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至,公明大街上年味儿也越来越浓,辖区居民都忙着扫房、请香、祭灶、写对联、置办年货。在这阖家团圆的日子里,除了节日的欢闹、家人团聚的喜悦之外,当然也少不了特色年俗活动,公明过年习俗又有哪些呢?
仙姑庙焚香祈福
公明街道上村社区有座仙姑庙。相传明末清初时,大沘河(即现今茅洲河)一带缺医少药,乡亲有疾病而无处求医。陈端和四处寻找治病良方,搜集、整理了许多药方,均具有一定医学参考价值。当时的大沘河有一河神叫“二河神”,每年春夏季节便兴风作浪,使河水汹涌泛滥。陈端和升天成仙后向天官诉说此事并请求天官给予惩治。于是,天官把二河神打入地狱,并封陈端和为大沘河河神,列入仙班,从此陈端和改称为陈仙姑。为纪念陈仙姑,当地的陈姓人家,将陈仙姑的塑像供于陈仙姑庙。
每逢传统节日,本地居民都会到庙里点烛、焚香,求签、许愿、还神,祭拜神灵。但今年受疫情影响,陈仙姑庙过年期间暂不对外开放。
舞醒狮讨吉祥
公明醒狮艺术表演源远流长,过年舞狮寓意热热闹闹,吉祥如意,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一项表演活动,长盛不衰、历代相传。逢年过节,公明舞狮表演队伍身着五彩艳丽的服装,上街采青、巡演,锣鼓声响遍街头巷尾,十余米的金龙在队员们的手中上下翻飞,翻起千层浪花,卷起祥云万朵……精湛的技艺和飒爽的英姿,赚足了公明醒狮艺术表演源远流长,过年舞狮寓意热热闹闹,吉祥如意,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一项表演活动,长盛不衰、历代相传。
逢年过节,公明舞狮表演队伍身着五彩艳丽的服装,上街采青、巡演,锣鼓声响遍街头巷尾,十余米的金龙在队员们的手中上下翻飞,翻起千层浪花,卷起祥云万朵……精湛的技艺和飒爽的英姿,赚足了居民群众的掌声与喝彩,营造了浓厚的节庆氛围。
年三十吃公鸡庆团圆
除夕夜,吃团圆饭,是每家每户的传统习惯,全家人坐在桌前,热热闹闹地聚餐、送祝福。过年的饭桌上不能只有地上跑的动物,还得有能飞的,公明人年三十会将杀好煮熟的公鸡摆上年夜饭的饭桌上,寓意来年斗志昂扬、飞黄腾达。
初一捧糖拜年压“祟”
传统年俗中,初一要拜年,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公明孩童初一时就会手捧糖果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则要“俾利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能辟邪驱鬼,平平安安。
大年初一的习俗除了拜年,还有放开门炮、占岁、聚财等,这一天还是扫帚生日,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招致霉运。
炸油角宴宾客意头好
拜年是春节的重要活动,拜年礼品尚吉祥而不尚贵重,通常为煎堆、油角及年糕为主。炸油角作为公明本地居民传统的贺年食品,也是为了在开年讨个好意头。“煎堆碌碌,金银满屋,油角弯弯,家财百万。”居民自制的油角像一个涨涨的“荷包”,寓意钱包涨起来,取其钱包饱胀的好兆头,因此成为公明人贺年的必备食物之一。
拜年是春节的重要活动,拜年礼品尚吉祥而不尚贵重,通常为煎堆、油角及年糕为主。炸油角作为公明本地居民传统的贺年食品,也是为了在开年讨个好意头。“煎堆碌碌,金银满屋,油角弯弯,家财百万。”居民自制的油角像一个涨涨的“荷包”,寓意钱包涨起来,取其钱包饱胀的好兆头,因此成为公明人贺年的必备食物之一。
编辑 彭健雄 审核 汪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