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大岭山新春开局喜人:企业订单饱和满负荷生产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秋伟 文/图
2021-03-04 14:28

3月3日,东莞市委宣传部“新春看开局”走基层首场集中采访活动走进大岭山镇,走访的东莞市德普特电子有限公司和东莞领丰电子有限公司皆传来喜讯:订单饱和、车间正满负荷生产。

德普特复工率100%,订单饱和

在东莞市德普特电子有限公司,首席财务官陈诚告诉记者,公司2019年的总产值79.52亿元,去年受到疫情影响,手机业务有所下滑,公司根据市场重点布局智能穿戴、电脑、平板等业务,最终实现逆势增长。

德普特是一家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一站式液晶显示模组解决方案和支持服务的智能化生产制造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的主要客户为国内著名的智能手机制造商,以及国内外龙头液晶显示器生产商。公司提供显示器产品覆盖范围广,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高阶笔电为代表的消费品显示市场和以车载、医疗,工控等为代表的专业显示市场,并积极布局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新兴市场,为客户提供最佳的产品体验。

深圳特区报记者了解到,目前,该公司科技研发人员有800余人,拥有的多项核心专利技术填补了行业空白,例如该公司的刘海屏、水滴屏是行业内首款实现量产的屏幕,自主研制改造的“触控显示产品一贯化智能制造示范项目”荣获2019年东莞市智能制造项目荣誉第一名。未来,德普特将重点研发mini LED、micro LED以及柔性OLED,目前已经生产出mini LED的样机,其在建的柔性OLED屏幕智能穿戴项目(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建成后,德普特将成为国内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给全球最大电子消费产品公司提供生产服务的公司。随着5G时代的来临,柔性OLED 屏幕在物联网技术中媒介地位凸显,将带领德普特走的更快,更远。

陈诚表示,2021年,德普特延续了去年的良好态势,大年初四首开工复产率就达到80%以上,目前达到100%,订单也是十分饱和的状态,正紧急招人满足生产需要。今年,公司将进一步减少手机业务,布局更多其他产品,重点在智能穿戴,将增加3个亿,扩充智能穿戴的生产线,达产后至少能有超过15亿元的营业额,预计今年总营收能有5%至10%的增长。

领丰电子预计销售收入增长50%以上

在东莞市领丰电子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长孙伟成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复产率已经达到80%以上,订单饱和,新春开局就是满负荷生产。

东莞领丰电子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手机外壳专业制造与手机按键、五金部件等多元化制造,是国内规模较大、技术领先,也是广东省有影响力的手机精密五金零部件的生产企业,其技术发展水平和生产能力已达到行业领先水平,目前产品市场占有率较高,是国内外多个著名手机品牌供应商。

据深圳特区报记者了解,公司现有研发人员及技术工程师700余人,通过不断实施技术升级改造、产品创新,截止2020年12月,公司总共持有80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明专利。2017-2020年研发费用均占销售收入的5%以上,从而大幅度提升公司的研发技术水平, 并在2019-2020年期间,先后获得市工程中心、省工程中心等荣誉称号。公司于2017年初次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2020年再次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孙伟成表示,随着国内手机电子产品的迅速发展,领丰电子不断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企业研发创新能力,开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手机精密五金零部件产品。同时,公司加大企业研发投入,大幅提升自动化程序。2020年,公司的设备投入2100万元,购置了多功能的精雕和自动化设备,淘汰了一些落后设备,目前,自动化程度是30-40%。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减少了劳动力的消耗,也提高了产能。以前产值最高峰期员工达到12000人,现在8000人做的产值比以前还高。2021年,公司预计投入3000万元进行自动化改造,对手机精密生产进行自动化改造,进一步降低人工成本,主营业务上也将开拓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新产品线,不断开发新产品。

去年,受疫情影响,公司业绩相比2019年仍有略微增长。2021年节后开工,公司的员工返岗率就达到95%以上,复产率达到80%以上,目前车间正满负荷生产,目前订单已排到9月份,达到饱和状况,预计2021年的销售收入超过18亿元,增长50%以上。

大岭山镇深化本土企业培优培强

对于今年的工作方向和计划,大岭山镇委书记张拔海告诉记者,大岭山镇将牢牢把握“三区”叠加、“南部临深片区”等重大发展机遇,在产业体系升级、城市品质提升等方面重点发力,加快建设“湾区制造业名镇、宜居魅力大岭山”。

一方面,将增强远近结合的眼力,开展精准招商引资计划。突出高端化、终端化、品牌化的导向,瞄准“电子信息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工业机器人制造、高端装备制造”四大产业的龙头企业及其衍生企业、增资扩产企业、初创企业和初创团队,以及大型国企、民企、外企实施精准招引,推动优势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补链强链拓链。

另一方面,将依托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科学资源集聚优势,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双向融合。加大创新型企业培育力度,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百强创新型企业”企业培育梯队,加强对市相关政策的研究和宣传,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规上工业企业积极申报各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力争规上企业R&D经费投入达11.07亿元、高企和自建研发机构规上工业企业分别增至 223家和184家。牢牢把握科技成果转化这个重点,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等机构实现资源共享,加快推进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从原始创新、技术创新到成果转化全链条贯通。

与此同进,将增强精细服务的心力,深化本土企业培优培强。深入实施“倍增计划”,开展企业上市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引导土地、资金、人才等资源配置向龙头企业、倍增企业、拟上市企业等优质企业倾斜,着力培育拓斯达、德普德、伟创力、大族激光4家“百亿元产值”企业,希克斯、阿特斯、领丰、豪顺、野田等多家“50亿元产值”企业,以及汇成、汇兴、豪顺、优邦等不少于4家总部在大岭山的国内上市企业。

此外,还将增强改革创新的魄力,强化产业升级发展保障。探索优化镇村土地统筹利益分成机制,力争年内完成1-2个连片工业园改造。实施品牌赋能计划,鼓励企业创建名牌名标,加快打造“大岭山制造”区域品牌。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编辑 陈冬云 审读 韩绍俊 审核 范锦桦 王雯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秋伟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