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专访|这个“亲爱的胡雪岩”很TVB?香港话剧团深圳首秀
读特首席记者 杨媚/文 记者 胡蕾/图
2018-08-30 13:11

虽然仅一河之隔,拥有40多年历史的香港话剧团却是第一次登上深圳舞台——他们即将带来一出火遍本地和北上广的粤语口碑之作《亲爱的,胡雪岩》。在香港主创团队的打造下,这出历史大戏拥有了独特的“港派”质感,在内地和香港屡获大奖,备受业内人士赞誉。

8月31日开始,《亲爱的,胡雪岩》将在南山文体中心连演两晚。演出前,深圳特区报记者独家对话该剧导演司徒慧焯,谈谈他心目中港派话剧的独到之处、这出戏对当代人的启示,以及他心中那个“可亲可爱”的历史人物——胡雪岩。

导演司徒慧焯接受读特记者专访

缘起——

捕捉“人与人的关系”

《亲爱的,胡雪岩》是香港话剧团出品的历史题材大戏,20年前由资深剧作家潘惠森创作,2016年由香港导演司徒慧焯搬上舞台。

《亲爱的,胡雪岩》海报

“当时我看到剧本的最大感觉是‘过瘾’,胡雪岩‘一直在奔跑’的那种激情状态激发了我。”司徒慧焯现为香港演艺学院戏剧学院导演系副教授,曾多次获选为香港舞台剧奖年度十大最受欢迎制作,七次获提名最佳导演奖项。当然,比起导演和教授,他更被大众熟知的身份是电影《志明与春娇》中张志明上司“李公公”的扮演者。

他说,胡雪岩的过人之处是善于笼络周围的人际网络。“这个很重要。当你在世界中能够敏锐捕捉人与人的关系,这种能力比专精于一种技能更厉害,因为处理人的关系是最难的。作为戏剧导演,我一直在做的事情都是思考人与人的关系,我就很想排这部戏。”

胡雪岩极其戏剧性的一生,是这个人物形象至今仍熠熠生辉的原因。从徽州的放牛娃,到13岁就孤身外出闯荡的小伙计,再到富甲一方的大商人,再到“红顶商人”,胡雪岩的一生可以说是“逆袭”的典范,许多传授“成功学”的书籍也将他树为典范。在司徒慧焯看来,胡雪岩的确有种不寻常的智慧,“总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远方,而一个人只有目光长远才能知道如何追逐一些看似不可能的梦想”。

《亲爱的,胡雪岩》剧照

2016年在香港大会堂的首轮20场演出,该剧创下了近几年香港话剧最火爆的售票纪录,随后在北京、上海的巡演也引发轰动,被公认为是近几年香港的现象级戏剧作品,甚至被许多榜单列入“最好看的华语戏剧”之列。

从剧名观众就可以发现,这出历史大戏不太“严肃”。编剧潘惠森的解读是,以“亲爱的(My dear)”开头让整出戏像写给胡雪岩的一封信,而在司徒慧焯看来,胡雪岩让他产生了一种“想和他做朋友”的感觉。“我会非常希望身边能多一点这样的人,大家都能把目光放长远一点,而不是非要争个当下,这样世界会变得更好。这点对现代人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再造——

“再生版”拿掉了胡雪岩的光环

两年时间,《亲爱的,胡雪岩》拿下了第二十六届香港舞台剧奖最佳整体演出、最佳男主角及年度优秀制作五大奖项,随后的2017年上海壹戏剧大赏中,潘惠森及司徒慧焯荣获年度最佳编剧及年度最佳导演,《亲爱的,胡雪岩》也获提名年度大戏。

《亲爱的,胡雪岩》剧照

今年,司徒慧焯对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动,从而诞生了“再生版”,把布景、舞美、服装、音乐等全部推倒重来。“以前我是先制造出时代,用时代来‘包裹’胡雪岩,以大看小;现在的版本正好相反,是以小看大的,我想探讨他作为一个普通人的选择。比如他富甲一方后创立胡庆余堂中药店,也许出发点并没有那么伟大,只是因为帮人会获得存在感,他享受这种感觉,这是比较人性化的看法。

“可能上一次我选了胡雪岩比较有光环的那一面,这一次我想选的是黑暗一点的胡雪岩,在黑暗面里,他想要得到那个光环。放到现在,如果一个普通人突然拥有了机遇,你能不能把握住?胡雪岩就是一面镜子。”

在2018版的剧中,“鹿”是一个极为关键的符号。一开场,说书人兼胡雪岩仆人赖老四从舞台的右侧走出,用陕北皮影戏的形式向观众讲述一出关于一只鹿的哑戏。这只鹿便是胡雪岩的象征。

“鹿的意象是不断奔跑的,就像胡雪岩一生都在不停追求各种东西。鹿也包含了权力的象征,比如逐鹿中原,捕猎它就会产生胜利的快感。”

“港味”——

烟火气使得“这个胡雪岩很TVB”

这出“再生版”前几天在广州首演,有观众评价“这个胡雪岩很TVB”,没有历史正剧的野心,倒是带着生活化的幽默闲笔。“三个小时连珠炮的台词和粤语本身的市井气息中和了大时代的历史感,这一切很像是弥漫着烟火气的港剧风格。”

《亲爱的,胡雪岩》剧照

在司徒慧焯看来,港派戏剧的不同之处并非来自粤剧对白,而是来自“举重若轻”,“我们不是用严肃、沉重的风格来讲一个大题材。人的一生不会只有悲惨,如何面对生活中出现的一个个难题,胡雪岩并不是愁眉苦脸地去想一个办法出来,他懂得‘把玩’周围的人和事,懂得怎样用轻松的手法去得到一些东西,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举重若轻’。”

相比起京派和沪派戏剧,司徒慧焯认为,大家所说的“港派戏剧”,最大的特色是“我们一直在寻找更趋近于生活化的表演模式,寻找面对真实生活时一个人的真实反映,尽可能呈现人物的细致感、氛围的烟火气,没那么程式化”。

《亲爱的,胡雪岩》剧照

这出广受好评的历史大戏,在深圳的票房却未如预期般火爆。对此,司徒慧焯感到有点遗憾。“我知道深圳的粤语观众人群不多,以往这里的剧场也不够多。整体来说,香港的观剧氛围会更好。现在的人们,终日拿着手机对着屏幕,现场感反而越来越珍贵,戏剧就是制造这种现场感,那种‘入心’的感觉只有舞台才能给到。在北京、上海,粤语完全没有对观众造成任何观剧障碍,何况还有字幕。”

“越来越多口碑作品来演出,我相信这里的氛围会越来越好。”

编辑 程思玮

(作者:读特首席记者 杨媚/文 记者 胡蕾/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