨询、决策水平。

广州市海绵专家培训大会现场图。

培训交流,公众宣传

通过“办讲座、进校园、入企业、上电视、登报纸、绘漫画、制视频、开直播、公众号”等多种途径,广州聘请专家和优秀试点城市代表,面向企事业单位、建设管理及设计、施工、监理等从业者,开展形式多样的海绵宣讲及培训。

此外,创造性发布广州海绵城市建设动漫形象“沐沐”,并制作微信表情包、公仔、明信片等宣传品,出版著作《共筑海绵梦》,开拍宣传片《水润万物生》,开发上线“广州水生态”公众号,广泛传播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和大力营造全社会参与海绵城市建设的氛围。

广州市海绵IP“沐沐”示意图。

强化监督,严格考核

广州积极探索将海绵城市建设监督考核纳入河湖长制考核机制,已在2019年、2020年,连续利用河湖长制考核全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有效推动了全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

建设海绵城市,是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的重要内容。根据《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8—2035年)》,广州市将按照“美丽宜居花城,活力全球城市”的总体愿景开展建设。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统筹山水林田湖海系统保护治理,推进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十四五”期间,广州制定了《广州市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下称“十四五方案”),进一步夯实广州市海绵城市建设法规规章、规划标准、项目管控、效果监督、运维管养、宣传教育、海绵产业等工作,力争到2025年底,全市城市建成区45%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广州坚定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广州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源头消纳滞蓄—中途减速消能—末端弹性适应的传统水适应模式。

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借鉴和发扬广州传统治水智慧,传承广州传统水文化,将广州治水文化贯穿到综合治理水问题的全过程中,并结合当代治水技术应对当代水问题。

通过海绵城市建设,使水环境得到根本改善,水安全得到有效提升,水资源得到持续供给,水生态能够不断向好,同时,保护水文化遗产,提升水景观,保护涉水名胜,使水系成为城市的亮点,重塑岭南人水和谐关系,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让城市更加生态宜居,为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作出应有贡献!

(原题《占比23.12%!广州海绵城市建设达标》)


编辑 (冻结)陈冬云审读 吴剑林审核 编辑-范锦桦(客户端)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