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美好蓝图 共迎光明明天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奋强 周宏博 通讯员 靳峰 文/图
2021-01-24 20:49

1月24日上午,深圳市光明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光明区文化艺术中心隆重开幕。

光明区委书记刘胜等在主席台就座。区委副书记、区长候选人、区政府党组书记蔡颖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报告。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周荣生主持会议。

2020年: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00亿元左右,城市面貌再次“大变样”

报告显示,去年,光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抵御下行压力中打开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主要指标好于预期、经济增长率先突围。在多项措施综合作用下,全区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复苏,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00亿元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77.8亿元,增长6.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6亿元,增长12.5%;全口径税收收入147.8亿元,增长4.6%。

与此同时,光明以“主阵地的作为”加快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光明科学城各项工作蹄疾步稳、框架体系初步形成。开发建设急提速,城市边缘印象逐渐淡化、新兴城区形象崭露头角,光明成为各界瞩目、普遍看好的热点区域。

把世界一流标准首先体现到市容环境上,以全域景观和道路品质提升为突破口,实现城市面貌短期“大变样”,城区颜值更高。全年新建完成47个公园,精心打造大雁山森林公园、楼村湿地公园等一批精品项目,新增海绵城市面积6.9平方公里。全面推进碧道建设,茅洲河碧道光明试点段、左岸科技公园展厅建成投入使用。积极稳妥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不断提升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社会大局平安稳定、治理成效多方点赞。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光明按照先行示范标准推进民生“七优”落细落实,打造与世界一流科学城相配的公共服务体系,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基础教育扩容提质。新建、改造公办幼儿园44所,引进市二幼等6所优质幼儿园到光明办学,组建第一幼教集团;新改扩建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等5所学校,新增公办学位11040个;与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合作创办附属实验学校。面向国内外知名高校招聘308名应届毕业生教师,硕士、博士占比87%。中考430分以上人数同比增加37%,全市最高分出自光明。

住有宜居保障有力。商品住房全年新增供地29.4公顷、新开工166万平方米、供应105.7万平方米;公共住房新增供地20.1公顷、新开工筹集5145套、新增供应1590套,红坳村整村搬迁安置房项目全面封顶。

医疗卫生水平稳步提升。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二期动工,市中医院光明院区主体封顶,光明区中心医院二期(区妇幼保健院)等项目启动建设。光明国际中医药港获批粤港中药院内制剂中心。新增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14名、注册护士148名。新增家庭病床4805张,排名全市第一。

“十四五”蓝图:到2025年,光明成功跻身全市高质量发展创新型城区前列

站在光明行政区第一个完整五年规划的起点上,光明区委提出了以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为目标,加快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推动大湾区创新引擎换代、发展动力换挡,争做代表深圳参与未来科技竞争的第一艘“冲锋舟”的总目标、总定位,将“集中度、显示度”“高质量、高颜值”作为未来五年发展的主题词。

蔡颖指出,这是区委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落实“双区”驱动战略,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未来政府工作的总龙头、总牵引。

蔡颖强调,“集中度、显示度”既是现代科学研究的潮流趋势,也是光明科学城的鲜明特色。增强“集中度”,就是必须坚持科技设施集中布局,形成物理集聚效应、产生化学反应,打造科学创新生态链。时代科技浪潮已经清晰印证:要在基础科技领域、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新成就,就必须依托集中布局的大科学装置群和重大科研平台院所开展交叉研究,这是开展现代科学研究、催生重大科技成果的必备条件。提升“显示度”,就是要把国家科技战略力量的新成果显示出来,就是要把新型举国体制深圳路径的光明新模式显示出来,就是要把开放共享的科技设施集群新优势显示出来,就是要把新型科技管理服务的体制机制新理念显示出来,就是要把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的“科研经济”新路子显示出来。

“高质量、高颜值”既是建设深圳北部中心的必然要求,也是光明科学城的底气所在。蔡颖表示,光明要把中心城区的意识和标准融入到工作的各方面,在打造现代城区、展现都市新貌上提标提质,做到一步到位,努力把光明建成不一样出彩、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高质量、高颜值深圳北部中心。只有这样的城区才能匹配世界一流的科学城,才能吸引全球一流科学家,才能让人来了就不想走。

大会表示,到2025年,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核心功能初步形成,深圳北部中心高颜值风貌和城市中心功能初步彰显,光明成功跻身全市高质量发展创新型城区前列。

2021年:预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八管齐下全面发力

会议强调,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深圳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市委工作要求和区委“1+2+3+2”总体部署,紧密围绕区委确定的“创新能级提升年”和“营商环境提升年”,瞄准目标、扭住关键、狠抓落实,在“十四五”新征程上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

蔡颖表示,今年,区政府将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快速提升光明科学城集中度、显示度。

二、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营造“沿途下蛋”的科研经济生态体系。

三、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不断提升产业质量和效益,着力打造全市新的经济增长极。

四、以更大力度、更高标准,加快建设深圳北部中心,高质量打造现代化一流城区。

五、全方位提高城区颜值品位,打造全域景观升级版,持续为科学城建设增强信心、增添魅力。

六、创新思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夯实城区运行和安全发展基础。

七、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化”,把科学城发展红利兑现到看得见、摸得着的项目上,让群众更有盼头、更有收获。

八、以人民群众满意为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不断提高政府服务效能,努力建设法治、阳光、高效、廉洁政府。

【相关链接】

光明“十三五”时期成绩单

全区经济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地区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681亿元增长到2020年约1100亿元,经济总量迈过千亿大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640家增至1323家,年产值10亿元以上工业企业从19家增至39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从240家增至1486家,本土上市公司从11家增至23家。

创新发展能力迈上新台阶。光明科学城建设全面启动,规划落地大科学装置等创新载体22个,聚集各级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100个;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由3%提高至6%以上,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翻了两倍。

城市功能形象获得新提升。光明中心区建设全面启动,法定图则全票通过审批;光明凤凰城在全市重点片区绩效考核中连续3年第一;轨道6号线、外环高速建成运营;全区管道天然气从无到有,管网覆盖率达到70%以上;更新整备拆除老旧建筑538万平方米;完成1528个强基惠民、223个城市品质提升项目。

社会民生事业取得新进展。新改扩建学校20所,深圳实验光明学校等一批优质学校投入使用,新增公办中小学学位35460个,是“十二五”时期新增公办学位的7倍,公办高中本科上线率从不到40%提高到近85%;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建成开业,组建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成立区妇幼保健院,居民平均预期寿命从79.7岁提高到80.8岁;成功举办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等大型国际文体活动;累计筹集建设公共住房34620套;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下。

生态城区建设再上新水平。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区”等多项国字号招牌,五年投入137亿元开展水污染治理,全区15条干支流水质年均值全部达到地表水IV类及以上标准,148个小微黑臭水体销号,新建雨污水管网近1500公里,完成879个小区和114个城中村正本清源改造;建成海绵城市23.5平方公里、面积全市第一,凤凰城试点验收全国第一;PM2.5浓度从36.7微克/立方米降至19.5微克/立方米,连续5年下降;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超过30平方米,公园之区基本建成。

城市现代治理打开新局面。实现从“功能区”到“行政区”升级;顺利完成街道分设和区级机构改革;对标世界银行指标体系出台优化营商环境“57条”;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达到100%;创新推出群众诉求服务“光明模式”,得到中央政法委和国家信访局充分肯定,工作经验在全省全市推广;刑事治安总警情连续五年下降;食品安全状况绩效考核连续四年全市排名第一。

未来五年,光明将实现这些目标:

源头创新能力大幅提升,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初具规模,在建和运营大科学装置7个以上,全社会研发支出占GDP比重稳定达到6%以上,基础研发经费占R&D经费比重达到20%。

经济总量质量迈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50亿元,全口径税收收入翻倍。以智能产业、新材料产业、生命科学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更加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5%。

高颜值北部中心初显风采,光明云谷、凤凰城等“城市客厅”基本建成,光明中心区办公、商业、生活功能更加完善,深圳科技馆、科学公园、光明城站枢纽综合体等一批高辨识度的地标设施投入使用。

民生事业实现跨越发展,教育、医疗、文化、住房水平全面跃升,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3.8万个,2至3所学校整体教育质量跻身全市前列;中山七院二期、市中医院光明院区等新医疗设施投入使用;建成科学城文化中心、科学城体育中心、光明书城等大型文体设施;筹集公共住房4万套;初步实现民生“七优”目标。

编辑 姚静霞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奋强 周宏博 通讯员 靳峰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