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访谈|深圳市口岸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王守睿: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打造国际一流“标杆口岸”
​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德群 吴亚男
2021-02-08 08:20

“深圳口岸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有决心有信心,让深圳的口岸营商环境走在全国前列,做到国际一流。”深圳市口岸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王守睿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市口岸办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深圳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要求,迅速推进落实综合改革要求,扩大港口、航运业务对外开放,清单式推进口岸营商环境优化工作,充分发挥深圳口岸城市的独有优势,打造国际一流“标杆口岸”,为全国口岸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的示范样板。

谈口岸建设:

继续扩大整体规模,不断提升对外开放能级

记者:2019年皇岗口岸启动重建,目前进展如何?未来将发挥何种重要作用?

王守睿:皇岗口岸,处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方园区“一心两翼”规划布局的核心,是大湾区建设的“一号工程”。2019年重建工作全面启动以来,按照“建设临时旅检场地”、“拆除老口岸旅检区”和“建设新口岸”三步走战略,加速推进。目前,口岸区内老的联检楼、车港城已拆除完成,新的综合业务楼、新的联检楼基坑施工已经启动。

皇岗口岸重建效果图。

与此同时,深港双方经过深入研究和反复协商,已经就新口岸联检大楼的设计方案框架、建设标准、管辖模式等问题达成初步共识。新皇岗口岸联检大楼已确定采用“湾区基石,国之重器”方案,口岸设计秉持“高效、兼容、绿色”的先进理念,规划建设全方位对标国际一流水准。

新的皇岗口岸预计2023年建成,这里将会是站、城、口岸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有多条轨道线汇集于此。此外,口岸将有望采用新的查验模式,便于跨境人员往来。

记者:请介绍下未来口岸在规划建设方面会有哪些动作?

王守睿:深圳口岸点多、线长、规模大、位置重要,口岸的总体规划必须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和优化。

莲塘口岸去年8月26日正式开通后,在疫情防控的压力下,先行启用货检通关,提前启动东部跨境货运转移,同时我们还在与港方积极协商,共同推动莲塘口岸24小时通关。

去年12月10日,深圳湾口岸正式实施货检24小时通关,为广大跨境货车司机夜间行车提供了一条新的选择路线,同时也为深港西部地区的货运转移迈出了关键一步。

日前,深圳湾口岸,工作人员为入境旅客测量体温。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浩翰 摄

深圳跨境货运“东进东出、西进西出”通关格局初步形成。未来深港口岸将形成东部莲塘、中部皇岗、西部深圳湾,东中西部各有一个24小时通关口岸的格局,基本可以满足深港口岸夜间通关的需求。

在全市口岸未来的规划建设方面,我们结合深港携手发展的需要,有一个全局性的考虑:一是围绕优化功能布局、增强口岸能级的需要,对现有老旧口岸分步进行重建和升级改造。二是围绕深圳建设“枢纽城市”的需要,完善区域间口岸的合理配置。三是围绕城市空间有效利用的需要,发展功能复合型口岸;蛇口邮轮母港增加跨境直升机口岸功能,已经纳入广东省口岸“十四五”发展规划,近期正在研究在深圳湾口岸增开“一地两检”跨境直升机通关查验;机场福永码头增加游艇停靠功能的相关事项也在研究推进之中。

总体上讲,未来深圳口岸的整体规模将继续扩大,功能布局将更加完善,深圳作为口岸城市,对外开放的能级将会不断地提升。

谈口岸改革:

落实首批授权清单,制定“标杆行动”计划

记者:党中央赋予深圳综合改革试点重大使命,首批授权的40项清单对扩大港口、航运业务对外开放提出了要求,深圳口岸如何落实综合改革要求?

王守睿:去年10月,中央支持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的实施方案和首批40项清单事项下来以后,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迅速抓好推进落实。

在邮轮的口岸通关方面,我们目前主要从三个方面推动改革:一是参照机场口岸通行做法,在蛇口邮轮母港这样的水上客运口岸,开展国际旅客中转业务;二是实施外籍邮轮游客144小时过境免签、团体邮轮旅客15天入境免签等两个便利化通关免签政策;三是建立对邮轮通关的常态化保障机制和便利化通关协调机制。

改革试点实施后,蛇口邮轮母港将成为国内唯一具备国际中转功能的新型水上客运口岸,在全球范围内拓展邮轮客源,深圳市民在家门口也将拥有更多的国际一流邮轮航线选择。

在游艇的口岸通关监管方面,主要集中在通关综合费用高、手续办理环节多、游艇旅游基础设施不足这几个方面。我们借鉴海南的做法,正在开展取消港澳游艇入境海关担保金的工作,后续我们还将研究实施更多的游艇自由行便利通关改革。

近期,深圳已经研究制定出打造国际一流口岸2021年“标杆行动”计划,以提升口岸综合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为目标,提出26项重点任务,着力从8个方面打造口岸标杆,构建“1+8+26+N”的工作体系,加快深圳口岸综合改革与高质量发展进程。

谈口岸经济带:

规划建设深港口岸经济带,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记者:口岸要如何发挥连接内外循环的重要节点作用,口岸办是如何思考谋划的?深圳“十四五”当中提出规划建设深港口岸经济带,口岸办又是如何考虑的?

王守睿:口岸办始终强调要让口岸工作的“步点”跟紧市委、市政府全局工作部署的“鼓点”。我们反复思考的其中一个核心就是:加快构建“两个循环”新格局。

深圳既有直通国际的海空港口岸,又有连接香港的陆、铁口岸,在推动“两个循环”格局形成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深港口岸必须通过口岸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创造更加高效便捷的通关条件,促进内循环、带动外循环,使两个循环相互促进,运转更加顺畅,能级进一步增强,为粤港澳大湾区人员、货物等各类生产要素流动提供更加优质的通关服务保障。

“加快推进深港口岸经济带建设”这项工作已经上升为全市层面的重要战略,正是口岸在深圳加快构建“两个循环”新发展格局中,集中发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切入点。

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我们将紧密配合市区相关部门,在推动深港口岸经济带罗湖先行区、沙头角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建设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口岸及周边空间资源、加强对接深港两地规则、全面叠加深港两地优势,服务好深港两地发展、服务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服务好国家战略布局,将深港口岸经济带打造成为国家级深港合作重大平台。

我们将与盐田区政府紧密合作,把沙头角口岸打造成以便捷通关为主、兼具国际旅游消费功能的深圳东部地标性口岸。

我们正在积极推动罗湖口岸升级改造的前期规划工作,未来罗湖口岸将建设成为具有国际水平的立体化综合交通枢纽。

规划建设中的前海客运码头,将同时配套设置跨境直升机口岸,通过水上航线和直升机航线,加强深港间基础设施的高效联通。

在深港两地的密切协同下,深港口岸经济带建设将从“东部、中部、西部”3个方向同时推进,在促进深港两地空间资源联通的基础上,实现联动发展、集约发展、错位发展。

谈口岸营商环境:

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今年再出台29条措施

记者:在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方面,口岸办今年有何做法?

王守睿:过去一年,我们紧紧围绕进出口通关环节“提时效、降成本”,不断优化深圳口岸营商环境工作。

今年我们在优化流程提时效、规范收费降成本、口岸作业信息化、深化改革便民惠企等四大方面出台了优化口岸营商环境的29条措施,清单式推进口岸营商环境优化工作。

优化流程提时效。加快实现妈湾智慧港查验运抵分流模式,优化查验协同模式,试点改革鲜活易腐食品进口检验监管模式,进一步简化通关流程,优化提升港口物流作业时效。

规范收费降成本。进一步规范港口、堆场等经营服务性收费行为,完善口岸收费目录清单公示机制,完善口岸收费价格监督管理机制。

依托“单一窗口”,实现口岸作业信息化。进一步完善协同联动机制,加快实现物流作业全流程无纸化海陆空全覆盖,推进实现“单一窗口”物流延伸协同服务,推动深圳口岸免除查验费用单证无纸化,拓展深圳版“单一窗口”特色功能,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办理查询服务。

深化改革便民惠企。完善AEO企业认证制度,推广“组合港”通关运作模式,推动大湾区内多式联运信息共享,提升企业运用WTO贸易规则能力,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学会)作用,为企业提供更加便利的通关服务。

深圳口岸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有决心、有信心,让深圳的口岸营商环境走在全国前列,做到国际一流。这既是深圳国际化城市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圳口岸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谈口岸防疫:

不断完善口岸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守好防线严防境外输入

记者:严防境外疫情输入,守好口岸防疫线是重点。请介绍一下深圳口岸的防疫工作成果和下一步工作计划。

王守睿: 深圳口岸始终处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我们始终牢牢把握“三个坚决”:坚决筑牢外防输入防线;坚决维护全国全省大局;坚决打赢疫情防控外防输入攻坚战、阻击战、持久战。

经过一年多的奋战,深圳口岸实现了入境人员“零脱控”、卫生检疫“零漏检”、核酸检测“零失误”、工作人员“零感染”、现场管理“零事故”、负面舆情“零热点”。

为应对疫情防输入的各种复杂情况,我们构建起全市防控疫情境外输入“1+1+6+9+11”指挥体系,形成“市-区-街道-社区-小区”五级联防联控机制;建立口岸排查、分流转运、社区网格等“三个闭环”防控工作体系,实现入境人员从“口岸”到“家门”全链条闭环管理。

我们根据旅客入境方式、交通工具类型,梳理出8大类、15种防控对象,并针对各类人员风险点,逐一制定防控指引。同时,我们落实跨境货车司机入境申报、核酸检测、扫码通行、集中住宿“五个100%”;单独制定流动渔民、国际船员、空港旅客政策指引;保障5.3万余人次深港两地跨境学生复课。

“外严防输入,严防再输出”是当前乃至未来较长一段时间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

发展成就

口岸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深圳外贸逆势增长

深圳口岸出口贸易总额连续28年稳居内地大中城市首位,进出口货值占全国近1/4,在大进大出中已经成为联系国内和国际的重要枢纽。

作为国家第一批六个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之一,深圳口岸营商环境持续优化,2020年7月份进出口贸易率先逆转实现正增长。截至去年12月底,深圳港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655万标箱,同比增长3.02%。在全球经济低迷、各地外贸业务受冲击影响大的情况下实现增长。

深圳口岸通关成本持续降低。规范公示口岸收费目录清单,完善目录清单动态管理机制,加强新增收费项目监管,推动降费政策措施红利惠及外贸企业;积极推进落实免除查验没有问题外贸企业作业服务费改革试点工作。采用公开招投标方式,陆路口岸吊装费大幅降低,直接节约财政资金3578万元,同比下降65.78%。2020年全年减免外贸企业配套服务费7964万元,受惠企业24680多家;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港口建设费减免政策。截至2020年11月底,港口建设费免征额达到4.52亿;检查督导港口码头企业规范收费退费。2020年3-11月,深圳港集装箱港口设施保安费降费约893.76万元;调降船舶进出港引航费收费。2020年1月至11月,深圳港口引航费累计降费10538.8万元。

莲塘口岸开通启用后,车辆出入境“一站式”通关模式正式上线运行。 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龙 周红声 摄

2020年8月26日,莲塘口岸开通启用,车辆出入境“一站式”通关模式正式上线运行;同日,海星码头“5G智慧港”三号泊位通过测试;皇岗口岸重建工程全面启动,深圳湾口岸于2020年12月10日零点起正式实施货检24小时通关;优化“鲜活产品绿色通道”通关措施,进一步便利运送鲜活产品两地货车出入境;顺利完成深圳机场进境肉类指定监管场地项目;全力推进全货机运力项目引进,目前已有多家航空公司新增国际全货机航线;完成智慧口岸前期分析调研,启动“智慧口岸”基础数据平台建设,进一步构建粤港澳智慧口岸通关服务体系。

未来展望

加快创建口岸 综合改革示范城市

在抓紧落实首批综合改革试点清单事项的同时,深圳口岸正在谋划推动口岸领域的综合改革,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系统推进口岸改革。

充分发挥深圳口岸的服务功能,在畅通国内国际两个循环中发挥重要的枢纽作用。深圳口岸必须主动适应构建“两个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要求,通过全方位、全链条的综合改革,进一步扩容、提质、增量,提高口岸综合服务能级,打造畅通内外的流通枢纽;通过发挥深圳作为口岸城市独有的优势,增强深港核心引擎功能,促进大湾区更好地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在口岸管理机制体制上寻求创新和突破。首先,以提升通关效率为关键点,破解长期以来影响和制约深圳口岸发展能级提升的痛点、堵点和难点问题,释放口岸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其次,加强深港口岸规则对接,推动深港口岸试行更加高效、便利的通关模式,带动粤港澳三地要素交流、政策对接和融合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再次,坚持对标国际,打造世界一流的标杆口岸,以自身综合改革为契机和发力点,带动粤港澳大湾区口岸的协同发展。

推动口岸从通道功能向经济功能转化升级。通过统筹优化调整口岸功能布局,促进深港互联互通跨境基础设施协同升级,联通口岸空间资源,协同带动港深在科技创新、休闲旅游、高端商务和金融服务等领域的合作。

王守睿介绍,当前,深圳正在抓紧推动创建“口岸综合改革示范城市”,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支持深圳推动口岸综合改革”有望纳入粤港澳大湾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国家层面的规划,将为深圳在扩大对外开放、营商环境提升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更大的改革发展空间。

编辑 高原 审读 韩绍俊 审核 张雪松 王雯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德群 吴亚男)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