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书评为你带来2021年0405期好书榜。
本期书榜做好,离五一长假就剩几个小时了。关于这一周的心态,有一个书名倒是很贴切:《周一就开始想周五去哪里喝一杯》。书评人danyboy说:“从昨天就几乎只有我还在坚守岗位了,翻翻闲书,也就算不上摸鱼了。书的内容就是一个热爱上班摸鱼的英国人,在便利贴上画简笔画......哗啦啦翻完了,果然,等待假期来临比假期更美好啊。”
的确呀。放假前我们总是满怀期待,制定这样那样的计划,但真的到了放假,总是免不了重蹈“耗费时光”的覆辙。唯有等待放假的这下午片刻,才是真正无所顾忌的闲暇时光。
不知道你现在的心情是否有按捺不住的喜悦。尽管随手翻翻书,享受等待假期来临的特殊喜悦吧。
虚构类
《寻隐者不遇》
尹学芸 著
译林出版社
2021年4月
从乡村到城市,从农民到知识分子,从工人到基层官员,尹学芸叙述世事变迁和人情沉浮,书写人性的幽明、疏离与和解。同以往一样,尹学芸关注着底层小人物的生活与悲欢,“有人愿意紧跟时代热点,我则愿意沉下心来,细细品咂岁月风尘中的凡人过往,在生活的缝隙捕捉有意义、有意思的人和事。……每一个人在自己的生活中都不可或缺,所谓的小人物都是相对的。小人物并不真的‘小’”。
《眩晕》
(德)温弗里德·塞巴尔德 著
徐迟 译
新民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年4月
本书是塞巴尔德的小说处女作,由四章组成,第一章以司汤达的视角,讲述了他的从军经历、与梅毒的斗争以及无果的爱情;第二章讲述了“我”在意大利多地的旅行,或者说被不安驱动的一次次逃离;第三章讲述了卡夫卡于一九一三年在意大利的一次公务出差和浴疗之旅;最后一章,“我”重返德国故乡,挖掘自己的童年记忆。
四个部分都围绕着一个孤独的叙述者,他们都踏上了古怪而令人不安的旅程,而“我”在旅行中撞见了各种分身、尾随者、历史鬼魂,不断与神秘的猎人格拉胡斯相遇,还隐约与不同时空的司汤达和卡夫卡共享了相似的惊恐和困顿……
《中书令司马迁》
尚思伽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1年3月
司马迁除了是史学大家,还曾是汉武帝的内侍。他人生的最后十年,从太史令变为中书令,典章枢机,随侍圣驾。与此同时,他为后世留下了划时代的《史记》。剧本《中书令司马迁》讲述这段历史,不过并非这位忍辱负重的伟大历史学家的传记,也不是对雄才大略又性格复杂的汉武帝的批判,而是在司马迁人生的抉择中展现历史的变化,激发我们思考每天所面对的现实。
《早春》
(英)佩内洛普·菲茨杰拉德 著
黄建树 译
大方·中信出版集团
2021年4月
1913年的莫斯科,印刷厂老板弗兰克的妻子内莉突然离开了家,抛弃了他们的三个孩子。相比即将到来的大变革,弗兰克的生活提前陷入混乱:托尔斯泰的虔诚信徒塞尔温、豢养熊崽的俄国商人库尔金、携带枪支私自潜入印厂的学生沃洛佳……弗兰克穿梭其间,试图妥善解决所有问题,却总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内莉究竟为什么离开?这一系列变故又因何而起?谜团延伸,直到早春来临,莫斯科全城的屋子都敞开了窗。
非虚构类
《死于理性:拉瓦锡与法国大革命》
(美)麦迪逊·贝尔 著
李雪梅 译
万有引力·广东人民出版社
2021年4月
也许是法国大革命中最悲壮、最令人惋惜的往事。
发现氧气的存在、排定化学元素周期表、为现代化学的建立制定标准……以上任何一项成就都足以彪炳史册,他以实证主义精神扫除炼金术的残余观念,将化学带入理性的王国。然而这位一生追寻理性之光的天才,却难敌法国大革命之后的恐怖激情,终被非理性的浪潮吞噬。波旁王朝的税务官身份带来巨额的收入,为他实现了那些疯狂而浪漫的科学理想,也将他推到大革命的断头台前。刀起刀落,一代天才就此陨落。
《流行病调查局》
(美)马克·彭德格拉斯特 著
翟辛谊 译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21年3月
《流行病调查局:我们是医学侦探》是公共卫生领域的经典科普著作。EIS隶属于美国CDC(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是世界上最早的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为学员提供流行病学培训课程,尤以委派学员到美国及其他国家现场调查各类疾病(主要是突发流行病)情况为特色。作者马克·彭德格拉斯特历时6年,采访了超过500名EIS校友或家属,基于大量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写就这部科普作品,全景式地介绍了半个世纪以来EIS执行的艰苦卓绝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展现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所需要的品质和头脑,不愧于医学界福尔摩斯的美誉,揭示了流行病学调查的经验和教训,也展现了人类与流行病斗争中一次次的努力与决战到底的决心。
《宋潮》
吴钩 著
新民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年4月
中国的近代化究竟始于何时?
国内有晚清和晚明两种主流说法,而海外则有一种“宋代近世说”,认为早在宋朝,中国就已经激起近代化之潮。既然宋代就已经开始近代化转型,那为何还要再等上近千年,直到晚清,中国才真正跨入近代的门槛?
在本书中,作者吴钩综合各说,构建出一个独特的阐释框架,尝试为中国的近代化的时间开端提供一种合理解释。他带领我们重回历史现场,仔细考察了25项极具近代化特征的宋朝文明表现,呈现当时在市政、人文、经济、政治、司法等5个领域出现的种种近代化的端倪。
通过考察这些文明表现的兴起、运转,以及它们在宋亡后悲剧性地走向消亡的过程,作者着重展现了两宋时期的中国是如何悄然摆脱中世纪的桎梏,开始走向近代化的,展现出宋朝最生动、最活力四射的一面。同时,他也试图说明,中国的历史并非单纯的线性发展,而是既有文明的积累与演进,又有传统的断裂与接续。
《日本贫困女子》
(日)饭岛裕子 著
吕灵芝 译
新星出版社
2021年4月
本书为饭岛裕子对47位女性的访谈调查实录。作者直击日本的贫困女性这一群体,对她们的生存现状、就业与婚育状况进行了详细考察。结果发现,与男性始终处于社会焦点相比,女性往往被边缘化,进而被遮蔽在巨大的阴影之中,特别是贫困女性群体。贫困成为女性独立需要直面的首当其冲,并且血淋淋的残酷真相。
综合类
《冲动的美国:被撕裂的社会和被放纵的民众》
(美)保罗·罗伯茨 著
鲁冬旭 / 任思思 译
中信出版集团
2021年4月
2021年1月6日,美国国会大厦遭暴力示威者冲击,无数个冲动的美国人越过警戒线,翻越国会大厦围墙,打碎窗户,与警察混战……美媒称,这是美国现代史上权力移交过程中第一次“在华盛顿权力走廊内演变成一场实体对抗”,“暴力、混乱和破坏,动摇了美国民主的核心”,美国“政治体系可能已经受到不可挽回的损害”。
这与美国知名记者保罗·罗伯茨在《冲动的美国》中谈及因奥巴马医改法案而激化的两党矛盾时的预言一致:“这种荒谬的两党分歧会在不久的将来以某些其他形式再次重演。”
罗伯茨从美国的医疗、战争、消费、经济等一系列广泛的领域,阐明了美国社会是如何变得沉迷于超出预期的回报,并为之不择手段的。公司高管们只求厚利而全然不考虑社会影响;从政人士不惜牺牲公众利益来获取迅速回报;消费者沉浸在个人化的世界中,使得集体行动几乎不可能……这一切所导致的结果就是:金融危机、医疗体系崩溃、环境恶化、政治瘫痪以及深刻且不断增长的全社会的不满情绪。
《万水千山》
沈颢 著
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1年3月
这是一部写给艰难时期的人们的心灵疗愈之书。二〇一九年夏天,当沈颢“意识到自己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面临抑郁的袭击”时,他来到青藏高原腹地的长江源保护站,住在一只海拔接近五千米的集装箱里,作为志愿者驻扎下来,开启了与世隔绝般的山居生活。他每日清简,烹饪三餐;独自或与友人相伴,日夜漫游于山间和湖畔,看天光,听风雨,识花木、观鸟兽……他以种种方式,与自己相处,生活着,思考着,爱着,直面记忆的混沌与伤痛,静静等待内心的平和来临,同时将日子流水和性灵时刻记录下来,集结为这部写给自己的疗愈之书。
(原标题《好书榜 | 等待假期来临比假期更美好》)
编辑 贺曦 审读 吴剑林 审核 曹亮 李怡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