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鸟周”主题活动: 14只野生鸟儿回归大自然怀抱

深圳特区报记者 秦绮蔚/文 李忠/图
2021-04-07 19:57
摘要

在此也呼吁广大市民,要科学放归,切勿随意放生野生动物

随着广东省暨深圳市第40届“爱鸟周”的来临,4月7日,深圳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处、深圳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以及深圳野生动物园在坝光银叶树湿地公园联合组织开展了一次野生鸟类放归活动。当日下午3点,专业人员将2只白胸苦恶鸟,1只小白鹭,1只池鹭,1只红嘴蓝雀,3只珠颈班鸠,1只褐翅鸦鹃.1只蛇雕,2只黑耳鸢,1只鹰鸮,1只凤头鹰,共计14只野生鸟类顺利带到目的地,并按照相关规程进行放归。放归当天虽然是星期三工作日,但仍然吸引了不少市民围观,见证野生鸟类回归自然的温暖时刻。


据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处相关人员介绍,此次实施放归的14只野生鸟类,均属于国家保护野生动物,且在深圳都有自然种群分布。该批动物于今年2月陆续进入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实施收容救护工作,在这之前都有不同程度的受伤情况,经过救护中心工作人员的精心护理和康复治疗后,现已达到野外放归标准。组织这样的鸟类科普宣传活动,旨在进一步增强公众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形成爱鸟护鸟的良好舆论氛围,助力野生鸟类邻居重返自然。


深圳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自然条件得天独厚,野生动物资源较为丰富。根据我市开展的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截止2021年2月,最新统计数据为我市有陆域本土野生脊椎动物585种,具体如下:山溪鱼类68种;两栖类22种;爬行类61种;鸟类记录到382种;哺乳类52种。调查的陆域野生动物中,其中有国家I级保护野生动物15种(小灵猫、中华穿山甲、黑鹳、白肩雕、青头潜鸭、小青脚鹬、勺嘴鹬、黑嘴鸥、黑头白鹮、黑脸琵鹭、黄嘴白鹭、卷羽鹈鹕、乌雕、白腹海雕、黄胸鹀),国家II级保护野生动物77种(猕猴、蛇雕、领角鸮、豹猫等),主要分布在我市深圳湾和东部的梧桐山、七娘山、排牙山、田头山、三洲田、马峦山及西部的羊台山、塘朗山和内伶仃岛等区域。我市区域性特有的野生动物:刘氏掌突蟾、白刺湍蛙、深圳后棱蛇。我市较常见的大型哺乳动物:猕猴、野猪、豹猫。赤麂在大鹏半岛和梧桐山仍有分布,但种群较小。

野生动物的放归是一项科学、严谨并受法律规范的工作。人们主动将救护、捕获,甚至是购买的野生动物放生至野外环境,其出发点固然是好的,但随意放生野生动物往往会带来更多的问题,甚至造成不良后果。首先,对于被放生野生动物,如果将其放生至不适宜生存的野外环境,可能导致其无法生存而死亡。其次,对于放生地的其他野生动物,如果将非原产自本地的野生动物放生至本地环境中,一方面,新物种会与放生地的本地物种争夺食物和生存空间,对其生存造成威胁;另一方面,一旦被放生的外来野生动物生存能力强,在放生地没有天敌则会形成外来物种入侵,可能导致本地物种退化,甚至灭绝,给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无法挽回的破坏。其三,对于放生地的居民,如果随意放生的是有毒、凶猛或者未经检疫的野生动物,还可能对他们的人身和财产造成威胁和损害。其四,随意放生还可能助长不法分子以此为业,通过非法猎捕倒卖放生动物而谋取利益,从而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和生态平衡。最后,野生动物的放生是受法律规范的科学行为,随意放生野生动物将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在此也呼吁广大市民,要科学放归,切勿随意放生野生动物。

(原标题《“爱鸟周”主题活动: 14只野生鸟儿回归大自然怀抱》)

编辑 吴徐美 审读 刘春生 审核  党毅浩 曹亮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秦绮蔚/文 李忠/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