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红房子”得主亚历山大·拉布吕夫携新书做客深圳
深圳特区报记者 焦子宇 文/图
2021-03-15 16:28

在以189个数字和9个字母做序号的书中,作家亚历山大·拉布吕夫波澜不惊地剖析了一个内心戏十足却沉默寡言、漫不经心的油泵工,以精雕细琢的风格,尽可能细致地捕捉日常生活的画面和语言,用琐事镜像构成了《加油站纪事》。与其说这是一本故事书,不如形容它为一本日记。全书碎片化式的写作方式,让人们既有雾里看花的诗意,更体会到生活的真实。正如亚历山大·拉布吕夫所说:“比起烟消云散,我更喜爱云雾氤氲。”

3月14日,法国先锋派作家、《加油站纪事》作者亚历山大·拉布吕夫做客南山书城,与该书译者和责任编辑共同为深圳读者带来了一场新书阅读活动。活动由深圳市阅读联合会主办、南山书城和海天出版社联合承办。

碎片化写作尽显诗意的真实

《加油站纪事》是一部文学味、实验性十足的小说,集中展现了西方当代的各种表现手法,它以加油站为背景,虚构了一场狂欢、一次逃离,被认为是法国文学中“刺人的蔷薇果”,将现实照进梦境。

该书由无数未完成的微小说构成,不受制于故事情节,凸显形式、章节、段落、语句,并从中提取诗意和幽默的因子。熟客或新人、冷冰冰的日本女孩、流浪汉、废弃屋、廉租房、移动房车、闪动不停的霓虹灯、遗落在柜台的书本、不知去向的U盘、各式各样的标记,一切都像五彩纸屑般纷纷落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拉布吕夫表示,这本书是一种文学宣言和文学起义,是对法国二十几年来小说高产、热销现象的反思,也是一部场景固定的公路电影,一部循规蹈矩、荒谬无比、没有流血的西部片,是关于人类健忘和疯狂的纪事。

得益于书的先锋型,《加油站纪事》在法国出版后曾引起强烈反响,获得了“法国红房子/G7文学奖”,并入围花神奖、威普勒奖等多项大奖。

“加油站是最浪漫的地方”

在拉布吕夫眼中,加油站是无名之地,也是世界的中心。“在很多电影里,人们都会看到加油站的情节和画面,但没有一部小说是以加油站为主题。”活动现场,拉布吕夫对读者说道,“这里是揭示真理的地方,没有比它更浪漫、更富诗意的了。”

拉布吕夫戏称作家为“小偷”,借鉴别人的故事丰满自己的作品。“写一部以加油站为背景的小说我策划了20年,之所以选择这里,是因为人来人往的‘烟火气’能让人看透生活本质。”他说。但最终选择加油站,他还有两个方面的考量。首先,批评过度开采自然资源,拉布吕夫认为人们应该反思。以石油资源枯竭为例,用小说而非教说的方式,带读者想象自然资源穷尽之后世界的样子;其次,批判如今世界的疯狂消费,用随性的笔触,轻描淡写道出加油站工人麻痹的工作态度和漫不经心的处事方式,嘲讽永不停歇的荒谬世界。

“我曾用大量时间在加油站观察人来人往,在书中埋了很多细节,让读者的阅读之旅变成一次寻宝的过程。”拉布吕夫笑着对读者说。

25年前的深圳打工者

深圳对于亚历山大·拉布吕夫而言是一座熟悉的城市。25年前,他曾来到这里的某家工厂从事着流水线式的工作。如今,他以作家的身份重新回到这座城市,为读者讲述有趣的励志故事和创作经历。

拉布吕夫1974年生于法国波尔多,15岁之前生活在人迹罕见的森林中,找不到人说话,险成“边缘人”。中学毕业后开始学中文,由于分数优异,加之老师的鼓励,20岁的他决定来到中国。当时,正逢深圳一家工厂需要质量检测员,所以他在那里打了半年工,负责质检牙签、棉签和复活节彩蛋。闲暇时,还跟中国人喝烧酒。后来,他在国际法语联盟工作,曾派驻到中国和韩国。拉布吕夫有个中国名字,叫“雷亚杉”,朋友们亲切地称他为“杉哥”。

在活动现场,不少粉丝慕名而来。虽然会说几句中文,但“杉哥”仍就不会写中国字。签名时,粉丝先在白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随后由“杉哥”“画”在书上。因有些汉字笔画复杂,现场时不时传出他与粉丝的笑声。

“现在的深圳和25年前相比简直是翻天覆地。”拉布吕夫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深圳是一座时髦且极具活力的城市,在这个以经济高速发展为特点的地方,浓厚的文化氛围更加令人赞叹。不瞒你说,我有一种想在深圳长期定居的冲动。”

书中,拉布吕夫融入了不少具有中国元素的彩蛋。比如“五”的谐音是“无”,所以在全文中,读者找不到“第五章”“第五十五章”的编号。

“未来,我希望能在深圳驻地创作,用一年的时间,了解这座城市,创作与它有关的故事。”拉布吕夫说。

(原题为《“法国红房子”得主亚历山大·拉布吕夫携新书做客深圳》)

编辑 刘桂瑶  审读 吴剑林  审核 王雯 范锦桦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焦子宇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