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至1月31日。
本周,全国春运拉开帷幕。由于今年更多来深打拼的人选择留城过年,这个时节的深圳比往年人气更旺。尽管还是冬天,但这座四季春意浓的城市正在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一座城的春运,千万家的幸福。
1月28日,春运首日。小政的同事在全市各交通场站观察发现,深圳海陆空铁客运场站客流量较往年明显下降。小政不禁要为那些选择留深过年的来深建设者点赞。安土重迁是中国人的传统,一家团圆是中华春节的常态。2019年春运,全国发送旅客30亿人次。据交通部预测,今年春运全国发送旅客11.52亿人次,比2019年下降六成多、比2020年下降两成多。“原地过年”尽管是倡议而非强制性规定,但许多人为疫情防控大局着想,为家人健康着想,主动放弃了回家团圆的机会。千万人留城过年的自发选择,是“大家”与“小家”命运与共、共克时艰的生动例证。
留得安心,走得顺心,这样才可谓和谐。1月29日,市委书记王伟中、市长陈如桂前往福田沃尔玛山姆会员店、福田汽车站、滨海大道交通综合改造工程项目工地,检查节日市场供应保障、春运和安全生产工作,看望慰问一线工作人员。小政觉得,得益于“人防+技防+制度防”的严密防疫格局,去年曾创造超大城市疫情防控奇迹的深圳,一定能够保障旅客安全出行。至于留在深圳的人,也会过上一个热闹、无忧的春节。去年春节期间,曾有人担心深圳蔬菜、粮食“断供”,有人听信传言往家里囤了不少余粮,迅即被证明是虚惊一场。小政听说,“深圳储备粮可以满足深圳2200万人6个月以上的消费需求”。信小政的,留在深圳也一样能过个好年。
回馈来深建设者,深圳在不懈努力。除了按照广东省卫健委通知取消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挂号费之外,深圳根治欠薪专项行动正在持续进行。从11月中旬开始的这个专项行动,截至1月27日已为农民工追发工资4044万余元。多做实事,让辛苦一年的来深建设者过个舒心的节日,体现的是“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分量和温度。
不管气温多少度,都要跑出“加速度”。1月27日深圳召开的市委常委会会议强调的两点,给小政留下了深刻印象——“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奋力跑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圳加速度’”。尽管深圳经济外向度高,疫情防控压力巨大,还将面临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但无论风吹浪打,无论天雨天晴,只要深圳人把手头的事盯紧、把要做的事谋深,深圳就一定能在新征程上跑出“加速度 ”。
1月28日,深圳举行5G创新政策媒体通报会,对前不久深圳发布的《关于大力促进5G创新应用发展的若干措施》进行深入解读。深圳已在全球率先实现了5G全域覆盖,但仍存在应用场景解决方案及产业级应用案例较少等问题。进一步丰富5G应用场景,培育完善的5G应用生态,才能带动5G产业发展能级跃升,运用5G技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关于大力促进5G创新应用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了许多重磅举措,比如,支持5G应用相关项目优先申报国家重大专项扶持计划,对获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创新载体的给予最高3000万元支持。5G技术在深圳得到广泛应用、助推产业升级和民生改善,打造名副其实的全球5G“第一城”,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1月26日召开的全市交通运输工作会议,发布了振奋人心的深圳“十四五” 交通运输发展战略,包括2025年高快速路通车里程超700公里,赣深铁路和机场卫星厅今年建成启用,开行深圳至荷兰鹿特丹、英国伦敦的“湾区号”出口班列,开通欧盟至深圳进口班列等一揽子计划。“未来交通”发展典范正在成型。
本周,深圳发布了2020年深圳宣传文化十件大事。回首2020,深圳举办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大型宣传文化活动,获评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扎实做好疫情信息发布、舆论引导和文艺战“疫”,正式发布新时代深圳精神,大力加快“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建设等等,让这座城市沐浴在浓浓的文化味里,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丰富的精神享受。城市向前奔跑的“加速度”,离不开文化力量的推动。本周召开的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提出,未来5年深圳要实现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从被人误解的“文化沙漠”到如今各方称道的文化绿洲,再到文化软实力跃升之城,文化领域的“加速跑”堪称城市整体发展的缩影。
适逢深圳经济特区刚刚告别40岁的昨天,我国已经进入新发展阶段、迈上新征程。对深圳来说,下一个40年是新的,面临的形势任务也是新的。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先行示范者,成为新征程的领跑者,是党和全国人民对深圳的殷切期待。各行各业“加速跑”、满城健儿争顶流的火热实践告诉我们,所有的梦想都终将抵达,深圳一定不负使命。
见习编辑 连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