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载护理路上绽芳华,龙华区中心医院贺晓露:择一事而终一生
​晶报记者 张丹珣
2021-05-10 18:49

如果选择一个职业便坚持了一生,那么这个职业即使再平凡,都会被赋予不一样的特殊意义。

自1990年踏入护理行业以来,从满头青丝到华发渐生,龙华区中心医院贺晓露将最美好的年华都奉献给了护理事业,可以说,30年护龄浓缩成了“她的前半生”。每当回想自己的护理生涯,贺晓露都发自内心地感到欣慰:虽然有苦有泪有心酸,但多年的经历也使她实现了自己在“提灯女神”南丁格尔像前许下的庄重誓言,更多时候,她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龙华区中心医院樟坑径社康护理组长贺晓露。

同理心和耐心,守护患者舒适就医

对于贺晓露而言,除了做好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之外,站在患者角度考虑问题、注重患者心理呵护、真正为患者提供同理心护理,是让患者达到舒适就医的关键所在。从事护理工作以来,贺晓露一直严格要求自己以同理心和耐心对待每一位患者。

十多年前,贺晓露所在的医院科室收治了一例脑出血术后气管切开的60多岁的康复患者。为保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贺晓露必须每天为她多次吸痰。有一次,贺晓露像往常一样,先帮患者吸尽气管中的分泌物,再为她更换床单,由于体位改变,患者突然呛咳了一下,气管套管内的的分泌物喷了贺晓露一身。“当时第一反应就是反胃,毕竟分泌物有着浓烈的腥臭味。”贺晓露笑着回忆道。然而就当她要转身整理时,她余光看到患者一脸紧张,从患者的眼神中,贺晓露读懂了她的内疚。“我连忙微笑着对她说没关系的。几天后,她拔除气管套管,见到我后竟然费力的说了一句话:姑娘,你笑起来真甜。这件事我一直记着。”

▲贺晓露。

到樟坑径社康中心工作后,贺晓露也同样以同理心和耐心对待每一位患者。有一天上晚班,贺晓露在社康听到有人喊:“我找贺护士。”原来是附近居民王女士,拎着一袋水果笑眯眯地说她今天肚子不痛了,舒服多了,一定要感谢一下贺护士:前一天,王女士因急性胃肠炎上吐下泻,要紧急输液,但她对输液一向恐惧,且本身血管比较难找,就医时情绪很紧张。好在,贺晓露技术精湛,一针就打到了静脉,又准又不痛,王女士病情舒缓后立刻就来向这位耐心又专业的护士致谢。

不仅仅是医疗上的关护。有一年冬天,贺晓露所在的社康来了两位老人,进来不久外面就下起了大雨,大爷被诊断为急性胰腺炎,需要紧急转诊医院救治,因走得匆忙,同行的大妈只穿了一件毛衣,冻得鼻水直流。贺晓露担心老人家感冒,自己拿出了一件毛线开衫给大妈披上。几天后,大妈的儿子来还衣服,还拎了一袋苹果,硬是塞到了贺晓露手里。“其实对我来说,我只是顺手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居民却能把它放在心上。”贺晓露回忆里遍是这样的暖心小事,“想到这些事,我的心总是暖暖的,或许这就是我30年护理工作最大的收获。”

责任心和担当,她在社区撑起一片天

2020年春节,新冠疫情突然爆发,作为樟坑径社康中心的护理负责人,贺晓露毅然决然地坚守在岗位上,与同伴们认真落实上级安排的各项防控工作:三位一体上门排查,疑似病人的转运,物资的调配……哪里有需要,贺晓露的身影就会出现在哪里。学校开学在即,贺晓露主动担任宝文学校健康副校长,参与学校疫情防控,从体温检测、防疫物资准备,日常的消毒隔离及发热学生的转运及处理,一次又一次的检查,贺晓露将每个环节都在脑子里演练若干遍,唯恐有一点点闪失,“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能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是我的骄傲和自豪。”贺晓露说。

▲贺晓露(图右)与同事在防疫一线。

贺晓露是在2007年调到社康工作的,对于旁人而言,社康或许只是一片小小的空间,但对贺晓露而言,社康却是守护起居民健康的一片广阔的天地。“只有社康人才懂社康人。”贺晓露说,社康是社区居民健康的守护神,这句话谁都会说,可是做起来又何其难,然而她也并不畏惧,日复一日地坚守在岗位上,守护辖区的健康。

▲贺晓露在社康。

芳华如歌三十载 ,择一事而终一生。平凡的岗位、朴实的语言、专业的技术,是贺晓露对30年护理工作的最好诠释,而恰恰是这些平凡的事,成就了她生命的精彩,使她始终保持着一颗初心,更好地服务于社区,服务于居民。

贺晓露说,她对当初的选择无怨无悔。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她依旧会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社区工作中,一如既往,默默无闻的做普通、平凡的护理工作,为社区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原标题《30载护理路上绽芳华 龙华区中心医院贺晓露:择一事而终一生》)

编辑 陈章伟 审读 刘春生  审核 党毅浩 曹亮

(作者:​晶报记者 张丹珣)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