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种粮大户”马镇顺父子在泥土地里这样书写致富传奇

读特记者 吴绪山 通讯员 潮阳宣 文/图/视频
2018-09-29 16:07
摘要

一起起来听听马镇顺一家的种粮故事。

金秋时节,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和平镇塘围村马镇顺父子种植的4000亩晚稻进入灌浆期,稻花飘香丰收在望。马镇顺是远近闻名的“全国种粮大户”,马学杰是新科“全国十佳农民”,马家父子传承家风、扎根农业、帮扶相邻、跨国种粮的事迹传为佳话。适逢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发布之际,读特记者日前来到汕头潮阳,在农机库房、田间地头,倾听全国粮食生产标兵、全国农业劳动模范讲述种粮的种种故事。

马镇顺(又名马四弟)一家,堪称创业致富好家风的典范。在全国出现大量“绿色丢荒”的背景下,马镇顺义无反顾,一头扎进保耕复耕行动中,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支持下,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成功创办了“汕头市潮阳区和平潮顺粮食生产示范场”,先后多次荣获得“全国种粮大户”、“全国粮食生产大户标兵”、“汕头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同时,马镇顺以对农业生产的矢志不移和自己的辛勤劳动影响教育着子女们。在他的影响下,三个儿子都心系农业发展,刻苦耐劳,自愿投身于农业生产中,形成了子承父业、代代相传的优良家风。

与此同时,马镇顺一家人在自己致富的同时,时刻惦记着养育了自己的这方土地和与他朝夕相处的邻里乡亲,处处为周边种粮户着想,为广大农民兄弟服务,受到了农民兄弟的高度赞誉。特别是近几年来,潮阳区早造收割期多连续降雨,农户收割的稻谷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烘干,将遭遇重大损失。为此,在区农业主管部门的协调下,牵头林丰顺、林宋文等同样拥有烘干设备的种粮大户,优先为散户提供烘干服务,优先收购散户的湿谷,在牺牲个人利益的同时,夜以继日为周边农户提供了6000多吨的稻谷烘干服务,在汕头市种粮农户的减灾减损工作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附:马家父子所获荣誉

马镇顺2003年获得“全国种粮大户”荣誉称号

2004年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大户标兵”荣誉称号

2006年被授予“汕头市劳动模范”称号

2008年被省政协评为“人民好委员”

2009年被评为“全国种粮大户”

2011年被评为“全国种粮售粮大户”

儿子马学杰2010年3月参加广东省首届“农机推广杯”水稻机插秧技能比赛获得“状元”称号

2012年选为雷沃杯“全国20佳农机合作社理事长”

2017年8月评为“广东百佳新型职业农民”

2017年12月荣获“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称号

2017年12月荣获“农村创业青年优秀带头人”称号

2018年5月荣获“广东青年五四奖章”

2018年9月获得“全国十佳农民”

【读特新闻+】

“全国种粮大户”马镇顺一家的种粮故事

马镇顺(又名马四弟),从昔日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逐步成长为全国种粮大户标兵。十几年来,他依靠党的惠农政策,充分发挥自己艰苦奋斗的精神,带领全家人扎根土地,勇于创新,闯出了一条利民裕家的致富路,建立了一个勤俭持业、甘于奉献的幸福之家。

经受磨砺,艰苦奋斗扎根心田

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各行各业都在蓬勃发展,很多农民纷纷“洗脚上田”,出现了大量“绿色丢荒”的现象。对此,马镇顺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心里盘算着如何为保耕复耕出一份力。1997年,他萌生了承包土地种植水稻的念头,但是现实困难重重,甚至孩子学费都成问题,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他没有放弃,在爱人和亲友的支持下,义无反顾,一头扎进保耕复耕行动中。十多年来,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支持下,马镇顺从收获第一造水稻、购进第一台504型拖拉机以来,他不断购进新的农业机械,一步步扩大生产规模,承包邻近镇的不少丢荒耕地,并成功创办了“汕头市潮阳区和平潮顺粮食生产示范场”。目前,承包水稻种植耕地面积已经达到4150亩,年播种面积8300亩,年产优质稻谷达390万公斤,农机械达到180多台套。马镇顺先后多次荣获得“全国种粮大户”、“全国粮食生产大户标兵”、“汕头市劳动模范”、“守合同重信用农户”、“人民的好委员”等荣誉称号,同时当选为市第十届、十一届政协委员。

子承父业,优良家风代代传承

“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这是马镇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以对农业生产的矢志不移和自己的辛勤劳动影响教育着子女们。在马镇顺的影响下,他的三个儿子都心系农业发展,刻苦耐劳,自愿投身于农业生产中。2005年,大儿子马学杰从部队复员回来,主动放弃了组织对其安排的一份工作,投身于家庭创办的示范场,尽心随父亲从事水稻生产;二儿子马学仕大学本科毕业后,也投身农业生产;三儿子马学丰,中学毕业后,也跟随着父兄一起从事水稻生产这行业。现在,三个儿子在熟悉农业机械操作和维修的同时,还善于刻苦钻研水稻种植技术方面的知识,一心一意搞好粮食生产。

2009年5月,在上级农业,农机部门的大力支持指导下,马学杰创办的“潮阳区顺杰农机种养专业合作社”,先后被评为市、省、国家示范合作社,发展到现在入册社员51户,未入册90户,注册资金680万。目前,合作社拥有180多台套农业机械,用于1.2万多亩水稻的生产,实现了育秧、整地、插秧、植保、灌溉、收割、运输、烘干、加工等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范围也逐步扩大,为周边1500多农户、种植大户提供机械作业服务,辐射面覆盖潮阳、潮南二区五个镇十一个村居5.2万多亩耕地。10年来,农机合作社平均每年收入约有2157万元,总支出1952万元,总盈利205万元。合作社的顺利发展让社员放心,让社员更有信心。马学杰于2012年12月被评为“全国二十佳农机合作社理事长”;2014年4月被选为区政协委员,同年被选为农村创业青年联谊会会长。2010年3月马镇顺的三个儿子一起参加“广东省插秧机技能比赛”,分别获得全省一、二、三等奖。2010年5月马学杰被汕头市潮阳区团委评为“十佳青年岗位能手”,2012年当选为雷沃杯“全国20佳农机合作社理事长”,2017年8月评为“广东百佳新型职业农民”,2017年12月荣获“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称号,2017年12月被广东省关心下一代委员会评为“农村创业优秀带头人”,2018年5月荣获“广东五四青年奖章”。马学杰现还担任广东省农村潮阳青年联谊会理事、汕头市潮阳区第三届政协委员,广东省青年联合会第十一届委员,广东省汕头市青年联合会常委,广东省农业机械协会副理事长,广东省关工委农村创业青年联谊会理事。

开拓创新,现代农业走出国门

今年,马镇顺萌生了跨出国门种植水稻的想法,这一想法立即得到家人的认可和支持。经过一家人的多次协商,最终决定分工协作,由妻子和大儿子在家管理粮食生产示范场和农机合作社,马镇顺带着二儿子马学仕到泰国考察情况。在省农业部门的牵头下,经过实地考察、资金筹备等一系列的工作准备,泰国承包耕地种植水稻一事进展顺利,目前,承包的2400亩田地已经播种,3年的合作预期达3万亩,前景非常广阔。

乐于奉献,致富不忘回报社会

马镇顺一家人在开展水稻生产、努力经营的同时,没有忘记养育了自己的这方土地和与他朝夕相处的邻里乡亲,处处为周边种粮户着想。在日常劳作中,遇到排灌水源不足时,常常相让邻里;遇到恶劣天气,常常提供烘干设备给予帮助;遇到农户请教时,常常热情推广优良品种,主动介绍先进经验。合作社自成立以来,本着为广大农民兄弟服务的宗旨,碰到农机掉进沟里、陷于泥中,或在耕作时在田里故障,合作社立即派出技术员和机械前往救援,受到农户的一致好评。目前,合作社对周边1500多户种植大户提供部分服务,辐射面覆盖潮阳,潮南二区五个镇十一个村居,4万多亩耕地。同时,马镇顺一家人热心公益,年年参与扶贫济困,每年为寺庙提供救济米200包,连年来,为汶川地震、镇联防队、报德善堂、修桥补路等捐款共计50多万元。

马镇顺一家人,在家庭生活中,谦让长辈,体贴家人,齐心协力;在艰苦创业的路上,情系农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互帮互助;创业致富的好家风代代传承,深受邻里的高度赞誉。(潮阳区文明办)

编辑 党毅浩

(作者:读特记者 吴绪山 通讯员 潮阳宣 文/图/视频)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