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管理警察、42岁、独生女、从小广州长大、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毕业、二胎妈妈、小儿子4岁……很难想象,这样的身份经历,会和一位支教老师联系起来。
去年9月,广州边检总站黄埔边检站一级警长黄志军,远离成长、读书、工作的大都市,奔赴深山,把内心深藏已久的支教种子埋在了广西三江县富禄乡岑旁小学。
条件艰苦:教室兼当宿舍,老师兼职厨师
“单位组织报名去广西支教,那边缺英语老师,我正好学外语,我要去三江!”2020年的这个暑假,黄志军这个决定,让他们一家惊呆了。
“你从小学到大学,到参加工作,都没有离开过广州,你能适应吗?”丈夫深思良久,但最后还是说:“你真的决定了吗?决定了就去做,孩子交给我,我支持。”
大儿子已经上了初中,小儿子刚刚入读幼儿园,黄志军家庭负担并不小。但黄志军做出这个决定并不是临时起意,而是因为教师梦一直深藏在她的心中。黄志军叮嘱老大:“你已经长大了,妈妈不在的日子你要听爸爸的话,一方面要继续做好学业,一方面也要协助爸爸、照顾弟弟。”
2020年9月3日,黄志军和广州边检总站赴三江支教民警一同奔赴三江。
尽管做好了吃苦的心理准备,但刚到岑旁小学,还是让她吓了一跳。从县城出发,要经历山路十八弯才能到达山顶的学校,她还未到就已经晕车难受。学校是以前的旱厕,使用起来十分不便。一个简易的厨房,需要老师轮流当“厨师”,宿舍也安置在一间教室里。
“虽然这里条件艰苦,山上不时停水停电,听说冬天气温很低,但岑旁小学的老师们都很友善,同学们也很活泼,我挺喜欢的。”初来乍到,在黄志军身上看不到城市女孩的娇气,反而是坚定的眼神和和从容的气度。
夜深人静,黄志军默默在支教随笔里留下了这样的句子:甘将心血化时雨,润得桃花一片红。
支教成效:学生英语成绩平均提高超10分
岑旁村位于广西与贵州交界的大山深处,是一个深度贫困村,因村里的孩子小学毕业考上初中后,要到距村7公里外的乡中学读书,村民20多年来坚持送饭下山、帮助孩子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习,岑旁村也被人们称为“送饭村”。
村民对孩子们教育的重视,让黄志军深感责任重大。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英语老师MISS HUANG,你们也可以叫我YOYO老师!”根据安排,她担起了四年级和五年级两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在岑旁小学,大多是留守儿童,这里的学生英语成绩普遍较差,这里小学四年级学生,对26个英语字母还是一知半解。
传授什么样的教学理念?教给孩子哪些学习方法?怎样让孩子们真正热爱英语?这些问题,黄志军思索了许久。结合乡村小学的实际,她决定从英语绘本开始,从26个字母的故事开始教起,逐渐引起大家对英语的兴趣。
这里的大多数孩子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课堂上特别容易分心,缺乏专注力,严重影响到学习的效果。担任支教老师授课难度让她始料未及。
随着和孩子们的相处,黄志军慢慢想到了激励的办法,她在课堂上专注表现好的孩子或是有进步的,她会给他们发放小礼品,绘本、文具、卡纸……渐渐地,大家更有兴趣也更乐于听黄老师的话,她还组织晨读跟读,提高大家的口语能力。逐渐地,四年级和五年级二十多个孩子都能在课堂上积极主动的回答问题,每天一页的英语作业也能按时完成。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四年级英语成绩平均提高了10分,五年级提高了12分。
五年级的小娟(化名),是令黄志军印象最深刻的孩子之一。她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她和弟弟妹妹三个孩子跟着外公外婆在这村里生活,刚开始羞于课堂上发言,第一次站上讲台自我介绍还憋出眼泪,后来到主动在课堂上向大家唱英语歌,成长进步十分明显。
不舍之情:给每位孩子写下一封信
“健豪,你很聪明,也用功,就是对自己还缺点信心,勇敢一点,努力一点,你一定可以做的更好!”
一学期支教很快临近结束,黄志军根据每个孩子学习的不同情况,给五年级13名同学每人写了一封信,字里行间透着她对孩子们的依依不舍之情。
周末,孩子们也主动邀请黄志军到村里逛逛、到附近爬山,了解侗乡民俗。“黄老师,广州是啥样的?那边好玩吗?”“黄老师,广州离海很近吗?”追着黄老师提问的孩子多了起来,黏着黄老师聊天的孩子也多了起来。黄老师带来的新鲜世界,让她成了孩子们喜爱的新老师。
黄志军把侗乡孩子们当成自己的孩子,总是尽自己所能给孩子们温暖和陪伴。看到孩子们手冻伤了,她给孩子们每人买了一个手套和暖水壶;自费购置户外电影播放机丰富孩子们的业余生活;联系广州超市,中秋节给全校师生赞助一个月饼。
到岑旁支教的时间虽然不长,但黄志军把自己完全交付给了这片侗乡土地。她在支教随笔中写到:“我们在炎热的夏天里初遇,在寒冷的冬季别离……我深爱着我的孩子们,他们是我支教路上的明媚阳光,我也深爱着岑旁,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
作为移民管理警察支教老师,黄志军全力为山区孩子点亮心中的灯,让山区孩子成长成才,用爱心埋下乡村振兴的种子。
编辑 刘桂瑶 审读 刘春生 审核 李怡天 王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