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也可生活自理,家长不要低估他们的潜能
读特首席记者 刘一平
2018-04-01 09:44

今年4月2日是第十一个世界孤独症日。孤独症患者无疑是一个需要帮助的群体,不过,家长往往会将训练重心放在知识的掌握上,却忽视了对孤独症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训练。这导致了有些孤独症孩子到了八九岁甚至更大,都还不会独立穿衣吃饭,家长则成了生活保姆,孩子的吃喝拉撒都要帮忙。

专家表示,家长应当注意培养孤独症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将生活自理训练生活化,有针对性地开展训练。

1 生活不能自理 其实可以改观

案例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小林已经13岁了,个子高高的,家人专门请了阿姨带他。阿姨把小林照顾得无微不至,小林不会自己穿衣服,每次都是阿姨帮忙,他连手都不往袖子里伸一下,更别说扣扣子拉拉链了。小林也不自己穿裤子,就连上厕所也要阿姨带。想上厕所时小林没有语言,而是直接把裤子一脱,不管旁边有没有人、是在哪里。有时进了厕所,他也只是站在那里,等阿姨帮他脱裤子、提裤子、再被阿姨拖去洗手。小林就连走路都是拖着走,整天懒洋洋的样子。

分析:小林的家庭条件较好,但父母的工作较忙,孩子从小都是由保姆带。父母对小林也非常溺爱,虽然孩子已经13岁了,但总是当成小婴儿呵护,他们对保姆的要求就是把孩子照顾好,不让孩子受一点“苦”。这样不仅剥夺孩子本应有的参与和学习的权利,也使孩子慢慢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

案例二:任何事都要提醒了才做

小尹是11岁的男孩,特别安静,也没有什么行为问题,没事的时候总是乖乖地坐在外婆身边,玩玩纸条。基本上,简单的生活指令小尹都能听明白,也做得很好。但是他特别依赖语言指令,不管做什么都显得很紧张,也比较拖拉,什么事情都要别人提醒了才做。听他外婆说,有时候早上叫他起床,他就呆坐在床上不动,外婆回来后,发现他还坐在那里,就提醒他说“穿衣服”,他也只是把衣服拿过来,并不往身上穿,外婆要再说“穿上”,他才会把衣服穿上。穿完衣服还要再提醒他“穿裤子”,等他终于把裤子穿上,接着又要提醒

他上厕所、刷牙、洗脸、坐下吃饭,总之每件事情都要提醒了才去做。

分析:小尹的父亲对孩子要求比较严格,孩子只要有一点没做好,他就大声吼孩子,孩子总是特别害怕,也变得特别不自信,什么事情都不敢轻易去做。慢慢的,小尹产生了很严重的依赖心理,凡事都要依赖别人的语言提示才做,自信心和主动性都很差。

2  训练要生活化

孤独症儿童的生活自理训练,为今后孤独症儿童更好地居家生活和适应社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低功能孤独症孩子,他们以后的发展目标大多就是“家庭生活自理”。

深圳市康宁医院儿少精神科康复主管魏鑫认为,家长要注意培养孤独症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将生活自理训练生活化,有针对性地开展训练。训练一定要根据孩子的特点进行。“在训练过程中,始终要强调这样的原则:生活自理一定离不开生活,且必须和生活概念相结合。”

她认为,对孤独症儿童来说,活动应有视觉的或身体化的具体要素,看得见、可把握、可触摸,孩子方可理解和把握,否则难于使他们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抽象的语言指示很可能是完全无效的。

因此,在训练中要尽量多地利用身边的、孩子也比较熟悉的物品作引导。孤独症孩子在学习时,需要更多的视觉提示,家长或者培训老师就要多利用孩子视觉方面的优势,通过老师的示范,以及制作流程图等方式,来教会孩子一些生活技能。

通常,这样训练几个月后,有很多家长会高兴地发现,孩子在生活自理方面有了不小的进步,很多事情都愿意自己动手去做了,而且还会帮家长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如扫地、收衣服等。

3 将家长调动起来

“大部分孤独症孩子都是凳子倒了都不扶的主儿,为什么?因为孩子知道,即使他不扶,家长也会去扶起来,这就会让孩子以为,除了吃喝拉撒睡家长不会代劳,其他的,家长都可以尽量帮他完成。”

基于这样的观察,魏鑫强调,家长一定要认识到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孤独症孩子康复的最终目标,就是能够独立生活,尽量去适应社会。所以,家长要让孤独症孩子自己作为家庭的一分子,独立起来,并且去学习帮助他人做事情,增进和家人的情感互动。

比如,去超市购物时:在回来的路上请孩子帮忙拿购物袋,最初里面放少许孩子中度喜欢的物品即可,以后可以逐渐增加物品重量;逐渐延长孩子拿袋子的时间,开始从楼下拿到家中就可以了,再逐渐从小区门口拿到楼上,从超市拿到楼上;回到家中给孩子奖励;慢慢地,丰富袋子里的物品种类,如蔬菜、水果、家庭用品等。一定不要忘了夸奖他很棒!让孩子明白他可以为家人做一些事情,这也是孩子作为家庭一员的价值体现。

4 抓住生活中每一个机会

魏鑫告诉记者,她曾看见过这样的情形:同样是吃瓜子,一个妈妈教孩子如何把瓜子皮嗑开,另一个妈妈则直接将瓜子皮剥开把瓜子仁塞到孩子嘴里;同样是回家,一个妈妈一直在教孩子我们要坐哪路车、怎么刷公交卡、在哪里下车,另一个妈妈则直接将孩子拉上车、再拉到座位上坐着。

这样的训练效果可谓不言自明。魏鑫强调,要将生活自理训练放在日常生活中的每时每刻。“不要把训练放在口头上、特意设置的环境中。其实生活化的细节最重要,这些点滴的细节汇聚起来,孩子就会出现可观的变化,这是孩子终生的财富。”

5 不要低估孤独症孩子的潜能

在康宁医院儿少精神科儿少康复教育室,一群大龄的低功能孤独症孩子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做一些生活化的训练进行康复。比如擦地板,用倒退法(从最后一步开始倒退学习)训练了大概两周后,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能独立地完成所有的拖地步骤,从拿拖把、涮洗、拧干、擦地再到把拖把涮洗干净、拧干放好,这是很多家长都不敢相信的。

另外,训练之前,好多孩子的注意力持续时间都很短,经过一段时间的家庭化训练之后,孩子的注意力比以前都有提高。

魏鑫强调,不要低估孤独症孩子的潜能。“家长总是自以为孩子做不到,因此不给他们学习和练习的机会。其实不要说孩子不懂、不会,很多时候,正是家长剥夺了孩子自己参与的权利。”

编辑 刘彦

(作者:读特首席记者 刘一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