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星档案:
苏晓峰,男,1970年出生,1994年警校毕业参加公安工作,2004年4月通过全国招考加入深圳警队,现为市公安局福田分局视频警察大队民警,一级警员。从警以来,苏晓峰曾荣获市公安局个人嘉奖3次,并获深圳公安警务孺子牛铜质功勋奖章。
一直以来,深圳人口密度大、警力配置低,为提质增效,深圳公安大刀阔斧开展“智慧警务”建设。苏晓峰便是这支“智慧警务”建设队伍中的一员得力干将。
2011年,苏晓峰被委以重任,参与“智慧警务”研发工作,自此开启了他丰富多彩的科技警务生涯。如何把科技信息化转化为警队战斗力,如何让警务工作更智慧,这在当时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刚接手科技警务工作的苏晓峰明白,自己面临的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刚起步时,苏晓峰开始着手攻克第一个难关——把历年来的档案信息化。当时,警队档案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数量大得惊人。“每个派出所都有2至3间房间存放档案,档案甚至在与民警‘争夺’办公空间。”苏晓峰说,“档案信息化并不是简单地扫描成图片就可以的,必须换算成可检索的信息文本,由于很多档案都是手写的,需要识别录入;再加上不少档案在老民警退休后出现‘断线’问题,这其中的工作量确实很大。”
经过2年多的努力,苏晓峰与同事终于研发出深圳首个电子证据中心,给档案信息化提供了可能,自此民警办案再也不用翻箱倒柜地翻查案卷,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以及警务工作的时间成本。
更让苏晓峰自豪地是,电子证据中心除了“电子档案”这一块,还衍生出不少服务群众的模块,例如“出入境便民服务系统”。自该系统推出后,群众前往出入境办业务不再需要复印件等纸质版材料,材料审核时间也缩短了一半以上,效率大为提高。
如今,不少警务科技专利中都有苏晓峰的名字,但他总是谦虚地说:“这是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晶”。让科技更好地服务民警、服务群众,任重而道远,他将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
编辑 李林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