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区平冈中学:见证峥嵘岁月 传承百年书香

​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实宜 通讯员 刘敬
2021-04-02 09:16
摘要

90年来,在平冈这片沃土上一代代平冈人俯而读、仰而思,为国为民、孜孜以求,一大批学子从这里相继走出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这是平冈的骄傲也是平冈人赓续奋斗的力量源泉。

“平冈,亲爱的母校,古老的文化摇篮;忆当年,居陋室,苦读不忘家园;御敌寇,纾国难;救亡争着先鞭;历坎坷,成才俊,校友遍布五洲;惜校誉,敬师长,传统永远发扬……”这是龙岗百年老校平冈中学校歌《平冈之歌》的部分精髓。

校歌不只是音符的相连、词句的拼接,更是一个学校灵魂的集中体现。《平冈之歌》是由平冈近百年的历史底蕴和办学精神凝聚而成的旋律,展现了平冈教育者的理想、愿望,也反映了平冈学子的感受、成长心声……接下来,让我们伴随着歌声,共同翻阅百年平冈的岁月篇章。

乡贤资助 百岁名校宏图肇始

那是1926年的冬天,正值中华大地时局动荡之时,刘振清、罗士林、孙寿铭、张育宏、钟承光、钟德庵等一批龙岗乡贤有感于整个惠阳县第八区(今深圳东部地区)中学教育缺失,遂在惠阳县第八区区立第一小学集会,发起建校倡议,欲兴教育以救国。

“教育之关乎国家隆替、民族兴衰,夫人而知之,其基础莫不本于学校。”平冈中学第四任校长陈方绶的一席话可谓道尽了创建者们的初心:建校兴教,不单为传道授业,更为救亡图存、民族复兴。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平冈中学样貌

就是这样一个充满了家国情怀的念头,在那个寒冷的冬天犹如划亮了一根火柴,用微弱但却坚定的火苗驱散着时代的寒意。兴建中学的想法萌发后,左右乡贤群起来援,捐款、赞助络绎不绝。与此同时,乡贤们还通过龙岗商会发动香港、苏里南、牙买加等地的华侨,共同集资兴建校舍。1928年8月,靠着募捐而来的办校经费——6万余元,平冈中学校舍在一片期待中开建。

▲邹鲁题写“诚、信、勤、朴”四字校训

1930年10月,一座两层楼高的白色校舍宣告落成,罗京濂任首任校长,初定校名为惠阳县第八区私立平冈初级中学校。学校初建,校徽、校旗和校歌亦随之而定,并请来时任国立中山大学校长邹鲁题写“诚、信、勤、朴”四字校训;学校招生两班共80余人,聘请职教员9人,生源大多来自龙岗、坪山、坪地、横岗、凤岗等地。

▲创校之初的校歌

于是乎,在那个战火纷飞、风雨飘摇的年代,近百名平冈师生高擎圣火,以三尺讲台、朗朗书声喊出了教育救国的时代强音,就此奠定了一代又一代平冈人胸怀天下、许身以国的精神底色,一座百年学府的逐梦历程亦由此肇始。

▲中学部第一届毕业生合影

▲1933年全体师生合影

沐浴战火 平冈师生许身报国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平冈中学因抗战曾多次停办。尽管举步维艰,广大平冈教员和学子仍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前仆后继,奔赴战场;或以学校为大本营,以教员身份为掩护,成立地下党组织,为东江纵队传递大量情报,输送大量革命骨干;或通过办识字班、歌咏队、妇女会等形式动员和组织群众走上抗日前线。

已故著名雕塑艺术家、人民英雄纪念碑《抗日游击战》创作者张松鹤即是其中的佼佼者。1938年,经好友介绍,张松鹤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于年底加入东江纵队,在惠东宝边区从事抗日救亡运动。后来,他又根据革命需要,在平冈中学、石龙中学、鹿鸣学校等学校兼任美术教师,暗地里则秘密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著名雕塑艺术家、画家、红色美术大师——张松鹤

像张松鹤这样的进步教员到来,给当时那群满腔热血、风华正茂的平冈学子带来了极大的鼓舞。在他们看来,张松鹤,这位经常身着一身青布长衫、讲课时论及时局总是慷慨激昂的青年教师,正犹如一位高擎火炬的革命者,在前方给他们以某种召唤和激励。有不少人追随着他的脚步,踏上了革命的道路。

一个淋漓尽致体现平冈师生家国情怀的细节,是抗战胜利后的平冈中学里那一个个言简意赅的班级名字。1946年春,复办的平冈中学专门设初一“新生班”和初二“醒钟班”;1948年,中共平冈中学地下党支部成立,随后又诞生了“晨曦班”等班级……新生、醒钟、晨曦,一个个饱含着对国家前途的美好希冀、寄寓着时人振兴民族的远大抱负的名字,可以说,正是代代平冈师生家国情怀的生动体现。

坚守初心 蹉跎岁月永葆名校底色

新中国成立初期,平冈焕发出勃勃生机。学校班级增多到7个班,师生达300人左右。1956年,平冈中学由私立改为公办,校名由1955年的惠阳县私立龙冈初级中学变更为惠阳县龙冈初级中学。

▲建国初的平冈

1958年,开设高中班,成为完全中学,校名定为宝安县龙冈中学,规模扩大至12班,是当时深圳东部地区规模最大的一间完全中学。她南对梧桐山,北靠红花岭。源出梧桐山的涧头河和源出红花岭的虹光河汇合而成的泗水,正好从她的后面奔流而过。前人用“桐山苍苍,泗水泱泱”来描绘她的壮丽景象,可以说贴切极了。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平冈中学

自1958年开始高中招生的平冈中学,在此后的十年间,高中教育迅速发展,不但文理科齐全,就连音乐、图画、体育这些艺术类课程也都一应俱全。

60年代,平冈中学逐渐发展为颇具影响力的完全中学,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视和关怀下,加强了领导力量,充实了师资队伍,扩建了校舍,使学校的规模和设备获得同步发展。1961年,学校发展到20个班,教职工70多人,学生1100余人,校舍面积达10206平方米。

建区东风 沧桑名校步入崭新纪元

1993年1月1日,龙岗区挂牌成立,历经半个多世纪沧桑、其间几度易名的平冈中学乘着这股东风,就此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新纪元。1999年,成为龙岗区第一所省一级学校;2002年,成为独立高中;2007年,成为深圳市首批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2018年、2019年连续蝉联深圳市高考工作卓越奖……一路走来,光影斑驳,岁月流长,平冈中学从青葱嫩芽到参天大树,于平淡中闪烁绚烂,于浅微中蕴含深远,朴实无华却绵延至今。

▲1990年平冈中学教学大楼落成

▲1998年建成的平冈中学校门

梅贻琦先生曾说:“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对于中学而言,师资的重要性同样不言而喻。近年来,平冈中学以‘高质量学习’理论为指导,全面推行扁平化高效能的级部制管理模式,开创主题化生产式的教师培训模式,师资队伍不断壮大,学校发展活力不断迸发。学校现有全国特级教师陈行森、张怡春,南粤优秀教师5名,国家、省、市级优秀教师40余名。其中,2015年9月,语文教师王雪娟从全市14万名教师中脱颖而出,当选为深圳市首位“年度教师”,成为深圳教师形象代言人;2019年9月,两度援疆支教的生物教师黄光检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成为教师这一神圣职业的标杆。

王雪娟老师

黄光检老师

同时,平冈管乐团、合唱团、舞蹈团参加省市大型演出活动200多场,并摘得国家、省、市各类比赛多项金奖,大批学生考入中国人民大学、中央音乐学院等重点高校;作为广东省体育特色学校、广东省篮球传统项目学校,平冈中学篮球队24次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比赛,15次进入前三名,6次夺冠,一大批学子考入华东师范大学、广州体育学院等高等学府;作为龙岗区唯一一所广东省航空航天特色学校,平冈航空航天教育后来居上,成为学校特色学科建设的一大亮点和品牌。现在,平冈形成了体育、美术、音乐、航空航天四大特色并驾齐驱的良好局面,为广大学子成才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空间。

▲平冈航空航天教育

人才辈出 母校风度令人永生向往

如今的平冈中学校门口,左右两侧红白相间的围墙对称而立,在旁边那两棵高大的木棉树掩映下,愈显古朴与厚重。

美丽的平冈中学

围墙上,两句白底黑字的格言悬于校门两侧,看上去格外醒目。“学会生存,学会创新”“学会做人,学会求知”这两句十六字箴言与著名的校训“诚信勤朴”一道,数十年来深刻影响着从平冈走出去的学子,犹如一座精神丰碑,在一代代平冈学子的心中巍然屹立,终生不倒,以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力量,在潜移默化中烙进了每一个平冈学子的心灵,继而内化成一种人格品质、一种独特风骨,影响一生。

▲龙岗教育史上的多个“第一”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精神魂魄,一座学校亦有一座学校的气质和风度。正如平冈中学校友、广东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李容根所说,90年来平冈中学凭借着“诚信勤朴”的价值取向,“为民族解放事业和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有用之才,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自1930年建校以来,平冈中学创造了龙岗教育史上的多个第一:第一个考入清华大学的学子范圣秉,第一个考入北京大学的学子温娟娟,第一个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学子胡怡……

▲老三届校友毕业50周年庆典

与此同时,“平冈牌”学子的身影还广泛活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成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已故著名雕塑艺术家、人民英雄纪念碑《抗日游击战》的创作者张松鹤,广东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李容根,著名作家、诗人李富祺,已故著名摄影家、深圳市摄影协会前会长何煌友……一个个在中国现代史上耀眼夺目的名字,既是百岁平冈群贤毕至、星光璀璨的有力佐证,同时也是对历经风雨、一路坎坷的世纪学府的最佳回馈。

平冈中学

90年来,在平冈这片沃土上一代代平冈人俯而读、仰而思,为国为民、孜孜以求,一大批学子从这里相继走出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这是平冈的骄傲也是平冈人赓续奋斗的力量源泉。

编辑 刘春雨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实宜 通讯员 刘敬)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