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评|禁止“花呗”“借呗”给大学生放款?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王森
2021-03-18 23:04
摘要

禁止花呗借呗给大学生放款,冲上热搜。仔细分析来龙去脉,不难发现,这个说法其实有些标题党。

禁止“花呗”“借呗”给大学生放款,冲上热搜。这两款互联网服务,用户颇多,大学生更是主力用户之一,这条消息标题格外扎眼,引来舆论纷扰。虽然多数人对于监管措施表示理解,但也有些网友觉得这样做有些“一刀切”。

仔细分析来龙去脉,不难发现,这个说法其实有些标题党。

热搜的由头,来自3月17日银保监会官网发布的一则通知。通知明确要求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未经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一律不得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并要求进一步加强消费金融公司、商业银行等持牌金融机构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风险管理。

通知部署的是系统性的监管措施,并没有点名哪家企业,热搜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显然有些片面。当然,拿明星产品举例不是不可以,但“花呗”是否属于小额贷款还值得商榷。在实情尚未明确的时候,断然下结论性的标题,很容易带歪舆论风向,阻碍相关政策实施,让监管的效果大打折扣。事实上,银保监会对标题党也有所预料,因此,在通知最后提到,要防止恶意炒作、造谣生事,做好合理的舆情引导。

这几年,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泛滥引发了一些恶性事件,特别是消费贷引申出“高利贷”“暴力催债”甚至“裸贷”等现象挑战了社会的底线,对其严加监管既是维持金融秩序应有的作为,也顺应了社情民意。然而,加强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监督管理要取得良好成效,并非像标题党所说一禁了之那样简单。

首先要明确,此次提出的监管措施体现了禁止和规范相济的原则,并没有无视大学生正当消费贷款的需求,只是“关偏门、开大门”,将资质不够、风险较高的小额贷款公司排除出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之外。通知还为消费金融公司、商业银行等持牌金融机构提供互联网消费贷款服务明确了“小额、短期、风险可控的原则”,指出可以开发针对性、差异化的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满足大学生群体的需要。因此,那些看热搜以为政策“一刀切”的网友,大可放心。

其次,此次五部委联合发布通知,打出的是一套标本兼治的“组合拳”——这正是标题党所忽略的重要信息,也是当下较少讨论的议题。实施监管,并非是让大学生生活在“无菌环境”,否则,走上社会还是会吃过度消费的亏。此次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教育部门也牵头参与,通知专门要求各高校担负起主体责任,加强金融知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杀菌消毒的同时打上疫苗,才能真正铲除过度消费贷的土壤。

近年来,银保监会等相关部门一直在完善对互联网小额贷款等新兴信贷业务的监管,对大学生消费贷的监管是一脉相承的。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五年来,已经取得显著成效,网络借贷机构已全部停业。今年2月,银保监会又出台一系列规范互联网贷款业务的政策。相信专项监管与综合治理相结合,互联网+金融能够助力普惠金融成为现实,让广大中小企业和个人享受到更加便捷、安全的融资服务。

编辑 吴徐美 审读 吴剑林 审核 张露锋 范锦桦

(作者: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王森)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