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星堆遗址最新考古发掘成果公布,引起广泛关注。南方科技大学人文学者近期作客了多档三星堆解密节目,从出土文物的年代、特点、当时人类文化活动等领域解读三星堆考古发掘的成果的最新成果及其考古意义。
“考古发掘过程令人惊喜和幸福”
“我曾见证过全国各地很多的考古发现,但直播的过程依然觉得非常惊喜和幸福。”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平台推出的《三星堆大发掘》不间断直播中,三星堆考古专家、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科学中心和前沿与交叉科学研究院研究教授高大伦受邀担任直播嘉宾。
高大伦表示,此次发掘第一天就公布了500件器物,且种类丰富,不亚于之前的两个坑。此次发掘的文物品级高,青铜尊的品级甚至高于以前的神坛,而青铜的面罩根据大半边的形状,在研究性复原后,发现超过以前的宽度,延续了三星堆祭祀坑文物的大型化的特点。此次出土的青铜尊的三重花纹非常明显,口和腰部都是方的,这是首次发现。
到现在为止,三星堆遗址及晚于三星堆的古蜀文化里,没有发现文字。高大伦认为,古蜀国有自己的文字的可能性很小。世界上的很多古文明,不是每一个文明都创造出了文字,文字的创造非常艰难。即使发现一些符号,今天我们也不具备认识它们的条件。
还原三千年前祭祀场景
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推出的《解谜三星堆》直播节目中,著名考古学家、南科大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科学中心讲席教授唐际根受邀进行解谜讲解,并对三千年前三星堆的祭祀场景进行了猜想和还原。他表示,作为祭祀坑,就一定有受祭者、有祭祀者、有祭器,并一定有祭的动作或者叫祭法。根据这些概念,对祭祀坑的出土文物进行推论,就可以更准确地去理解三星堆的器物以及文化。
唐际根在南科大《文物里的古中国》课堂上介绍,1986年后,中国关于三星堆的考古就没有停过。尽管三星堆的考古成果非常令人震撼,但如果说三星堆的文化比中原更悠久,则并不准确。甚至,有人因在三星堆青铜器文物中检测出了高放射性成因铅,而这种矿物在国内没有找到矿点,即怀疑三星堆与西亚文化有关,这种论点也不足为据。事实上,在江西、中原地区的青铜器也都能找到高放射性成因铅。
三星堆祭祀坑大量存在“碎器”现象
而在中国国际电视台推出的三星堆考古直播节目中,南科大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科学中心资深访问学者荆志淳接受采访,对三星堆考古大发现进行解读。
他表示,三星堆发掘不断有新的发现,有意想不到的器物,还有特别奇异的现象,比如普遍存在的碎器、火烧现象。如何去认识和解读这些现象,文化比较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通过民族学、考古学案例比较分析,认识类似文化现象的异同和内涵,在此基础上讨论“三星堆文化何以是早期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何以中国”等大众关心的问题。
例如从三星堆祭祀坑中出土的器物,如青铜器、玉器、陶器和象牙等,都是被打碎、焚烧过的。在考古学中,这种现象叫做碎器。它的意思是,将物件故意打碎。这种现象在古代中国并不罕见,在新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遗址中多见。在世界其他地区,比如说在中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红铜器时代的中欧、东欧,碎器现象十分常见。“无论是现在的还是过去的。在我们看来奇怪的东西,对别的文化来说可能平平无奇。”荆志淳说:“毫无疑问,三星堆的新发现有望对中国古代复杂的文化发展过程提供新的认识和见解。”
(原标题《南科大考古学者解密三星堆》)
编辑 许舜钿 审读 吴剑林 审核 曹亮 范锦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