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汕特别合作区:飞地经济的探路人 协调发展的开拓者
读特记者 石义胜
2018-12-16 10:42

深汕湾畔、莲花山脚,海陆丰饶、人文汕美。

2011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在汕尾海丰圈定468.3平方公里的土地,设立深汕特别合作区,开启以飞地经济带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改革试验。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七年沐风栉雨、披荆斩棘,一座秉持深圳标准、深圳质量、深圳理念建设的美丽滨海特别新城正在加速崛起。



滨海新城

全国首个特别合作区

2011年5月21日,深汕特别合作区初试啼声。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出席深汕特别合作区授牌仪式,勉励深汕两市全力推进特别合作区开发建设,实现区域合作共赢,为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创造经验、提供示范。

“设立特别合作区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制度创新和重大战略部署。”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管委会副主任、前海深港合作区管理局副局长唐绍杰谈起早年的“创业”历程心潮澎湃。2011年6月至2014年11月,唐绍杰担任深汕特别合作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分管发改、规划、建设等工作。

“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上率先做出突破,不但可以推动广东的经济再上一个台阶,而且可以为全国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提供广东样本。”唐绍杰说,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合作区的顶层设计。汪洋同志在2010年8月25日调研汕尾,提出特别合作区要以“创新发展、先行先试”为核心,努力创建全省区域合作创新示范区。

特别合作区选址海丰县毗邻惠东县的四个农业镇。海陆丰是革命老区,经济底子本来就薄,而这四个镇又是海丰县底子最薄的农业镇,完全没有工业基础,市政配套几乎为零,在这样的条件下建设“双转移”产业园难度可想而知。

“我刚来的时候,合作区没有自来水厂,饮用水是从水库直接引过来的。没有医院,只有卫生所,最先进的医疗设备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X光机。连镇政府都没有抽水马桶。”唐绍杰回忆说,特别合作区的干部带着使命而来,还可以克服困难,但这样的基础想承接好的工业项目、留住人才非常困难。“早期的招商很难,有一家企业我陪着考察了六七次,最终人家也没有来,当然这家企业现在后悔了。”

见微知著、睹始知终。深圳一批眼光敏锐的企业抢先布局特别合作区。腾讯云数据中心是特别合作区第一批重大项目之一,腾讯在全国布局多个数据中心,特别合作区这个最为繁忙。“当时为了解决腾讯云数据中心的用电问题,市长亲自出面协调,争取国家发改委的支持。”唐绍杰回忆说。

产城融合的飞地经济模式

起步区鹅埠片区

“特别合作区出让第一块土地是在深圳拍的,我们要传递的信息就是这片土地坚持用深圳标准、深圳理念来建设和管理,提供深圳一样的政务服务。”唐绍杰说,让特别合作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高起点发展、建设一座现代化城市。

经过三年的实践与摸索,2014年11月《深汕特别合作区发展总体规划(2015-2030)》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将合作区定为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深圳产业拓展支撑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协作区、粤东振兴发展先行区和现代产业新城。

新的定位让合作区的未来更为清晰。2014年,特别合作区还调整了领导班子和分工,由深圳主导经济管理和建设、汕尾负责社会管理和征地工作。特别合作区步入深圳主导开发阶段,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双双步入快车道。

2015年,深圳再放大招:自当年9月1日起,深企到合作区投资,享受与深圳企业同样的产业扶持政策待遇。从深圳市转入合作区的企业可申请13项深圳市本级产业扶持专项资金。

随着深圳投入到特别合作区的资源越来越多,其知名度也越来越高,各地企业蜂拥而来上门考察,招商引资进入招商选资、一地难求的阶段。

“继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首度写入‘飞地经济’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之后,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去年联合发布了关于支持“飞地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开展‘飞地经济’合作。”市政府副秘书长、深汕特合作区管委会主任产耀东透露,自己与合作区的同志此前应邀赴国家发改委汇报工作,相关经验经在指导意见中得到了借鉴与吸纳。

创新第“10+1”区模式建设“东深圳”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势也。

2017年9月21日,省委省政府为特别合作区派发了“大礼包”,印发《关于深汕特别合作区体制机制调整方案的批复》,赋予深圳市委全面主导合作区经济社会事务的使命,按照“10+1”(深圳10个区+深汕特别合作区)模式给予全方位的政策和资源支持,确保特别合作区在新体制机制下迅速打开工作局面,尽快做大做强。

风云际会,“东深圳”乘势而上。



创新大道

走进特别合作区起步区,一栋栋现代化厂房已拔地而起,“六横六纵”城市主干路网加速推进,“海陆空铁”立体化交通体系雏形渐显。深汕高铁、深汕第二高速将进一步拉近特别合作区与深圳经济特区的距离,畅享一小时工作生活圈。

翻开深汕特别合作区的“产业账本”:截至2018年9月底,合作区共自行出让土地109宗,总面积约4.06平方公里。目前,已供地产业项目67个,61个来自深圳,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超610亿元,预计年税收约53亿元。其中,10个竣工投产、30个主体施工。起步区已初步形成电子设备及电子产品制造业、大数据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等集群。

“创新引领发展,实干再造新城。”产耀东表示,面对新使命,特别合作区正全力打造飞地经济发展模式首创者、飞地治理模式首创者、飞地农村城市化实践首创者,加快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东部门户、粤东沿海经济带新中心、深圳市自主创新拓展区、现代化国际性滨海智慧新城。

编辑 李怡天

(作者:读特记者 石义胜)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