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政观察 | 风向标!深圳发布全国首个GEP核算制度体系
深政观察
2021-03-23 19:28
收录于专题:深政观察

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再出“风向标”式举措,综合改革试点又一项重大任务宣告落地。

3月23日,深圳正式发布全国首个GEP核算制度体系。这意味着,GDP将不再是衡量发展的唯一指标,GEP将成为引领深圳未来发展的绿色指挥棒,引导一种更为科学的政绩观。

什么是GEP?专业地说,GEP(Gross Ecosystem Product)即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是指生态系统为人类福祉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的最终产品与服务价值的总和,包括物质产品价值、调节服务价值和文化服务价值三部分。

通俗地说,就是评估绿水青山的价值,衡量生态环境保护效果和绩效。

为什么要设GEP核算体系?

因为单纯的GDP核算体系忽略了环境成本与代价,不能全面体现经济发展质量,所以,深圳率先探索推行GDP和GEP双核算双运行双提升工作机制。

人们对GEP关注度越来越高,因为它与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影响着每个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早就有专业人士呼吁,要让GEP核算进规划、入考核,进决策、入项目,以GEP核算为依据,指导各地编制区域绿色发展战略规划,把GEP核算引入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政策体系中。

如今,深圳完成并发布以GEP核算实施方案为统领,以技术规范、统计报表制度和自动核算平台为支撑的“1+3”核算制度体系建设,给出了一个比较系统的深圳方案。

今天深圳召开的新闻发布会透露,在此基础上,深圳将按照综合改革试点要求进一步扩大核算范围,完善核算方法,持续推进应用实践,探索“两山”双向转化路径,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可落地的先行示范经验。这意味着,GEP与GDP一起成为“双指挥棒”的时代,可能不远了。

图片

深圳GEP“1+3”体系

小政了解到,深圳目前建立的“1+3”GEP核算制度体系是全国第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制度体系。

——一个统领:GEP核算实施方案。今年2月9日,深圳市生态环境局与统计、发改部门联合出台GEP核算实施方案(试行),明确了核算方法,规范了核算流程,理清了部门职责,该实施方案是我市GEP核算工作制度化运行的总体施工图。

——一项标准:GEP核算地方标准。今年2月23日,市场监管部门发布了GEP核算技术规范。其中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6个,该技术规范与联合国统计局生态系统核算(SEEA-EA)技术指南和国家GEP核算标准相衔接,是我国首个高度城市化地区的GEP核算技术规范。

——一套报表:GEP核算统计报表制度。去年10月12日,深圳市统计局批准实施了GEP核算统计报表制度。将200余项核算数据分解为4类数据,全面规范了数据来源和填报要求,该报表制度是全国首份正式批准施行的GEP核算统计报表。

——一个平台:GEP自动核算平台。去年8月,深圳率先上线了GEP在线自动核算平台,可实现数据在线填报和核算结果一键计算,极大提高了核算效率和准确性。该核算平台是全球首个GEP自动核算平台。

可见,深圳地方标准对标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或者填补了国内空白。

图片


探索GEP,深圳早已先行一步

深圳在探索GEP核算方面早已先行一步,早在2014年,深圳就以盐田区为试点,在国内率先开展城市GEP核算,首次提出并建立了GDP和GEP双核算双运行双提升工作机制。

2018年5月和6月,深圳市委书记伟中两次在市委常委会上要求“探索将盐田区GEP核算在全市各区(新区)推广,努力实现各区(新区)GDP与GEP双提升”。

当年6月,深圳组织GEP核算开展最早,研究最权威的机构—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和盐田GEP核算的技术支撑单位—市环科院联合开展全市GEP核算研究攻关。从2014年起,全市至少有8个区先后开展了GEP核算探索。

2019年,深圳GEP核算工作被纳入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意见》及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4年时间摸清生态家底

除了制度层面的探索,深圳还用了4年时间,完成摸清家底的大数据储备。

从2017年起,深圳在全国率先综合采用遥感、地面调查、模型分析等方法,探索城市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方法;在全国率先开展高密度城市尺度地面调查,完成了全市891个植物样地、90177个植被斑块,150条动物样线,50个河流水生态样点的实地调查;历时4年系统分析了全市40年生态系统格局的时空特征与演变,对生物多样性数据进行集成,系统掌握全市生态系统结构、质量、功能数据,摸清了全市生态家底。

积极信号和示范效应

“两山论”背后,是科学的政绩观。近年来,我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从“两山论”重要论断的提出,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再到首个国家层面《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体系》发布,GEP核算作为生态考核量化的抓手,正与GDP一起成为衡量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标尺,折射出我国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的进步。

对于深圳而言,建设GEP核算制度体系,是深圳城市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深圳“用40年时间走过了国外一些国际化大都市上百年走完的历程”,与所有行进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一样,深圳的城市发展史更集中地展示了“发展与污染”的冲突,体现了“污染与治理”的碰撞。

自2006年12月出台《深圳生态市建设规划》,深圳历经15年创建,2020年10月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2019年底,深圳治水攻坚成绩单显示,全市159个黑臭水体和1467个小微黑臭水体全面消除黑臭,但这份成绩单背后有这样的备注:“十三五”期间,深圳仅累计投入的治水资金一项,就超过1200亿元。代价之大,说明积存之深;历程之久,说明创建不易;经历这样的过程,更能让深圳在谋划未发展时作出清醒判断,坚定目标。

建设GEP核算制度体系,是深圳在城市化进程中由“必然王国”迈向“自由王国”的重要标志。

如果说深圳此前40年发展是“摸着石头过河”,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处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王国”阶段,那么,今天的深圳,已经步入了城市化进程的“自由王国”发展阶段:攻坚行动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创新驱动拥有了雄厚基础,新发展理念成为发展指引,“双区一试点”目标明确步骤清晰,站在这样的起点上,深圳必须以更高站位、更远目光规划未来,引领发展。

此次深圳率先上线的GEP核算体系,提升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细化程度,也为全国“绿水青山”高效转化为“金山银山”提供了新思路,对各地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因地制宜地推进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具有重要示范效应。

值得一提的是,“绿水青山”不是不要“金山银山”,保护好“绿水青山”恰恰是为了获得更多、更持久的“金山银山”,将生态“高颜值”转化成经济高增长。探索更多“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现路径,更好地释放自然生态蕴含的经济价值,才能实现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的辩证统一和良性互动。

建设GEP核算制度体系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全面推广GEP核算制度体系才是关键。

值得欣慰的是,在深圳的新闻发布会上传出的信号是,深圳将以这套GEP标准指导全市各区加快推进GEP核算及应用工作,重点推进GEP核算成果进监测、进规划、进考核、进决策,更好地发挥标准引导作用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双赢。

(原题为《风向标!深圳发布全国首个GEP核算制度体系》)

编辑 吴徐美 审读 韩绍俊 审核 党毅浩 曹亮

(作者:深政观察)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