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市民讲述生态蝶变:万鸟翔集舞清波 水清岸绿生态美

深圳晚报记者 吴洁 实习生 魏羽辰/文 吴洁 张焱焱/图
2021-04-24 22:06
摘要

深圳市第六次党代会以来,全力推进水环境、大气环境、固体废物等综合治理。近年来,深圳更是明确提出"建设美丽深圳",将"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先行示范"作为城市发展战略路径,确立"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发展目标,全面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市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鹏城四月,天爽气清。从空中俯瞰,福田河从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福田中心区蜿蜒而过,河岸两边绿树成荫,虫鸣鸟啼此起彼伏。57 岁的市民刘先生带着孙女到河边欣赏风景。"小时候,我在福田河边长大,常在河里游泳、戏水。后来,福田河沿岸不断被开发,河水变得很浑浊,这些年,经过治理,福田河大变样,河水清澈见底,儿时的美景又回来了。"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深圳市第六次党代会以来,全力推进水环境、大气环境、固体废物等综合治理。近年来,深圳更是明确提出"建设美丽深圳",将"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先行示范"作为城市发展战略路径,确立"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发展目标,全面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市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唐桂生。

面孔 1: 家住深圳河畔的市民唐桂生:

黑脸琵鹭在深圳河过冬,万鸟翔集美景再现

清晨 5 时,天方破晓,深圳河面泛起了层层波澜。此时,大多数人还在梦中沉睡,家住深圳河畔光华园小区的市民唐桂生却早早在客厅窗前架好相机等候。拍摄深圳河日出,是他数十年来养成的习惯,也是他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光。

当朋友们陆续醒来,总能在微信群里看到唐桂生拍摄的深圳河日出美景。上世纪 90 年代至今,唐桂生一直坚持拍摄深圳河不同时刻的景象,见证着这条与城市同名的河流,从污浊到清澈的历程。

历史上,深圳河曾叫"明溪",因河水清澈而得名。但在唐桂生的记忆中,以前的深圳河却一直和"浑浊"、"发臭"联系在一起。唐先生回忆,过去,河面上常年漂浮着生活垃圾,行人隔着河岸几百米也能闻到臭味。"上世纪 90 年代 ,很多鱼塘饲养的鱼被冲进深圳河,鱼身上带有河水的臭味,洗也洗不掉,根本没法吃。"提起那段时期的深圳河,唐桂生记忆犹新。

唐桂生提到,为了治理深圳河流域的黑臭污染,深圳持续、系统地开展流域内污染治理工作。"近年来,深圳在治水领域加大投入,政府通过雨污分流等整治措施治理河流,民间河长也参与其中,水环境得到了改善。"

深圳河水环境明显改善的同时,生态环境系统也得到进一步恢复。唐桂生说,2016 年,他在自家窗户对面的河畔上,首次发现了 100 多只黑脸琵鹭。2019 年 1 月初,他惊喜地发现,河滩上出现了上百只黑脸琵鹭,它们在水中整齐地排成一排,戏水、梳妆,在深圳河过冬。

黑脸琵鹭是全球濒危珍稀鸟类,对栖息地附近的水质、气候以及生态条件要求极高。"观测到如此庞大数量的黑脸琵鹭,说明近年来深圳河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唐桂生一边指着深圳河畔,一边向深晚记者说,这些年,深圳河沿岸的高楼越来越多,河水却越来越清澈了。深圳河(湾)生态环境显著提升,滩涂上跳跳鱼、招潮蟹、反嘴鹬等数量逐年增加,万鱼翻腾、万鸟翔集美景再现。

▲蓝扬。

面孔 2: 家住南山区的市民蓝扬:

"深圳蓝"品牌越擦越亮 市民幸福感油然而生

在深圳,有一种蓝叫"深圳蓝"。近年来,深圳蓝天白云成为常态,更成为市民朋友圈争相转发的热门话题。

"来深圳读书、工作 7 年了,几乎天天都能看见蓝天白云,清新的空气,宜人的环境,摸得着的‘绿色福利’,不禁让人心旷神怡,幸福感油然而生。"市民蓝扬是一名环保达人,她时常在朋友圈晒出"深圳蓝"。

她告诉深晚记者,清新的空气与宜居的环境,是她留在深圳工作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深圳空气质量持续向好,"深圳蓝"品牌越擦越亮。蓝扬说,每逢周末,她都会穿上跑鞋,换上运动装,来到公园跑步,呼吸新鲜空气,并呼吁身边的朋友践行低碳生活。

由于工作原因,她经常晚上加班,并时常搭乘朋友的顺风车回家。在这个过程中,她发现了一项"绿色福利"。她向深晚记者分享了她的观察:2020 年 7 月,她关注到,深圳发布经济鼓励政策,引导车主夜间加油,降低大气污染。

经查阅资料,她发现,在阳光足、气温高的条件下,加油站的油气污染会发生光化学反应,加剧转换成臭氧的速度,造成臭氧浓度超标。夜间加油有利于避开日间高温高辐射时段,减缓油气向臭氧转化的速度,从而降低臭氧污染。

"原来,夜间加油关于城市的空气质量!"蓝扬说,在她的影响下,她的朋友养成了夜间加油的习惯。过去 1 年,她的朋友在夜间加油,每加满一箱 40 升油,能节省 20 多元。没想到,一年竟省下 1200 多元,还为"深圳蓝"贡献了力量。

政策利好与环境的治理,让市民的生活有了不同的改变。"刚来深圳读书时,我在学校门口等车,总是会呼吸到难闻的尾气,现在深圳公交车实现 100%纯电动化,再也没有这样的烦恼了。"蓝扬说,如今,行走在大街小巷,蓝色的纯电动出租车和公交车已然成为深圳亮丽的风景线,更成为这座城市流动的绿色符号,这让她感到很幸福。

▲李伯荣。

市民 3: 沙头角林场管护中心副主任李伯荣

林场植物丰富,珍稀野生动物成深圳人好邻居

"梧桐山,高倚天,冬来秋霞雪,雨后多烟云。山中奇植人争胜,茏葱之竹龙须草。"清代诗人桥顺咏曾留下脍炙人口的诗句,这是梧桐山美景的真实写照,也是李伯荣如今每天欣赏到的风景。

今年 58 岁的李伯荣是沙头角林场护林员,他投身在林业生产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一线工作岗位已有 36 年。每逢三月春分,毛棉杜鹃就会开满山头,与吊钟花、土沉香珍奇斗艳。李伯荣的使命是做这些植物的"护花者",在茫茫林海中钻林过箐,巡护这里的每一寸草木。

这些年,他亲眼目睹林场的巨变,也见证了深圳生态环境日趋向好。李伯荣回忆,1985 年夏天,他跟随父亲来到沙头角林场。彼时的林场,一片荒凉,天色阴沉。上山时,树枝荆棘从生,难以前行,他花了 3 个小时才爬上山顶。如今,林场生态环境日渐修复,曾经荒无人烟的草丛还修建成了湿地。

令李伯荣印象深刻的是,2015 年,他与 11 名工作人员修建梧桐山森林自然步道,在没有任何设备机器和图纸的情况下,团队就地取材用,用石头一块一块铺设山路。4 年后,超 10 公里的手工步道修建而成,数名护林员用汗水为人们留下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的森林小径。

2018 年,台风山竹来袭,不少树林倒伏 , 成片垃圾和竹竿堆砌。经过连续奋战,树木渐渐修复。此后不久,薇甘菊入侵,山林成片聚拢蔓延,数名护林员反反复复拔了 3 年,最终清理了薇甘菊。

李伯荣说,这些年,深圳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林业自然保护,加之许许多多护林员、志愿者前赴后继的努力,林场植被日益丰富,珍稀野生动物亦成了深圳人好邻居。

据介绍,沙头角现有野生植物达 240 科 1419 种,野生动物 24 目 64 科 196 种,拥有刺桫椤、穗花杉、白桂木、粘木、土沉香和蟒蛇、鸢、赤腹鹰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近年来,林场还开设森林课堂,将自然教育作为改革转型的战略工作。让孩子走出科室,在自然中学习知识。

行走在林间小道上,啼鸟谷谷,溪涧幽邃,李伯荣十分珍惜与自然相处的时光。"守住这片珍贵的自然宝库是我最大的使命,也希望更多老百姓参与守护深圳自然资源。"李伯荣说。

▲马海鹏

面孔 4:

深圳市蓝色海洋环境保护协会执行秘书马海鹏:

民间环保力量日益壮大,深圳海岸线更清洁了

马海鹏是深圳市蓝色海洋环境保护协会执行秘书长、深圳漫野自然教育工作室发起人。从事环境保护和环境教育相关工作近 10 年的他,最热衷的事情是能通过各方努力,推动环保议题的真正解决。这些年,他见证了深圳民间环保组织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努力,也见证了深圳海岸线日益清洁。

马海鹏长期行走在海岸线,对深圳的海滩以及海洋生态环境十分了解。当提到近年来,深圳海洋生态环境的变化时,他向深晚记者一一列举。" 5 年前,前海石公园周围海域的底泥、水质情况较差,但近年来,整体生态向好,风景也变得更加怡人了。以前,深圳湾的水质不是很好,临近水边会闻到臭味,现在经过大力整治,不仅臭味全部消失,鱼虾等资源也恢复得很好。"马海鹏说。

从事民间环境保护近 10 年,马海鹏走过深圳大大小小的海滩,每年参与组织海滩清洁活动约 300 多场次,动员人数超 1 万多人次。"在推进工作中,我们时常会遇到一些困难,但许多专家、志愿者的共同努力,让我们看到,只要是为深圳生态环境有利的事情,就一定会得到很多人支持。"马海鹏说。

深圳海岸线总长约 260 多公里,近海有海岸湿地、河流湿地等,其中不乏国家重点保护的以及国际上珍稀濒危的鸟类,具有极高的生态保护价值。每到候鸟回归的季节,大量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就会涌向沿海湿地,与自然深入交融。

马海鹏曾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一段游客用零食投喂候鸟的视频。他说,过去,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环境常识不够强,在众多民间志愿者的推动下,深圳湾连续 3 年开展了守护候鸟、禁止喂食的活动。如今,参与活动的市民已超过 2 万人次,越来越多市民提升了保护环境的意识。

马海鹏说,海洋是生命的来源,海洋的生态健康关乎我们每一个人,也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只要每个人都行动起来,环境会进一步改善。

"十三五"成果数据(2016~2020)

水环境:"十三五"期间,深圳新增污水管网 6460 公里,完成小区、城中村正本清源改造 1.5 万个,新增污水处理能力 280 万吨 / 日,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 760 万吨 / 日,其中 624 万吨 / 日达地表水准 V 类及以上,基本实现污水全收集、收集全处理、处理全达标。

大气环境:"十三五"期间,深圳大气环境质量显著改善,PM2.5 年均浓度从 30 微克 / 立方米降至 19 微克 / 立方米,降幅近 40%;灰霾天数从 2016 年的 27 天降至 2020 年的 3 天。2020 年,深圳 PM2.5 年均浓度为 19 微克 / 立方米,首次降至 20 微克 / 立方米以下,为有监测数据以来历史最好水平。

生态文明建设:"十三五"期间,深圳在全国率先实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市域创建,成为全国唯一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的副省级城市。在生物多样性领域,2020 年,深圳率先在城市尺度完成陆域生态系统调查评估,摸清全市现有野生维管植物 1916 种、自然生态系统动物 559 种。推进裸土地复绿面积达 5.72 平方公里。

(原标题《听市民讲述生态蝶变:万鸟翔集舞清波 水清岸绿生态美》)

编辑 冯进容 周梦璇 审读 刘春生 审核 李怡天

(作者:深圳晚报记者 吴洁 实习生 魏羽辰/文 吴洁 张焱焱/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