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的眼泪
作者 刘桂瑶 朗诵 蓝予
我爷爷是个铁匠,性情如铁一样,刚硬、坚韧。我从小远离父母,在爷爷身边长大,因此,爷爷对我那是万般宠爱。我都五六岁了,他傍晚一回来,还是开心地把我举上他的肩膀,让我骑着他满村子走。有时,奶奶心疼他打了一天铁,累了,叫我下来,可爷爷张着没牙的嘴笑呵呵地说:没事,没事,一点不累啊!
记忆中,爷爷在我十岁之前,从没打骂过我。他不大爱说话,也不大爱笑,我的堂兄、堂姐们都有点怕他。只有我一点也不怕他。我常常趴在他怀里揪他的山羊胡子;骑在他的背上摸他的灰白脑袋;吊着他的脖子拱他的鼻子等等。爷爷不但不生气,还笑得只见牙不见眼。伯母说爷爷偏心眼,不疼孙子,反倒疼一个丑刮刮的孙女。爷爷不高兴地撅起山羊胡子,说:“对,我就疼她,她爱读书,爱写字,将来一定有出息!”
十岁那年,因为奶奶去世,我只好跟着爸爸回到东北的家。我很不适应,我想念爷爷,经常给爷爷写信,告诉他,我特别想回到他身边。在我回东北的第三年,爷爷给爸爸写信,说挺惦念我的,于是,寒假的一天我又回到了老家。
才三年不见,爷爷老得我都快认不出来了。我感到心酸和难过,但我毕竟是一个贪玩的孩子,这次回来,我并不像之前那样缠着爷爷,有时,我还莫名地不理他,也不和他讲话。
有一天,太阳升起老高了,我还在闷头大睡。迷糊中,我被爷爷叫醒,问我是不是从他棉袄的口袋里拿了20块钱,我很干脆地回答:“没有!”
爷爷就没再吭声,将自己用灶火烤暖的衣服递给我,说带我去走亲戚。在亲戚家,爷爷自豪地向亲戚们表扬我的成绩。回来的路上,爷爷小声地又问我:“丫头,那钱是你拿的?”我垂着眼皮“嗯”了一声。爷爷沉默好一会儿,说:“丫头啊,你从小到大,爷爷啥时短着你的、缺着你的了?你一声不吱,从我口袋里拿钱,孩子,这就是偷啊,我觉得你不该是这样的……”
没等爷爷说完,我竟然大声吼道:“我都说过了,不是我拿的,是你老糊涂了,没记性了,丢在哪儿忘了吧?还赖人……”说完,我心极虚。那20块钱就在我的夹棉袄口袋里。当我看到他举起的手僵停在半空中落不下来时,我一溜言就跑了。
这天夜里,我半夜醒来解手,突然,看见爷爷在灯影里老泪纵横,那是我第一次看见爷爷那么伤心流泪。我心里突然很难过,也好后悔。
第二天,我就回东北了。爷爷没多说什么。
我走的那天,天阴沉沉的。一大早,爷爷送我到村口等汽车。透过车窗,我看到爷爷的眼泪更汹涌。这一刻,我仿佛,突然长大了,我知错了!
回到家,我想给爷爷写封信道歉,可我一直却没有勇气。我心想等我有出息了,爷爷自然会明白,我已经知错了。
但爷爷并没这份耐心。1981年的一个夏天,我在学校突然接到了爷爷去世的电报,我一路哭着跑回家。那时,我多想爷爷能听到我心底的那一千声、一万声的对不起啊。
(以上图片蓝予提供)
作者简介
刘桂瑶,女,毕业于吉林大学研究生院,日本文学硕士。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加入媒体行业,至今已在深圳特区报从事文化专刊、副刊编辑、新媒体编辑工作20多年。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撰写文艺评论、人物通讯、报告文学、散文随笔等。著有散文随笔集《红尘之约》、文艺评论集《冲击穷忙时代》。《红尘之约》一书中,《母亲桥》、《陪父亲喝酒》、《爷爷的眼泪》等多篇散文被多家报刊转载,其中《母亲桥》还多次被作为高年级阅读短文考题传播;所撰写的评论、人物通讯等也被多家门户网站和报刊转载。曾多次荣获全国及广东省报纸副刊优秀作品金奖、一等奖。
朗读者
蓝予,本名王惠平,深圳特区报新媒体《读特》“聆听美文”栏目的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深圳市作协理事。现已出版五本散文集《得闲来叹茶》、《人与动物的距离》、《转身回眸》、《心灵的故乡》、《柳黄霜白时的背影》等。
总监:夏岩青 编发:读特APP 点本文右下角:下载读特客户端收听。
如果您喜欢《聆听美文》,请给我们投稿,加微信:251330018
你们的转发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