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红色文化地图·丹竹头西炮楼院:不倒的炮楼述说“红色印记”
2021-04-27 12:05

丹竹头村始建于明末清初,如今这里已成为繁华地段,真的很难看出来这是一个拥有上百年历史的村落。但在南湾街道丹竹头市场附近有一排古韵十足的旧房子,通过询问当地人,记者得知这里的旧房子是建于民国时期的丹竹头西炮楼院。在78年前的一个夏夜,这里曾发生过一场战斗——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宝安大队夜袭丹竹头伪军。

丹竹头村当地人不会忘记这场战斗。这一场战斗,仅用30分钟,大获全胜,使得上千个家庭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如今,现代气息十足的丹竹头社区,仍保留着斑驳的老炮楼等红色历史遗迹,述说着“红色记忆”,70余载时光倏忽而过,这片土地从不曾忘记红色的记忆。

丹竹头西炮楼院

挖掘红色资源述说“红色印记”

“你问当时苦不苦?我现在想起来都想掉泪!”话音落下,86岁的老党员沈文香老人开始哽咽。

这位老人是丹竹头村的村民,也是丹竹头村的老书记。小时候,他每天都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这一时期,一批丹竹头村籍华侨背井离乡,去法国、牙买加等地谋生。他们勤劳努力,艰苦创业,经济收入不断增加。在外积攒钱财后,他们大多选择回乡或寄钱回家,购田置业,光宗耀祖。然而,由于当时国内局势不稳,常有土匪打家劫舍,村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为了抵制匪盗,保护村民。”沈文香向记者解释,丹竹头归国华侨纷纷出资兴建炮楼,有的甚至是合族兴建。

记者注意到,这里的炮楼高五六丈,墙最厚的一米左右,楼层五层。炮楼总体呈四方形,每层四周装有枪眼、窗口和瞭望台等设施。

据沈文香介绍,炮楼的底层和平房连在一起,平常人们在平房里吃住,遇到险情就进炮楼,保护自己、打击劫匪。

然而,自从可恶的伪军到来后,丹竹村侨民修建的炮楼一个个先后被强占,成为敌人残害老百姓的游击队的控制平台。房主被迫出走,老百姓举家逃离。

不倒的炮楼成为革命的见证

据了解,抗日战争时期,丹竹头村的多个炮楼被日伪军占领。1943年2月乌蛟腾会议之后,东江抗日根据地军民在中共中央方局指引下,开始以各大队为单位,一方面向日伪军展开全面出击,一方面对破坏抗战大搞反共倒台活动、制造军事摩擦的国民党顽军给予有力反击。

1943年6月2日晚上,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宝安大队第三中队根据情报夜袭丹竹头伪军刘华部,仅用30分钟就结束战斗,大获全胜。此次战斗歼敌1个排,击毙伪警10人,俘虏15人,缴获步枪28枝,驳壳枪2支,子弹800余发,军毡20张。这是宝安大队成立以来的重要胜利。

“当时经过前期侦察,了解到这里驻有几十个伪军。”沈文香站在丹竹头西炮楼院遗址上告诉记者,当时被炸掉的炮楼并非丹竹头西炮楼,而是旁边的另一处炮楼,由于周边全是稻田,倒塌后没有造成其他人员伤亡。而目前的丹竹头西炮楼,成为了革命的见证。

讲好红色故事 弘扬革命精神

在规模宏大的抗战史上,夜袭丹竹头炮楼是一场小战斗,但是丹竹村的百姓牢牢记下了这场战斗,无不逢人宣讲曾经发生的红色故事。“这些遗址承载着许多革命故事,特别是先辈们的英勇事迹,值得我们党员干部弘扬和学习。”丹竹头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南湾街道和社区对辖区的丹竹头西炮楼院外围和内部进行修缮。今年他们继续加强丹竹头西炮楼院及相关社区红色历史的挖掘工作,以更好地了弘扬革命精神,讲好红色革命,让后人永远记住这些故事。

丹竹头西炮楼院被列为龙岗区不可移动文物

为让“家门口”丰富的党史资源活起来、动起来,记者从南湾街道文体中心获悉,去年该街道投入了160多万元对辖区的红色革命遗址进行修缮,今年将持续深入挖掘本地丰富鲜活党史资源,把丹竹头西炮楼院等红色基因活化为可看、可听、可读的党史学习教育的“活教材”,从中汲取奋进新征程的智慧和力量。

2012年1月,丹竹头西炮楼院被列为龙岗区不可移动文物。斑驳的炮楼也成了红色文化转化为加强党性教育的“本土教材”。

(来源:龙岗融媒)

编辑 刘思凡 审核 谭凤希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