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晚,一场表演与学术的相结合的《罗马史纲》新书发布会以别具一格的剧目形式,在北京蓬蒿剧场举行。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罗马史纲》作者李筠,外交学院外交学系教授施展,青年历史学学者雷博,北京航工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翟志勇作为嘉宾,将书中内容用学术辩论形式呈现。
继续 “史纲”式写法 为大众透视历史与文明提供全新角度
《罗马史纲》是学术型作者李筠继《西方史纲》之后第二部通俗易懂的西方历史通识作品。该书的写作继续用独特的“史纲”式写法,围绕“超大规模共同体”这一核心概念勾勒罗马历史的发展进程,为大众透视西方历史和文明提供一个全新角度。
该书是李筠潜心研究罗马20余年的结晶,李筠用这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把理解西方关键问题的钥匙。这把钥匙帮助读者剖析西方文明中的永恒之城的崛起和强盛、衰败和崩溃,揭示西方与政治的大逻辑,探究人类的政治学原理。本书也为读者提炼出“读史史人明智”的四步进阶法:当观众,看热闹;做裁判,辨好坏;画蓝图,做设计;做领航,成大器……
与《西方史纲》相比,本书最大的不同是核心视角的转换:《西方史纲》关切文明的兴衰,《罗马史纲》则重在解析何为“超大规模共同体”。围绕“超大规模共同体”这一政治学概念,“史纲体”写作手法将千年的罗马史作为对象展开条分缕析,不仅勾勒出罗马历史的演化逻辑,更探讨了人类政治的基本通则,有助于作为文明大国的我们,深入思考大国之义和大国之道,进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
独创学术剧场式演出 深入浅出理解书中概念
为了呈现真实且独特的罗马,也为了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西方文明和人类政治,轻松有趣地切入西方文明中永恒之城的崛起和强盛、衰败和崩溃,李筠和出版方决意采用“学术话剧”这种艺术形式呈现书中的关键场景。李筠通过扮演罗马不同时期的重要人物,与雷博、翟志勇、施展三位学者扮演的重要人物展开对话和辩论,以情景再现的形式带领读者复现书中所论的关键事件。
在剧后的圆桌论坛中,四位学者分别阐述了对《罗马史纲》的观点。雷博表示:“我希望通过读这本书,不仅仅是来认识罗马,更重要的是通过理解罗马去理解我们是谁,理解我们作为一个现代的地球公民,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精神传统的思维脉络当中。”翟志勇说:“李筠虽然写的是罗马,我自己的一个理解,他真正关怀的实际上是中国自身,通过讲述罗马的兴起、衰亡,来反思一个超大规模共同体如何能够持续地有一种生命力。这个关怀,我读下来还是蛮感动的。”
施展指出:“中国人经常把政治等同于权术,觉得在后宫怎么搞一搞,或者是在朝堂上怎么搞一搞,这就是政治了,那是权术,当然权术对政治也很重要,但是真正能够成为一个大政治家、超大共同体,做出真正伟大的大事业,需要的是政治,而不是权术,而政治一方面是如何将多元、复杂、彼此甚至相互矛盾的这些力量能够找到一种恰当的秩序安排,把它们给整合在一块儿,变成一个合力共同地向外,这是一个巨大的政治智慧。”
国内学术界大咖推荐 全角度透视罗马兴衰
正如书中所言:小到个体在时代大势中的成败利弊,大到一个文明共同体的兴衰荣辱,人类共同体的机遇与挑战,罗马和罗马人都经历过。该书的出版对于理解大国之道具有借鉴意义,也因此得到了国内众多学术大咖推荐。
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奇葩说》第七季魅力导师刘擎教授高度评价这本书:“条条大路通罗马,但对想要进入罗马历史、政治与思想世界的中国初学者来说,这部《罗马史纲》可能是最为通畅的大路。李筠致力于对读者友善的写作风格,同时始终坚守学术严谨性的标准,这是令人钦佩的成就。”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晏绍祥教授认为:“李筠教授紧紧抓住大国治理的基本线索,以罗马作为大国兴起为出发点,从多个不同角度详论罗马帝国治理的实践和成败,勾勒罗马兴衰的制度和社会机理,妙语连珠,卓有见地。马基雅维利和孟德斯鸠如若有知,当引为知音。”
(原标题《“超大规模共同体”罗马是如何建成的,李筠〈罗马史纲〉提供新角度解读》)
编辑 贺曦 审读 刘春生 审核 党毅浩 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