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深圳报业集团”的故事 | 凌晨4点的深圳地铁

2021-03-28 17:38
收录于专题:新传播
摘要

沙井站发行员小曾是地道的沙井人,也是名入职十多年的老员工,他身材不够高大,文化水平不高,在我2004年刚回到沙井站接任站长时,感觉他对工作满不在乎、漫不经心

杨柳黛  张 铭



2017年8月20日,北京时间23时30分,地铁站最后一班列车载着晚归的人们驶去,报业地铁传媒人的夜间工作才刚刚开始。

在每年地铁广告最繁忙的季节下站协助工人们上画下画,是报业地铁传媒全员一直以来的“传统”。刚入职报业地铁传媒3个月的我也赶上了下站的机会,去体验地铁广告最后的“出街”过程。

时间划过零点,一号线购物公园地铁口关上了闸门。身着统一工作服的地铁传媒工人们在这之前已经赶到了闸口。他们几人一组将厚重的上画材料一同抬起,又小心翼翼地抬进了站厅内。

此刻在地铁站内,已经聚集了报业地铁传媒负责广告销售、创意策划和工程执行的好几位工作人员。他们白天已经为晚上的上画工程准备了一整天。在跟家人朋友道了晚安后,他们从城市的各个地方赶来,一起在站内调试确认,随时和客户沟通反馈,只为保证最终的广告画面能够正常稳定地呈现出来。

今晚要上画的内容是腾讯“99公益活动”宣传画面。客户并不希望用常规媒体来呈现,为此我们做了大量的创意策划及沟通工作,要保障地铁中的乘客的安全,同时又要做到让客户满意,让乘客惊喜。全程参与的我也和同事们一起,多次和地铁运营方、公安以及消防部门报备沟通,多方反复协调才最终获得了这次广告上画批准。

广告出街之前最后一个关键环节是上画,同样是个巨大考验。这一次的项目就需要在两个晚上完成28根包柱、200平方米墙贴、20个12封灯箱、100平方米的两个主题空间以及100平方米阶梯贴的上画工作。工程部紧急调动,安排了二十多位工作人员,兵分三路前往购物公园、后海、会展中心完成这次的上画任务。

凌晨,分好画面之后,大家分工合作开始上画。上画之前首先要将之前的广告画面全部摘除,看似简单的摘除工作其实并不容易。我使出浑身力气去撕比自己高很多的墙贴画面,仍然很难撕掉,时而容易被玻璃框划到手,而一些胶纸也无论如何都撕不干净。但这已是最简单的工作,身边的同事有的爬高去挂吊旗,有的匍匐在地板上贴地贴,只为了加快完成今晚的工作。

上画更是个专业活儿。画面背胶的材质要求一次性上画成功。而地铁站内环境表面经常不平整,工人们一刻都不敢放松。凌晨的地铁不开空调,我们不一会儿浑身都已湿透,却丝毫不敢懈怠,和工人们一起,努力去把每一幅画面贴得严丝合缝,一个气泡都不能留下。直到凌晨四点多,今天的任务才最终完成。回到家,已经是东方既白。

这是地铁传媒人工作日中普通的一天,也是每一天。只有在亲身体验了这些过程后,我才深刻地体会到,地铁站内每一幅精美的广告画面,每一次广受好评的创意活动,都来自于无数个环节的通力配合,以及无数个通宵达旦、夜以继日地不懈努力。

(作者系深圳报业地铁传媒有限公司员工)

编辑 夏吉贵 审读 李诚  审核 刘思敏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