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教来到我们家过年 宝民小学学生成“年俗通”,邀请留深外教体验中国年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 丽/文 周红声/图
2021-02-14 10:00
摘要

2月12日是中国农历辛丑年正月初一,一早,宝民小学五年级学生陈昕儒把外籍教师、来自立陶宛的茱莉娅邀请到了自己家,一起迎春过节。

2月12日是中国农历辛丑年正月初一,一早,宝民小学五年级学生陈昕儒把外籍教师、来自立陶宛的茱莉娅邀请到了自己家,一起迎春过节。

来自立陶宛的宝安区外籍教师茱莉娅(右一),受邀来到宝民小学陈昕儒同学的家里拜年、过节,并现场书写“福”字,体验中国传统文化

“很久以前,有种怪兽叫‘夕’,每年年关它都要出来伤人。于是灶王爷上天请来了一位叫‘年’的神童消灭了夕兽,老百姓为了感谢年,就把这一天也就是农历每年的最后一天叫‘除夕’,把新年的第一天叫‘过年’,这也成为人们辞旧迎新、互相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初一的深圳阳光格外明媚,小区里红灯笼挂满树枝,陈昕儒介绍着关于“年和除夕”的传说,一路带着茱莉娅出了电梯来到家门口。

门旁贴好的春联吸引了茱莉娅的注意,陈昕儒自豪地说,这是自己用毛笔书写的“宏图大展前程远、吉星高照事业兴,横批:万事如意”,代表着对未来的美好期待。昕儒的外公、爸爸、妈妈得知外教茱莉娅要到家里来拜年格外开心,话音未落门已经打开了。

“红包又叫‘压岁钱’,即‘压祟’,‘祟’是鬼怪的意思,寄托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为什么要贴年画、拱手礼代表什么意义、为什么要发红包、拜年有哪些讲究……对中国年俗有一定了解的茱莉娅,饶有兴致地和昕儒探讨着,看到桌面上的毛笔和红纸,昕儒一时兴起,教老师写起“福”字来,没料想茱莉娅写得有模有样,得到了全家人一致称赞。

正闲话家常,外公已经煮好了汤圆,昕儒介绍,“在中国,汤圆代表团圆和睦,我们经常在年夜饭的时候吃汤圆……”看到茱莉娅有些不解的神情,昕儒补充说,“南北方的年夜饭有所差异,比如北方年夜饭的传统菜肴是饺子,饺子的形状很像古代中国的元宝,象征着财富;但是,南方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则会吃年糕,因为音同‘年高’,象征着节节高升。”

一上午的时间过得很快,陈昕儒依依不舍地送别老师,他说,新年第一天迎来一位异国他乡的朋友,全家人都觉得特别开心,一起在家体验中国传统的拜年习俗,是自己送给外教老师最友好、最真诚的新年祝福。

茱莉娅也开心地表示,深圳是一个包容开放的城市,这里居住着许多来自世界各国的朋友,虽然不是第一次在深圳过年,但是大年初一来到学生家里拜年的体验还是很新鲜。她特别感谢昕儒一家人的款待,更希望把美好的祝福送给更多的深圳学生。

编辑 汪新林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 丽/文 周红声/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