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诗歌评论家谢冕:诗歌的“无用之用”很伟大
深圳特区报记者 尹春芳/文 吴忠平/图
2021-03-22 10:55

“我一生只做一件事,这件事就是诗歌”,这是谢冕曾说过的一句话,也是他人生的写照。作为诗坛泰斗级人物,已经89岁的谢冕精神矍铄,双目有神,说话逻辑性强,又不乏活泼俏皮。笑称自己是“20岁教授”的谢冕保持年轻化的心态,他一直没有停止对诗歌的思考。3月21日,借助谢冕来深圳参加福田图书馆的诗歌活动为契机,恰逢3月21日世界诗歌日,记者独家采访了这位诗歌评论家。谢冕认为,诗人是与时代同行的,好的诗歌不仅着眼于眼前,更着眼于长远。

诗歌的“无用之用”。

诗歌到底意味着什么?在谢冕眼中,诗歌让我们拥有超越世俗的生活,让我们的内心对世界保有敏锐的感受力,让我们保持对纯粹诗意的念想。

谢冕经常会被问到一个问题:诗歌到底有什么用?在谢冕看来,诗歌的写作能改变世界的面貌,不是直接的,而是无形的。“诗歌的‘无用之用’非常伟大,诗歌作用于人心,造就人格,给予人心抚慰,丰富人的内心世界。”

正是因为诗歌“润物细无声”的力量,所以对写诗本身提出更高的要求。他认为,诗和时代有着天然的联系。好的诗必然载道、言志。但是言志和载道需要艺术的方式,不是简单的“我表达了”就行了,而是要艺术的表达和转换,必须在转换的过程中保存着诗的元素、规律,这样才是动人的。

他认为,当前诗歌写作的问题是口语泛滥,丧失了“精致度”。“诗的语言是要求最高的一种语言,是需要经过提炼的。好的诗歌是从优美的汉字中提炼出来,把普通的口语变成经典的句子。”

这个时代呼唤好的诗歌与好的诗人。在谢冕看来,所有的诗人都离不开他的时代,都是当代诗人。“李白和杜甫很伟大,他们的伟大是由于他们通过自己的诗歌保留并浓缩了唐代的精神气象。”

对于好好写诗和写好诗,谢冕一直有着很高的要求。他指出,振兴文化,每个诗人都做好、善待自己的手头工作。写诗是不容易的,是神圣的,不是脱口而出,而要把写诗看作是一件既严肃又快乐的事情。“诗歌可以写得慢一些,少一些,更精一些。”

深圳文化生机勃勃

谢冕是深圳的老朋友了。在深圳读书月以及一些大型的文化活动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也因此,谢冕对深圳有着深入的了解,每次来深圳内心都有新的感受。

他告诉记者,深圳文化充满着生机与活力。他知道深圳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每年都邀请国内外文化名人前来做客,丰富城市底蕴,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

谢冕用“年轻气象”来形容他眼中的深圳。青春的气息绽放在大街小巷。每次来深圳,他都能看到年轻的母亲们带来自己的孩子去图书馆、书城、书吧、美术馆等等,接受艺术的熏陶。

这次他来到香蜜湖公园的福田区艺文儿童文学院参观,看到孩子们在认真阅读,让他非常感动。他认为,孩子们多读诗歌多看书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情。“诗歌可以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也让他们富有创造力,这些对于孩子未来的成长助益颇多,诗歌作用于孩子们的未来。”

通过美食对文化的“回溯”

虽然与诗歌打了一辈子交道,但诗歌也并不是谢冕生活的全部。他将诗歌融合在生活之中,让诗意的栖息变得不再遥不可及。

谢冕的人生开阔,既可以阳春白雪,又可以下里巴人。比如,因为热爱美食,他撰写了不少各地美食的文章。近年来,他接连发表了《“三生有幸”记》《包子记精》《面条记丰》《饺子记盛》等篇章。他写各地的包子、面条、饺子的做法,也写粤港小吃,透着人间烟火气。

唯文字与美食不可辜负。谢冕对美食非常热爱,而且有着好胃口,对美食的点评不仅到位而且充满典雅的韵致与诗意。

他往往能从品尝美食之中,获得人生的百般滋味,这背后是他通过美食对文化的一次“回溯”。美味对于谢冕来说,已经超越了某种口味的狭隘意义,而是上升到了一种品味与诗味。美食打通了雅与俗之间的藩篱,将诗意从文章,从殿堂扩展到了日常生活之中。谢冕认为,能够将一日三餐吃出趣味,不惧时间的沧桑流变,这也是另一种返璞归真。

(原标题《专访|著名诗歌评论家谢冕:诗歌的“无用之用”很伟大》)

编辑 刘彦 审读 韩绍俊 审核 张雪松 范锦桦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尹春芳/文 吴忠平/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