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 | 这份“安全答卷”,助力光明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

深圳特区报记者 戴晓蓉
2021-01-28 10:33
摘要

守好“家门”严防境外疫情输入光明区应急管理局坚持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两手抓、两不误”

光明区应急管理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工作的系列决策部署,围绕建设“高质量、高颜值”的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为主线,在应急管理、消防安全和防灾减灾等各项工作落实上持续发力,推动全区安全生产形势稳中有进、持续向好。

在光明区应急管理局的努力下,辖区的安全生产形势不断好转,交出了一份厚实过硬的“安全答卷”。2020年,光明区实现“三个零发生、四个下降”,即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火灾伤亡事故、自然灾害伤亡事故零发生,安全生产事故起数下降24%、死亡人数下降35%、受伤人数下降6%、直接经济损失下降18%。

战斗在前,筑牢疫情防控防线

自疫情防控工作启动后,光明区应急管理局迅速发出“动员令”,局内全员上下主动请缨进一线,冲锋在前、战斗在前,用执着和坚守彰显应急人责任担当。2020年12月10日,光明区应急管理局荣获“深圳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深圳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后,光明区应急管理局主动服从大局,迅速抽调1名处级领导、7名科级干部和业务骨干驻守深圳湾口岸,24小时轮换值守,统筹做好人员转运工作,守好境外疫情防控第一道关口。光明区应急管理局立足闭环管理,按照统筹、转运、管控、服务“四到位”要求,科学高效组织境外人员转运工作,累计转运入境人员17000余人,没有发生一起交叉感染事件和转运安全事故。

守好“家门” 严防境外疫情输入

光明区应急管理局坚持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两手抓、两不误”。坚持服务指导保安全,调配12名干部和10名专家下沉一线,指导全区1204家规模以上企业做好复产复工和疫情防控工作,累计为2841家企业提供全面摸排安全体检。坚持复工机制再优化,在深圳市率先采取备案承诺和负面行业清单方式,有序引导规范“三小场所”复工复产。

防化风险,牢守安全生产底线

光明区应急管理局以“守底线,防高频”为安全生产工作思路,针对辖区电子产业比较集中的特点,梳理出危化品、粉尘涉爆、有限空间等七大易发生群死群伤的生产安全领域和触电、机械伤害、高坠三个事故易发的高频领域,并探索出“危化品联合执法”“粉尘涉爆五严防”“有限空间四个一”“工业园区三个细化”“锂电池企业三个全覆盖”“防触电、防机械伤害、防高坠检查要点”等一系列措施管控高危风险。

为做到全覆盖管理辖区近1.3万家企业,将全区划分为1734个综合网格,配备1734个网格员,巡查包括“三小场所”、城中村、出租屋的安全隐患,发现隐患及时上报,有关部门第一时间处置。另外还把全区工贸企业划分114个安全生产专业网格,网格员日常巡查工矿商贸企业内安全隐患并负责跟进处置。

光明区应急管理局还通过多渠道综合治理隐患,化除风险。目前,已建成3座一级和特勤消防站,31个小型、440个微型消防站;综合整治城中村110个,打通2.3万栋出租屋消防通道;完成192处危险边坡整治任务,整治率达90.5%,排名全市第一;加大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力度,搬迁率达50%,清退“散乱污危”企业1049家等。

扎实扎牢,做好三防森防工作

2020年国庆、中秋、重阳等重点节假日期间,实行全员在岗值守,出动72车次333人次,设立临时卡点20处,对森林防火区内8处易燃易爆风险点加强监管,联合相关部分做好重点区域的森林防灭火检查督导工作,督促隐患整改落实,确保森防形势稳定。

为切实做好三防工作,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域型防汛防台信息报告与发布体系,已建成发布能力为每秒近1000条的手机短信预警发布平台,涵盖各街道、各部门、各企业2.9万名三防责任人全部信息,确保责任人随时接收预警短信和防御指令并响应。

去年龙舟水与台风期间,光明区应急管理局创新运用“应急大喇叭”系统共播报台风暴雨预警信息29次,保证了基层群众在第一时间响应,及时做好应急转移。

探索创新,科学优化工作方法

结合光明实际,光明区应急管理局大胆创新,主动作为,积极探索应急领域“微创新、微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格局。光明区应急管理局党委和新羌社区党委共建新羌社区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党建+社区”打通基层防灾减灾最后一公里;通过“党建+企业”与华星光电党支部共同组建“安全生产服务”党员先锋队、危险化学品专业应急队,“党建+企业”织密企业安全生产防护网。

#率先在全市编制洁净车间检查指引,解决行业监管难题。编制《光明区洁净车间企业安全生产现场检查指引》,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明确各检查要点,被业内称为洁净车间的“检查宝典”。

#高标准建设应急避难场所,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建设完成31处固定级和1处中心级室外应急避难场所,面积达到100.24公顷,可容纳47.67万人。

#率先推动电动车全备案纳管,涉摩电交通事故大幅下降。累计完成电动自行车备案25.7万余辆,备案率100.23%;安装电动车号牌24.3万余个,安装率98.94%。自工作开展以来,全区涉摩电道路交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2%、62%。

#创造性完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总结评估新冠肺炎疫情应对经验,编制《光明区应急物资管理暂行办法》,建立规范、统一的应急物资采购、储备、调拨、使用工作机制,开创性设置采购计划集中评审环节,推行“实物储备为主,协议储备为辅”的应急物资储备方式。

用心用力,安全服务为企为民

为降低执法检查频次,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光明区建立了联合执法(巡查)平台,实现“一次上门服务”完成多项执法(巡查)任务。据统计,联合执法(巡查)开展以来,光明全区共计开展跨领域跨部门联合执法检查2514家次,减少执法检查2571余次。

此外,光明区应急管理局还为辖区12000余家企业提供送教上门,通过自主报名+重点选定等方式,为企业提供自愿参加、自选课程的“菜单式”安全培训服务。

编辑 刘思凡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戴晓蓉)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