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乙先生的逝世,对于文坛而言,无疑是一个重大损失。”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名誉委员、中国现代文学馆原馆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社会活动家、老舍先生之子舒乙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4月21日14时1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消息传出,文化界纷纷表示哀悼。
“很吃惊!悲恸!”“太可惜了,他身体一向很好,6年前的一场脑溢血就倒了。他的逝世是文化界的损失。”“我想到有这一天,但这一天来的太突然了。”……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中国现代文学馆原副馆长周明以及北京出版界的一些人士惊闻舒乙去世消息,都沉痛哀悼。
“舒乙先生的逝世,对一直处于弥留之际的他个人来说,未尝不是一种解脱。但对于文坛而言,无疑是一个重大损失。”正在参加一评审会的著名文学评论家、作家白烨,在工作间隙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痛心地表示,舒乙先生在文学事业上有他的独特的贡献,贡献之一,就是他主持和主导了中国现代文学馆的设计与建造。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建成,他居功至伟。“舒乙同志为中国现代文学馆的筹备、建设和发展倾尽心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离去是中国现代文学馆的重大损失。”中国现代文学馆在发出的讣告中评价说。中国现代文学馆筹建期间,舒乙尽管已经是花甲之年,但他始终遵照巴金等老一代文学家的意愿,全身心地投入筹建。在他的策划下,中国现代文学馆还专门引进了影视人才,对老一辈作家进行追踪采访,留下了珍贵的影响资料。2000年5月,中国现代文学馆新馆落成,舒乙担任馆长。他用近20年的时间,树立起一座中国现代文学的丰碑。
现代文学馆副馆长计蕾对媒体追忆说,舒乙在文学馆成立前就来到馆内工作,除了文学馆日常业务,他也花心思在其他相关事宜上,比如文学馆新馆内的作家雕像,大厅里的壁画、门把手上巴金先生的手模等创意皆出自舒乙。一些展览的前言也是舒乙亲自手写。
2013年,舒乙还和姐妹舒济、舒雨、舒立一起,将老舍、胡絜青夫妇生前珍藏的齐白石最有代表性的《蛙声十里出山泉》,以及傅抱石的《桐荫图》、林风眠的《川江图》等珍贵藏品捐赠给中国现代文学馆。正是在舒乙的不懈努力下,中国现代文学馆成为一座集文学展览馆、文学图书馆、文学档案馆以及文学理论研究、文学交流功能于一身的多功能博物馆。
“舒乙先生还一直致力于运河文化的发掘与整理,研究与传播。在这一方面,他既留下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也做了很多实事。” 白烨评价说,“就这两点而言,他就给当代文坛留下了独特而宝贵的遗产。”
资料显示,2000年,舒乙面对北京旧城区里成片的胡同和四合院迅速消亡的现实,与全国政协委员梁从诫、弥松颐、李燕联合提出“保护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十条紧急建议”,担当起保护老北京的历史责任。此后,他一直致力于对城市文物及文化遗产的保护,写了《京杭大运河,残缺的辉煌》《隋唐大运河,地下的辉煌》和《江南运河,水乡的辉煌》三篇考察实录,积极呼吁保护大运河。
(原题《“舒乙走了,给当代文坛留下独特而宝贵的遗产”》)
编辑 陈冬云 审读 刘春生 审核 张雪松 王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