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岁钱该归谁? 律师:压岁钱归孩子所有,8周岁是“支配权”分界线

深圳特区报记者 戚金城
2021-02-21 08:28
摘要

春节假期以来,“孩子的压岁钱归父母还是孩子”“父母能花孩子的压岁钱吗”等话题在微博上引起热议。

春节假期以来,“孩子收到的压岁钱归父母还是孩子”“父母能花孩子的压岁钱吗”“民法典解答孩子红包能不能自己保管”等话题在微博上引起热议。记者20日采访律师了解到,孩子接受长辈的压岁钱属于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压岁钱应归接受赠与的孩子所有,8周岁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和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分界线。

●压岁钱可由父母支配,但仍归孩子所有

近期,深圳有不少家长吐槽,他们的小孩春节收到不少压岁钱,压岁钱让小孩保管怕被乱花,由“父母收着”又怕小孩不乐意,不知如何处理才合适。记者梳理发现,一个小小的红包还涉及法律问题。广东融关律师事务所律师冯楚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人把压岁钱给出去后,这笔钱就属于接受赠与的孩子了,孩子接受长辈的压岁钱属于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未成年人可以独立接受。

冯楚律师同时还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九条的规定,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也就是说,如果小孩没满8周岁,压岁钱应由父母代为支配,但还是归小孩所有;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具有“支配权”,但仅能实施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不少家长已注重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

记者梳理近年深圳家长的烦心事发现,有不少未成年人拿着家长的血汗钱肆意挥霍,其消费行为与其年龄、智力严重不相适应,给父母造成巨额损失。2020年2月,深圳中小学受疫情影响而在网上授课,宝安梁女士12岁的儿子就以上网课的名义拿着父亲的手机玩游戏、看直播,给一家网络平台的游戏主播打赏约12万元;2019年上半年,深圳11岁女孩洋洋(化名)3个月内竟给某直播平台的主播打赏近200万元。

冯楚律师表示,上述打赏事件涉及未成年人实施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家长作为其法定代理人有权拒绝追认,追回损失,但存在“举证难”的困境。“网络存在匿名性,可能主播并非是唯一获利者,家长很难掌握主播真实身份信息,较难同时起诉主播和平台方;同时,家长往往也难以举证实施打赏行为主体的身份就是未成年人。”冯楚律师说。

有网友认为,不管是压岁钱的保管,还是在直播平台肆意打赏问题,监护人都要从源头上从小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金钱观。

记者近日在深圳书城中心城走访发现,许多家长在开学前夕带着孩子买书或文具,而这些开支正是来自孩子的压岁钱。市民陈先生告诉记者,儿子小陈上小学二年级,对钱有一定认知,并想自己保管压岁钱。陈先生便提出,压岁钱存在父母这儿,有利息,小陈用钱需申报,经父母同意后由小陈支配、记账。陈先生说:“只要是合理的支出都会同意,我们试着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不让他乱花钱,同时也记录成长。”此外,记者发现,还有部分家庭会引导孩子用压岁钱买保险、存银行,或利用压岁钱帮助孩子制定年度或更长久的开支计划。

编辑 秦天 审读 吴剑林 审核 李林夕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戚金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