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个世纪 90 年代开始,深圳市有组织、有计划地扶持河源市部分县发展,2013年,根据全省统一部署,深圳开始全面对口帮扶河源,目前已进入第三轮对口帮扶阶段。八年多来,深圳常年派出近 400 名干部,奋战在河源对口帮扶第一线,如今,河源8个产业转移园累计落户项目1520个,建成投产项目1096个,产业呈集群式发展;由深圳对口帮扶河源的214个省定贫困村,全部达到省定脱贫标准并完成退出程序;河源也有了自己的本科院校和设备一流的三甲医院……如此种种,成就了河源今天的美好。
在这些美好的背后,是包括广大河源干群和深圳扶贫者在内的全体建设者的汗水与付出,他们是美好的缔造者和见证者,他们才是最美的风景!
读特客户端今起推出“深河共建 圳在帮扶”专栏,让我们跟随扶贫者的脚步,从脱贫者的体验出发,或者仅仅以普罗大众的视角,以去感受和见证河源脱贫攻坚战中,这一点一滴的美好。
“书记,我想去买部小车,你觉得合适吗?”
“你凭自己的双手脱贫,赚钱了,买飞机都可以……”
越王山脚下,河源市江东新区古竹镇双坑村,原是深圳对口帮扶河源214个省定贫困村之一,由深圳广电集团对口帮扶,如今,这个村的20户贫困户66人全部脱贫,他们靠的就是“双坑鸡”这一品牌,村民张新君正是其中之一,他是双坑鸡的“防疫官”——专门为鸡打疫苗,靠着这门手艺,他家脱贫致富,去年刚花20多万把家里的三层小洋楼装修一新,如今正琢磨着去买部小车来,这样走村串户打疫苗会方便得多。
深圳广电集团驻双坑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谢建龙告诉记者,双坑村民素有养鸡的传统,但都是零打碎敲,没有标准,也没有品牌。2016年,在深圳广电集团扶贫驻村工作队帮助下,在当地从事畜牧养殖的80后大学生练荣发成立了阿凡提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古竹双坑土鸡”商标,从原种培育、种蛋孵化、饲料加工、生态养殖技术服务、综合销售等实现了全方位监控,形成了一套可追溯的管理系统,带动双坑村民科学化养鸡,并对双坑村17户贫困户养的鸡进行保底收购。2018年合作社产值超过1.2亿元,净利润700多万元。2019年双坑土鸡出栏100多万只,利润超过1000万元,双坑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及低保户17户63人,每年每户增收1万多元,同时带动周边200多户养殖专业户走上脱贫致富的快车道;通过产业帮扶政策,帮扶单位还以村集体的名义向合作社注资100万元,为村集体带来每年分红10万元。“2017年,双坑村存栏量约10万只,还滞销;现在存栏量达120万只,不愁卖。”谢建龙称,四年多来,双坑鸡不仅存栏量翻了10多倍,“双坑土鸡”这个品牌更是线上线下都叫得响。
2月5日,记者来到位于古竹镇上的广东双鑫实业有限公司,正碰上两辆货车在装货,工人们正把包装好的冰鲜鸡往车上搬。据介绍,这里目前是双坑土鸡的运营总部,公司负责人练荣发称,双坑土鸡线上发货都是走顺丰或京东冷链运输,京东、淘宝、海吉星、圳扶贫,又或者在微信公众号上搜“双坑土鸡”“阿凡提种养”,都能找到双坑土鸡,目前他们还在开发“双鑫实业”小程序,非常方便,生鲜鸡主要是销往珠三角,尤其是深圳,“疫情以来我们开发了咸鸡、鸡翅膀等熟食,全国各地的订单都有了。比如今天收到的线上订单有300多只鸡。”练荣发特别强调,双坑鸡严控品质,母鸡要养足180天,阄鸡要养足240天,每只鸡要打七、八针的防疫针,为此还配备了专业的防疫队、捡鸡粪队,有专业的技术人员等等。
张新君就是双坑土鸡防疫队的队长。2016年时,张新君的父亲因为中风,要专人照顾,还有四个年幼的孩子,全家八口人才一个劳动力,在外面打工一个月1000多元。后来他加入阿凡提合作社,并且接受专业的培训,成为一名专职的“疫苗官”,如今张新君夫妇都会打疫苗,白天他妻子给鸡苗打,晚上大鸡都归笼了,他就要出门给大鸡打疫苗,两夫妇一个月平均有8000多元的稳定收入,由于远近很多村民都养鸡,张新君和他的队员们都很抢手,时常要忙到凌晨12点才能收工。“我已经考到驾照了,我想着要去买部车来代步,会方便一些。”张新君倚在他平常骑的摩托车上说,他身后是一栋三层高的小洋楼,看起来很新很漂亮,他告诉记者,这楼是前面就做好了的,去年赚到钱了,所以花钱里里外外装修了一遍,他妻子带记者进屋参观,指着一个房子里挂满的衣服说,“他想买小车,我今年还想要订做一批衣柜。”
临近过年了,家里的年货还没怎么置办,张新君说,等着打疫苗的鸡很多,他夫妻可能要忙到年三十,年货估计也要上网买了。“以前过年吧愁钱,头痛,现在嘛,如果孩子不听话,学习成绩不好,就会头痛。”他四个孩子,有两个今年分别要面临高考、中考,也确实够他愁的,不过张新君嘴里说“头痛”,语气却甚是轻松舒畅。
见习编辑 连博 审读 韩绍俊 审核 党毅浩 范锦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