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的新春关爱!大鹏自然课堂2021“首课”开讲

晶报记者 陈碧霞
2021-01-30 12:35
摘要

据了解,鹏城美丽乡村拥有超过百亩的农耕文化体验基地,有农耕文化体验基地、趣味田园游戏区、大鹏食品安全科普教育基地、时令有机果蔬种植采摘园等众多主题园区,倡导以学习、体验、文化为核心的自然教育理念

2021年深圳新春关爱行动正在全市如火如荼展开,如何在生态大鹏过一个关爱自然的绿色年?1月29日,2021年深圳新春关爱行动之大鹏自然课堂活动向着春天前进,葵涌海洋友好儿童图书馆几名小读者代表受邀参加,从湿地到潮间带,从盐灶古村到大鹏所城海防博物馆,再到大鹏新区食品安全科普教育基地,一路探访陪伴我们留深过年的自然鹏友……

▲发现一只寄居蟹!

2021年大鹏新区新春关爱行动于1月12日启动。关爱自然是大鹏关爱行动最显著特色,新春关爱,从关爱未成年人和关爱自然开始。大鹏自然课堂项目由大鹏新区综合办(文明办)发起,联合深圳晶报社,探索“政府发起、媒体组织、社会参与”模式,将关爱未成年人的行动与关爱自然相结合,通过孩子带动整个家庭“与自然美好相遇”,项目获评第十七届深圳关爱行动“十佳创意项目”。

作为大鹏自然课堂2021年“首课”,活动按照疫情防控的相关要求开展,联动了坝光自然学校、葵涌海洋友好儿童图书馆、鹏城美丽乡村等大鹏新区第二批“生态文明宣教体验中心(自然学校)”单位和机构,积极倡导一起留深过年、新春关爱大自然行动。

■在坝光自然学校认识新“鹏”友

活动第一站来到坝光自然学校,和志愿者老师一起探访盐灶古村、古银叶树群落和红树林,认识潮间带的生物,还通过海洋绘本的分享,聆听抹香鲸和海豚的故事,认识共同生活在大鹏这片海的鹏友们。

▲带盐的桐花叶子,试一下“好咸”!

“这棵种子像什么?”“像板栗!”“像饺子!”活动现场,孩子们在坝光湿地园里,认识古银叶树群落神奇的板根和果实;通过秋茄、木榄挂在枝头的胚轴,了解红树的胎生现象,还亲测了桐花叶子上的盐……在潮间带,观察顽皮的寄居蟹、像小火山口的藤壶、附着岩石上的盘管虫“房子”、绿得发光的藻类石莼……

▲500多岁银叶树爷爷的板根

坝光自然学校由大鹏新区坝光开发署建立,践行坝光片区“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发展理念,充分利用坝光山海动植物资源本底,以坝光展示厅自然课堂教室为基地,建立潮间带、湿地、山野、渔村印记4类自然课程,打造山、海、河3条精品郊野科普路线,以自然教育的方式保护生态、顺应地理,活化人文,保存记忆,致力于打造坝光绿色生态示范名片。目前拥有一支30人的坝光“生态讲解员”队伍,持续面向市民、中小学开展各类自然教育科普导赏活动。2020年9月正式入选为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自然学校能力建设项目第五批自然学校试点单位”;2020年11月入选为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试点自然教育中心;2021年1月12日获评大鹏新区第二批“生态文明宣教体验中心(自然学校)”。

▲绘本分享:是谁藏在海底下!

约560岁的银叶树“爷爷”让男孩董宇鹏感到震撼:“这就是我们身边的活化石!”女孩黄雅欣则对沙滩“清道夫”海蟑螂感兴趣,“它还可以当钓鱼的鱼饵!”

“今天的活动是从书本走到大自然中,加深孩子们对湿地和海洋生态的了解,认识很多自然朋友,将在他们心中种下一棵关爱自然的种子,”葵涌海洋友好儿童图书馆工作人员王敏表示,刚刚获评大鹏新区第二批“生态文明宣教体验中心”的葵涌海洋友好儿童图书馆,接下来将与新区的其他生态文明宣教体验中心、自然学校连动起来,在关爱小读者中,传播关爱自然和生态保护的理念。

■在海防博物馆聆听大鹏海防史

大鹏向海而生,因海而兴,有着可浓墨重彩的海防文化。活动第二站来到大鹏所城海防博物馆(下称海防博物馆)参观。建立在大鹏所城粮仓内海防博物馆,是大鹏新区首个以海防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孩子们在这里聆听大鹏海防史:大鹏所城的海防布局、明清海防制度、所城英杰故事……

▲聆听大鹏所城的故事

大鹏所城的修建,始于明太祖朱元璋时期的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是为了抵抗海盗、倭寇、外敌入侵。海防博物馆通过文物展示、图文引导、新媒体科技互动等手段,从微观着手,通过海防文物、船只模型、沙盘模型、定制油画等具体的实物,展示与大鹏所城有关的海防历史、海防英雄、海防战役。

▲巨幅油画《南海平盗》

馆内展出铁铳、炮筒、炮弹、手枪、前膛铁炮等明清时期的武器,大屏幕上炮火冲天的海战场面让孩子们驻足凝视……展馆里巨幅油画《南海平盗》也非常引人注目,这幅油画以大鹏所城人士刘起龙将军在广东水师任职期间经历的最大规模战斗——剿灭南海群盗为创作主题,是为该博物馆量身定制的。

■食品安全科普教育基地的果蔬自然课堂

活动最后一站是位于鹏城美丽乡村的大鹏新区食品安全科普教育基地。这里生长着各种瓜果奇蔬:太空育种的巨型南瓜,无土栽培的芹菜、长在半空的西瓜、空中红薯……

▲来自太空的大南瓜

作为深圳市首个现代农业与食品安全科普教育相融合的综合性、场景式食品安全科普教育基地,大鹏新区食品安全科普教育基地占地面积2000㎡,共设置6大科普展示区:水培科普区、食安科普区、食安体验区、五谷科普区、百菜科普区及瓜果科普区。市民来到这里可以体验式了解瓜果蔬菜的从发芽到成熟、从育种到送上餐桌每个阶段的食品安全知识点,学会区分五谷,认识吃进嘴里的果蔬,体验植物种植过程,检测食物农残情况。

▲种子有什么不同?

活动专门邀请了深圳资深自然教育者、中小学农耕课程专家邹顺荣老师,给大家上了一节生动的从种子到餐桌的科普课。通过显微镜和五感观察、知识卡记录等互动方式,从如何储存种子到剪枝,从水培蔬菜到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从土壤的种类再到科学防治虫害,再到什么是绿色食品、有机食品,邹老师从农作物培育过程中的“舍与得”,讲到做人之道,娓娓道来,听得大家津津有味……

在五谷科普区,种植着玉米,荞麦,高粱,燕麦,花生,水稻,小麦等。第一次看到种在地里的粮食,大家都很好奇!花生的花是怎么落地成果?邹老师详细团队引导孩子们进行思考和观察;在百菜科普区,邹老师通过观察和记录任务卡,让大家“记”下最喜欢的蔬菜;而来自太空种子的大南瓜太让人惊奇了,还有蛇瓜,冬瓜,砍瓜等神奇的南瓜品种,它们是怎么种出来的……“这些从来没有见过奇瓜味道怎么样呢,我好想尝下!”爱学习、爱思考的男孩陈瀚诺同时也是个“小吃货”,“可惜大南瓜太大了,要不能蒸着吃……”

▲奇怪南瓜的味道怎么样呢,好想尝下!

“食品安全科普教育基地由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大鹏监管局重点打造,想来参观食品安全科普教育基地的市民,请通过‘大鹏食安科普’小程序提前预约。”园区负责人陈迎迎介绍,作为大鹏新区第二批“生态文明宣教体验中心”,“美丽乡村”将在大鹏食品安全科普教育基地引领下,打造具有农耕体验特色自然课堂。

据了解,鹏城美丽乡村拥有超过百亩的农耕文化体验基地,有农耕文化体验基地、趣味田园游戏区、大鹏食品安全科普教育基地、时令有机果蔬种植采摘园等众多主题园区,倡导以学习、体验、文化为核心的自然教育理念。

▲ 2021年美丽乡村百花节2月1日开幕

据介绍,2月1日起,2021年大鹏美丽乡村百花节开幕,园区的薰衣草、油菜花、向日葵、格桑花、金鱼草、鼠尾草将欢迎市民朋友一起在深过年,同时还可以跟羊咩咩,小兔子,荷兰猪萌宠互动,欣赏花海乐队表演……

编辑 刘珂

(作者:晶报记者 陈碧霞)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