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经之的北大岁月—— 问学京师燕园 崭露学术头角
读特记者 张锐 /文 胡蕾 /图
2018-11-22 18:18

胡经之是新中国培养起来的第一代文艺理论家、美学家。他的学术人生不仅带着鲜明的时代烙印,又有自己的独特个性。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完成,胡经之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年提前半年毕业,被抽调到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研究生班做研究生。因酷爱文学艺术研究,1956年秋天,他重回北大,成为了杨晦的副博士研究生。胡经之从“江南稚子”成长为“北大学子”,北京大学成为了胡经之学术生涯中不可磨灭的一段重要时光。

2018年10月,胡经之近照。

美学启蒙江南书生,立志治学求升华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了!在这一年夏天,胡经之也迎来了自己文学道路上的转折点——进入故乡梅村的中华中学就读。在这里,他遇到了自己的文学引路人何阡陌。何阡陌从国立武汉大学中文系来,文学艺术修养深厚,特别擅长“五四”以来的新文学,对胡适、鲁迅、郭沫若、徐志摩、冰心、巴金等现代作家非常熟悉,为胡经之带来了新的文学观念。在何阡陌的书桌上,胡经之生平第一次看到了维纳斯的石膏像。在胡经之15岁的时候,何阡陌给他推荐了朱光潜的《谈美》一书,进一步引发了他对美学的兴趣。

1948年,胡经之从梅村中学毕业,并如父亲所愿进入了无锡师范学校学习。巧的是,那时他的小学老师陈友梅调入师范学校,成为了他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师生重逢的喜悦,更激励了胡经之对文学的热爱。陈友梅擅长古典诗词,还善于引导学生的兴趣,曾专程从无锡买回朱光潜的《诗论》送给胡经之,这本专门谈论古典诗歌之美的美学著作,对他后来从事文艺美学的研究产生了很大影响。

三年师范学习,并未使胡经之满足,贪恋书斋生活的他想上大学继续深造。生性爱静、喜爱思考学问的他早已给自己定下了目标——成为一名有建树的学者。在全力以赴埋头苦读之后,1952年,胡经之终于考上了北京大学,告别了养育他19年的江南山水,踏上了北去的列车。

1957年,师从杨晦读副博士。

问学京师燕园,博览群书广访师友

初到燕园,从苏州人家走来的胡经之难以适应北方的生活饮食,心情略有沮丧。然而,喜欢自然美景的他在未名湖畔转了一个圈,沮丧的心情就立刻得到了缓解。未名湖畔的湖光塔影、亭台楼阁都让他心中有说不出来的舒畅。从那时起,胡经之便知道,北大是一个可以安心读书的好地方。即便在那些最艰难的岁月,从苏州同来的20位学子大多回到了江南故乡,只留下少数几位坚守北大,胡经之便是其中之一。

适逢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完成,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的人文学科都合并到北大,各校名师也纷纷云集,其中不乏朱光潜、宗白华、杨晦、游国恩、林庚、吴组缃、冯至、季羡林等。如此求学问道的绝佳环境,让胡经之除了认真上课之外,还积极广访名师、登门求教。在第一学期开设的专业课中,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杨晦任文学概论的主讲,当时担任课代表的胡经之就此与杨晦结下了不解的师生情缘,在此后一生的学术人生道路,都与杨晦有着密切的关联。杨晦曾要求胡经之从近代以来的著名学者如蔡元培、梁启超、王国维等人的著作开始了解近现代美学研究的状况。在一年时间内,胡经之集中阅读了“五四”前后的美学著作,并在杨晦的介绍下结识了朱光潜、蔡怡、冯至等著名学者,令他学术受益颇丰。

胡经之有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协调能力,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糅合进许多社会活动。在北大,他曾担任《北京大学校刊》记者,常专访许多著名学者。那时,繁忙的胡经之常常西装革履地在校园中走过,令不少学生老师印象深刻。

1971年,燕园近邻朱光潜(1967年,胡经之从燕东园37号杨晦楼下迁入27号宅朱光潜楼下八年邻居。)

崭露学术头角,编教材收获颇丰

1958年10月31日,中国作家协会组织了一场规模盛大的研讨会,张光年、邵荃麟、田汉、欧阳予倩等著名作家、批评家均位列其中。会议邀请了北大的杨晦等人参加,胡经之亦在邀请范围之内。在这次会议上,胡经之作了题为《关于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发言。他明晰的观点、严密的逻辑推理,以及带有江南口音的语言引来了老一辈作家的关注。不久,中国作家协会的机关刊物、新中国创办最早的文艺评论杂志《文艺报》1958年第23期刊登了胡经之与老师杨晦的发言稿,影响遍及全国。同年,胡经之被《文艺报》主编张光年聘为特约评论员。这标志着胡经之进入了新的领域——文艺界。

1960年底,胡经之副博士研究生毕业,正式成为北京大学中文系的教师。新学期开学不久,由蔡怡主编的《文学概论》作为全国高校统编教材,正在召集编写人员,杨晦对他说:“你不是喜欢研究吗?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好好学习、研究。这一去可能要几年,你不能住在北大,编写组都要统一住在中央高级党校。在此期间,你不需承担教学任务,专心致志研究。”在老师的推荐下,“五一”劳动节刚过,胡经之就来到中央高级党校报到了。

当时,聚集在中央高级党校的并不只有《文学概论》编写组,由王朝闻带领编写的《美学概论》也在此火热地进行中。借此机会,钟情于美学的胡经之经常向王朝闻请教。王朝闻不仅是一位美学家,也是雕塑家,他知识渊博,说起话来幽默风趣、妙语连珠,对于艺术的精深理解与分析常常令胡经之陶醉,学到不少东西。在此期间,胡经之也对《美学概论》的编写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回忆这两年多的教材编写生活,胡经之称,自己最大的收获有三方面:一是更加深入、清晰地了解了周扬和蔡怡的文艺思想及其理论分歧;二是广泛深入地清理了国内外文艺学、美学的前沿成果;三是结交了新文友。

编辑 曹亮

(作者:读特记者 张锐 /文 胡蕾 /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