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两会“算账”,是一“绿”一“红”的考量

中国新闻社
2021-03-07 12:10
摘要

这两天,习近平总书记算的两笔“账”刷屏网络。

中新社北京3月6日电 这两天,习近平总书记算的两笔“账”刷屏网络。

一笔是,自然生态账。

一笔是,政治生态账。

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内蒙古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这次审议,生态治理问题再成焦点话题。

接过发言代表关于生态总价值的话头,习近平总书记给大家算起了一本生态账,“你提到的这个生态总价值,就是绿色GDP的概念,说明生态本身就是价值。这里面不仅有林木本身的价值,还有绿肺效应,更能带来旅游、林下经济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实际上是增值的。”

从自然生态,习近平总书记又谈到了政治生态。

他说,“内蒙古在反腐败方面有个很重要的领域,就是煤炭领域。当共产党的官,当人民的公仆,拿着国家资源去搞行贿受贿、去搞权钱交易,这个账总是要算的。”

习近平总书记算了两笔“账”,背后有着大考量。

考量之一是,绿色中国。

经过几十年高速发展,中国一些地方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有些地方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

习近平总书记为此疾呼:“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如其所言,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

绿色中国,不仅是生态环境的好转,更应是新发展理念的真正践行。否则,美丽中国将无从谈起。

考量之二是,红色江山。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此前所言,作风问题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执政基础。

他此前曾一针见血指出:“如果沉迷在‘四风’之中,还讲什么无数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打下的红色江山永不变色,那是多么大的讽刺啊!无数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打下的红色江山就是让一些人去挥霍败坏的吗?!”

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擒下一批“老虎”,拍下一众“苍蝇”,但,“反腐败永远在路上”。

百年已是风雨兼程,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唯有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方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习近平总书记算的两笔“账”背后,一“绿”一“红”,绿是特色,红是底色。

绿,使中国青山常在。

红,使中国行稳致远。

编辑 李林夕 审读 刘春生 审核 詹婉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