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川渝的腊味从不迟到 年味从不缺席
​晶报记者 袁冰清
2021-02-15 20:37

春节来临,初春的风吹过团圆的千家万户,风中腊味飘香——既是香味,也是年味。腊肉香肠从不会在川渝“娃儿”年饭的餐桌上缺席,提前制作香肠腊肉是入冬的先声,也是对过年的尊重。

腊肉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川渝、湖北、湖南、贵州等地区都有制作及食用腊肉的习惯。作为食材,腊肉看上去十分“邋遢”,被熏制后呈暗红甚至黑色,硬邦邦的一大块。但一旦成菜,色泽莹亮、肉质咸香、肥而不腻,俗称“一家煮肉百家香”。

一般来说,腊肉在初冬时开始制作,将佐料、香料和盐涂抹在鲜猪肉上,腌制后悬挂风干。如果要制作香肠,还需要将肉装入猪小肠做成的肠衣腌制、风干后保存。肠衣外面有一层薄薄的油脂,在没有机器的时候,肠衣上的油脂会凝在一起,需要用热水将油化开再继续灌肉。

重庆腊肉的特殊在于一道工序——烟熏。即用香樟、柏木、树叶及各种香料制成燃料,用燃料燃烧时的烟来熏已经淹好的鲜肉,将肉里的水分和油分都熏尽,渗进香料的味道。熏的时间长短,决定着最后的腊味是否地道。

川渝一带的香肠是麻辣、香辣的,而广东、港澳地区的香肠是咸甜适中的,不同的味道是不同的特点,却是相同的乡情。

年节时期,“家”的味道是我们共同的向往,而能够跨越千里而来的家乡气息,往往寄托在一份食品上。在疫情背景下,在原地过年的外地游子比往常更需求这样的寄托。

谢女士家的厨房墙角里挂满了一块块的腊肉、香肠,有朋友家里做了送来的,有自己做的:“女儿在深圳上班,这些腊肉香肠都给她寄过去,做起来也容易。一个人在外面,总要有点家里的东西。”

防疫当前,就地过年是最大的贡献,但有家的味道,才是过年的味道。当那一味腊香跨越千里而来,抚慰的是万千异乡人的心,寄托的是无数身在异乡的乡思。腊味从不迟到,年味从不缺席,故乡的土地、气息、亲友其实融于我们的骨血之中,从未远离。

编辑 陈章伟

(作者:​晶报记者 袁冰清)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