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乐曲90%的人没在现场听过,陈萨来了场音乐冒险
读特首席记者 杨媚/文 丁庆林/视频
2018-08-21 15:25

提到德彪西,大多数人的印象会是“抽象”“难懂”。用一整场独奏音乐会来演绎德彪西——这看似有些“疯狂”的举动,来自陈萨。

2018年8月18日晚的深圳音乐厅,陈萨首次献上了“可能90%的人从未在现场听过”的全套德彪西作品。在德彪西逝世一百周年之际,她为观众打开了触碰这位伟大音乐家内心的全新方式。

“这场音乐冒险,很值得。”在音乐会后接受深圳特区报记者专访时,陈萨这样说。

德彪西的音乐是“一朵云”

除了《月光》,大部分德彪西的作品对于大众都是抽象的、不可捉摸的。长久以来,他的作品在独奏音乐会上通常都被当做一种“点缀”。虽然今年是德彪西逝世一百周年纪念,但当陈萨拿出“全套德彪西”曲目时,还是让许多人诧异不已。

对于这样的编排,陈萨说,德彪西逝世百年只是个巧合。“选择德彪西,肯定是因为自己的喜爱。事实上我在2016年巡演的就是德彪西的24首前奏曲,然后就想着要录一张他的专辑,把在现场带给观众的体验记录下来。专辑也受到很多人喜爱,接着正好就赶上了今年,我觉得就把德彪西进行到底吧,顺势把他的另外那些非常重型的作品也带给大家。”

“同是印象派的拉威尔继承了德奥体系的创作理念、和声规则,他音乐形状是规整的。德彪西在结构、和声上更具独创性,他的形状不是正方形、长方形,而是一朵云。”陈萨说。

此次,她为深圳观众带来的是德彪西两册《意象集》的6首乐曲以及12首练习曲,“希望观众会对德彪西有更立体的理解”。“德彪西并非只有踩在云雾中的状态,他的作品里有更为锐利的、明亮的东西。如果带着传统的印象来听音乐会,你可能会非常吃惊。”

“这套作品可能90%的人从未在现场听过,并不知道它可以带来这么多角度的震撼。这对我的要求很高,要么给大家留下饱满立体的全新体验,要么就是无聊得如坐针毡。我喜欢这种新鲜的刺激,它会激励我发展各种可能性。”她说。

陈萨坦言,12首练习曲难度尤其大。“德彪西在每一首当中的切换并不那么自然,第一册尤其是这样,每首乐曲的音乐动机之间的关系反差很大。我不会突兀地为了夸大戏剧性而拉大乐曲的对比性,而是要找到有机的逻辑。”

选择有风险的曲目,“拓展性”比票房更重要

熟悉陈萨的人会发现,她在微博的身份认证是“陈萨艺术工作室钢琴家”。从2015年开始,陈萨成立了个人工作室开始独立运营,真正以独立和自由的姿态出现在国际古典乐坛。

对她来说,成立工作室最开心的就是“得到了没有边界的自由”。“厂牌会考虑到市场状况,是否能盈利,是不是受欢迎,是不是有人录过,市场上现在缺什么作品,会往那个方向去策划。工作室可以做许多大众不一定热衷、但我相信有意义的事情。”

在工作室成立后,陈萨在选曲方面更为大胆,让人咋舌。用乐评人的话来说,“拿一套明信片似的‘小作品’挑战市场规律中那些‘大部头’,从想到做都需要魄力”。

工作室成立当年的巡演,陈萨就选择了肖邦全套43首玛祖卡舞曲,而且打乱了原有的作品号顺序,重新建构出遵从自己逻辑和感受的编排方式,全长近三小时。接下来就是德彪西24首前奏曲巡演,她再次挑战自己对乐曲的情感把握和音乐修养,以及观众的接受度。而工作室发行的第一张专辑,则是去年的德彪西《24首前奏曲》。

陈萨坦言,自己每次选择的曲目“都有一定的风险”。“每个演奏家对于更新曲目的做法都不一样,并不是说弹老曲目学不到东西,但我觉得‘拓展性’在现阶段对我来讲更有吸引力,我每年都会进行新尝试。”

她说,工作室三年来运营情况非常好。“对票房和销量那些,我不是没有担心。但从事艺术的人需要理想主义,那就是把我所信奉的曲目最真诚地带给大家。如果这样做导致票房不够好,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我也没办法。事实上这种事情没有发生过,熟悉我的听众会知道,我带给他们的东西是值得信赖的。”

8月18日晚独奏音乐会的超高上座率,印证了陈萨的自信。演出后的签售活动更是人山人海,《24首前奏曲》被一抢而空。观众的掌声和来自各方的赞誉,让陈萨更加坚信:“这样的冒险很有意义,很值得”。

利兹钢琴大赛从选手变成评委

下个月,陈萨将在自己首次获奖的国际钢琴比赛——英国利兹钢琴大赛中担任第19届评委。时空切换,从选手变成评委,陈萨笑言“有种离奇的感觉,有点人生幽默在里头,让人回想起来莞尔一笑”。

1996年,跟随恩师但昭义来深就读于深圳艺术学校的陈萨,第一次将中国人的名字留在了利兹钢琴大赛的史册上。这次比赛让她获得了全额奖学金出国深造,并于2007年毕业于德国汉诺威音乐学院阿里·瓦迪教授的教学班,获得演奏家博士学位。

“一切历历在目,记得但老师和我到了英国,他还拿着英文词典去问路,我还笑他呢,这些有趣的细节我至今还记得。”

陈萨说,自己并不觉得评委和选手之间有多么泾渭分明。“好的演奏,真诚是第一位的。另外才华、造诣和眼界也有分高低。当然还有审美的趣味性。我尊重每一次真诚的演奏,有些选手可能各方面都很完美,但审美的趣味性跟我不那么一致,我也会被打动,因为这恰好说明了音乐的无限可能性。”

现在的陈萨常居北京,每年都会回到深圳,把最新的音乐尝试与观众分享。“深圳是我出国前呆的最后一个城市,在这里一切都是向上的,我收获了很多的支持和美好的回忆。”

编辑 张克

(作者:读特首席记者 杨媚/文 丁庆林/视频)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