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眼 | 著名分子遗传学家、诺奖得主解读DNA惠及世界患癌儿童
读特首席记者 孙锦 实习生 许舜钿 文/图/视频
2018-12-09 21:19

“有的时候你不得不面对糟糕的境遇,但很可能那是生活给你上了一课。”生于意大利,成长在美国的世界著名分子遗传学家、诺奖得主马里奥·卡佩奇曾有一段不寻常的苦难童年,然而正是超乎常人的坚韧与毅力成就了日后这位科学巨匠。9日,首次访问深圳的卡佩奇在“宝鹰讲堂”为深圳市民讲述了一名科学家“独立思考”的初心。 在与记者的对话中,他对于当下人工智能对基因研究以及生物医药领域的革命性改变发表了众多新颖见解,同时他也期待携手深圳,以其全球化实验室团队,为儿童癌症患者提供更多量身定制的基因靶向治疗方案,让全世界儿童远离疾病与痛苦。

全球化的实验室团队契合深圳特质

卡佩奇因在“基因靶向”技术的开创性研究获得2007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曾在哈佛大学获得生物物理博士学位,在校期间他是一位成果丰富的研究者,发现了导致蛋白合成的分子机制。1973年他决定到犹他大学建立实验室,为何没有留在哈佛大学?卡佩奇非常坚定地告诉记者,“我希望选择一个能让我潜心研究十年、二十年的地方。尽管没有哈佛大学的声名显赫,但我在犹他大学吸引了世界各地跟我有相似想法的人。我的实验室里可以听到十多种不同的语言。”

第一次来深圳的卡佩奇对于深圳的高速发展与科研创新早有耳闻,他坦言,深圳之行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考察其在中国设立实验室的可行性。“深圳是一座多元化的移民城市,这种特质和我目前的全球化研究团队非常契合,希望将实验室的这种多元文化带到深圳开展更多基础研究。”

为患癌儿童量身定制基因治疗方案

谈及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卡佩奇告诉记者,儿童癌症是他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这也与他童年的苦难经历有一定的关系,“儿童癌症中最常见的是血癌(白血病),占了近40%,其次是神经系统、骨头和各种软组织肿瘤。”他分析称,癌症是由突变引起的,后天因素导致突变需要时间积累,在短短几年以内是不可能纯靠后天因素导致癌症的。所以,儿童患癌症必然有先天因素,也就是与父母的致癌基因有关。

“癌症发生的个体机制非常复杂,导致癌症发生的分子机制和组织病理通路都不尽相同。”卡佩奇表示,儿童一旦检查出患癌,其恶化速度极快,他的研究团队就是通过研究临床检测分子细胞通路中特定基因的突变或表达情况,有针对性地为患儿量身定制最适合的治疗方案,从而减少药物对患儿的毒副作用,延长生命。

人工智能加快新药研制成功率

说到当下热门的人工智能AI话题,这位研究基因靶向的诺奖得主也是滔滔不绝,他坦言,生物学可能对于人类大脑来说太复杂了,但对于某些类型的AI可能不是太复杂。在揭示疾病通路的基因水平的复杂性、设计治疗方案等方面,AI是最有前途的研究工具,从算法中学习如何解开复杂的基因组数据,例如疾病的基因表达模式,这将为药物开发、临床研究和医学治疗等领域带来革命性的改变,AI代表了生物技术和制药创新工业化的开始。

“生物科技与信息科技的结合无疑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人类大脑仍是最好的‘电脑’,人工智能也不会取代科学家的研究。”卡佩奇笑着说,他更喜欢“智能增强”这个说法,将人机智能相结合,简化疾病生物学的发现过程,缩短发现时间,为治疗成功率争取更多机会。

【读特新闻+】

12月8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马里奥•卡佩奇在宝鹰讲堂以“发展中的基因靶向技术”为题讲述人类健康管理的奥秘。

讲堂中,卡佩奇教授从基因打靶定义、技术缘由及运用等三方面进行了分享并以模拟干细胞胚胎及如何运用基因控制老鼠胚胎等实验为例,讲解了正在成熟中的基因靶向技术的发展及研究方向。

他表示,人是由一个个细胞组成,在每一个细胞中都有一套完整的操作手册,每个细胞都一样,这些细胞里的操作手册都由ATGC四个字母组成。基因靶向技术可以做出各种各样的疾病模型,如肿瘤模型、糖尿病模型、精神类疾病模型等。卡佩奇教授强调,技术是中性的,而付诸应用则需要智慧。卡佩奇还就基因技术在中国的研发、肿瘤治疗以及个人健康管理等话题回答了与会者提问。当前,有些肿瘤是不可能被治好的,但是肿瘤是可以被管理好的。未来20年内,肿瘤将不再是人类主要的问题,虽然肿瘤不可能消失,会一直存在,但是会有很好的管理控制办法,就不再是人类重要的威胁。

成立于2012年的“宝鹰讲堂”是深圳宝鹰集团主办的一个聚焦中国人文、科技非盈利性大讲堂。成立以来,国学大师文怀沙、著名世界桥梁专家邓文中院士、著名微纳米科学家马佐平院士等多位在文化、艺术、科学界卓有建树的专家学者曾在宝鹰讲堂开坛授课。

人物档案:  

马里奥•卡佩奇(Mario Capecchi)是一位生于意大利的美国分子遗传学家、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之一。 目前他是美国犹他州医学院著名教授、人类基因系两位主任之一。他从俄亥俄州安提亚克学院获得了化学和物理学学士学位,在哈佛大学获得生物物理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是在DNA双螺旋结构发现者、196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詹姆斯•华生的指导下完成的。

卡佩奇1973年在犹他大学建立实验室时,试图将分子基因学引入到对动物细胞的研究,以便获悉如何掌控这些细胞里的基因。卡佩奇于1977年开始一系列实验室研究,这些研究展现了对动物细胞进行基因打靶的技术,并在1989年成功对一只老鼠进行基因打靶。

1991年,卡佩奇入选美国国家科学院,2002年成为欧洲科学院院士。他还获得了众多荣誉和奖项。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07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马里奥•卡佩奇和奥利弗•史密西斯、英国科学家马丁•埃文斯,以表彰他们在干细胞研究方面所作的贡献。

编辑 王雯

(作者:读特首席记者 孙锦 实习生 许舜钿 文/图/视频)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