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管所办事大厅架起生命的桥梁 生死时刻AED助交警救回一人

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解树森 文/图/视频
2021-05-12 22:35
摘要

“有没有医生!有没有医生!”一阵急促的呼救,原本忙碌的罗湖车管所办事大厅像被突然按下了暂停,又快速启动。所有人向声音方向探去,一位办事的市民已经倒地不起。危机时刻,交警、义工、市民立即参与救援,经过十几分钟的心肺复苏和借助AED的力量,成功将心脏骤停的市民救了回来。

“有没有医生!有没有医生!”一阵急促的呼救,原本忙碌的罗湖车管所办事大厅像被突然按下了暂停,又快速启动。所有人向声音方向探去,一位办事的市民已经倒地不起。危机时刻,交警、义工、市民立即参与救援,经过十几分钟的心肺复苏和借助AED的力量,成功将心脏骤停的市民救了回来。

市民办业务时心脏骤停

5月8日上午11时05分许,市民韩先生在同事的陪同下前往罗湖车管所咨询业务。“他是公司名下的车辆有违法,在我们的导办台咨询如何办理。我们的工作人员告诉他手机就能办,就在指引他如何操作的时候,他突然晕倒在地。”罗湖车管所所长刘师帅向记者回忆。

事发突然,导办台的义工立即大声呼救。不远处,正在办理业务的窗口民警陈瑞凭借着在部队从事医务工作的经验,大步冲向导办台。“我用手一摸,发现他已经没有脉搏了,心脏也停止跳动,只剩下微弱的呼吸。”陈瑞对记者说。此时,罗湖车管所立即启动《服务窗口应急预案》,多名民警、辅警分工实施救护。

“那个东西呢!那个东西呢!”情急之下,民警李晓燕高声询问,她说的“那个东西”就是AED(自动体外除颤仪)。一旁的辅警心领神会,因为他们平时都接受过相应的培训,马上就把AED拿了出来。就在交警们开展心肺复苏的时候,一名热心市民也冲了过来,说自己参加过急救培训,可以帮忙。

记者了解倒,热心市民名叫陶虹,因为家中老人有心脏病,自己家里就备有AED。“参加培训还是5年前,都是理论上的,这次是第一次用上。”就这样,车管所民警和陶虹轮流对韩先生进行心肺复苏,十几分钟用AED进行了5次除颤,直到急救车到来。

“特别感谢,深圳真是温暖有爱的城市”

5月12日下午,记者在市人民医院病房见到了韩先生。经过抢救,40多岁的他已经转危为安,心脏里多了两个支架。

“刚倒下的时候,我还能感觉到别人在按我的胸,后来就失去意识了。”韩先生对记者说。据介绍,韩先生此前并无心脏方面疾病的症状,身体一直不错。“我是自己办公司的,长期熬夜,生活作息不是很规律,可能和这些有关系。”他说。

这一次的“起死回生”让韩先生倍感珍惜。“我一睁眼已经躺在病房里了,事后看当时被抢救的视频,真是太危险了,如果不是车管所民警经过专业培训,如果没有AED这种设备,我肯定没了。”他对记者说,“深圳对应急、突发疾病处置的培训意义非常重大,我今天还对公司员工说,要进行急救方面的培训。”

而回忆起这几天的经历,韩先生的太太曾女士忍不住哽咽。“真是惊心动魄,真的特别感谢车管所的民警没有放弃,一直坚持施救,深圳真是温暖有爱的城市。”她说。

越来越多的社会公众已参与急救

公共急救和应急处置能力,是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者了解到,深圳交警近年来与市急救中心联合开展日常急救培训,采取理论讲解、示范教学、现场模拟及实际操作相结合方法警务人员进行授课,让他们掌握“救命”技能。

“我也是事后才了解到韩先生在车管所进行了抢救的经过,可以说交警的抢救非常关键、非常及时,也是非常成功的。”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罗林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到医院的时候他已经恢复了心跳,为之后手术成功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罗林杰表示,心脑血管疾病年轻化问题已经非常突出,且猝死率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突发疾病最关键就是第一时间采取措施,无论是掌握急救知识的路人、医生,还是AED,都是与猝死赛跑的关键。

记者了解倒,深圳公共场所AED覆盖率全国第一,机场、地铁站、高校、体育馆、寄宿制高中、会展中心、社康等公共场所都可以看到AED的“身影”。今年8月份之前,我市将争取在18个市级公租房小区,配置150台AED设备。按照规划,十四五期间,深圳将每年至少安装2000台AED,5年将安装AED至少1万台以上。同时,每配置1台AED,必须按照机器和人1∶10的比例进行培训救护员,越来越多的社会公众已参与急救。

(原标题《车管所办事大厅架起生命的桥梁  生死时刻AED助交警救回一人》)

编辑 董雯静审读 刘春生审核 新闻网-曹亮,编辑-范锦桦(客户端)
(作者: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解树森 文/图/视频)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