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华街道:既有“大手笔”又下“绣花功”!这些民生实事为百姓幸福“加码”

2021-01-12 10:00
摘要

2020年,在龙岗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吉华街道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扎实做好民生保障,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民为本。”2020年,在龙岗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吉华街道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街道各部门、社区精准密切联系群众,扎实做好民生保障,持续改善人民生活,以大力实施民生工程来保障和促进民生各项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吉华街道甘坑客家小镇。

惠民工程真“暖心”

努力提升居民获得感

丝尽春犹在,烛化意更稠。2020年,吉华街道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尽力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

“唯有教育才能肩负起雕刻城市精神、提升城市品位的重任。”区人大代表徐敏金的话掷地有声,他表示,在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新吉华的目标过程中,必须要注重软实力的提升,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使之成为惠民之基、发展之要。

△吉华街道引入的南京师范大学附属龙岗学校已全面招生。

去年以来,在吉华街道人大工委的组织协调下,区、街人大代表多次调研学校教育资源,并对辖区教育工作建言献策。街道在教育方面积极引入优质资源,加快推动从“普惠教育”向“优质教育”转变。其中,引入的南京师范大学附属龙岗学校已全面招生,解决了万科麓城、中海怡翠社区、丽湖社区、三联社区部分区域的读书难问题。

该街道还进一步健全公办幼儿园建设工作推行机制和监管机制,加速完成公办幼儿园在园学生比例达50%的目标任务,去年8月31日,已完成10所公办园专制工作,辖区公办园数量增至16所。

除了抓教育,街道还抓养老服务,去年,该街道运营辖区8家“夕阳红”都市养老服务中心,提供日间照料、用餐等服务,去年1-10月,吉华街道社区“夕阳红”服务人数11956人,其中通过微信、微课堂等线上平台开展美食分享、文化交流、健康讲座等活动,服务人数约1500人,让老年人晚年生活更有盼头。

△社区老人在“夕阳红”都市养老服务中心练习书法。

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各社区的广场公园依山傍水,从阡陌交通到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吉华街道正用自己全新的面貌诠释着作为深圳东进战略门户的内涵。

值得一提的是,街道人大工委还积极为民履职,不断开展深调研,协调督办万科麓城交通拥堵问题、“民生微实事·大盆菜”、加强城中村电单车管理、公交站台配套设施建设等会前视察调研活动,充分展现新时代基层人大代表风采。

“面子”“里子”都要

民生实事让城区内外都“光鲜”

“芰荷浦溆,杨柳汀洲,映虹桥倒影,兰舟飞棹,游人聚散,一片湖光里……”这是宋代词人柳永描写西湖美景的优美诗句,虽还无法与西湖的美景相比,但吉华街道去年在黑臭水体治理工作中还是交出了让居民满意的答卷。

△甘坑河综合整治工程有条不紊进行。

吉华辖区面积有18.9平方公里,大小共6条河流贯穿其中,其中蕉坑水、甘坑河、水径水流经居民区。经过一年多以来的治理,如今行走在这些河道,树木荫荫,波光粼粼,偶见小鱼自由穿梭……尤其是甘坑河综合治理工作更是值得期盼,这条贯穿整个甘坑社区的河道涉及征拆、河道整治等内容,目前上游段征拆已完成,将原有的秀峰路重新修整拓宽;中游段整治完成后,将为甘坑客家小镇解决缝雨必涝的顽疾;下游段目前正打造休闲绿道及亲水平台,以后会成为连同平湖和吉华两个街道的重要枢纽,让来往的市民、游客在享受惬意美景的同时,也切身感受到了吉华水环境质量的显著提升。街道水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一年来,街道、社区各级河长严格按照“河长制”工作要求认真开展巡河行动,化解造成水污染的一个个难题,推动水质明显改善,以往捂鼻摇头怨声载道的情况已极少发生。

水在变清,出行也更加方便了。去年7月,地铁10号线项目基本完工,至此,甘李二路(中段)也全面打通,投入使用。道路里程虽然不长,但有效地缓解了周边数个产业园居民上下班交通拥堵的状况,对吉华街道建设“七横七纵”主骨架网系统有重大意义。此外,科技园路、三联路等重点路段也在去年取得突破性进展,所涉征拆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中,打通“肠梗阻”指日可待。

△甘李二路去年正式通车。

小厕所,大民生。全面提升公共厕所品质,改善群众如厕环境,那么,吉华街道公厕建设有什么标准呢?据街道城建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厕新建与“对标”改造主要提升公厕硬件设施,提高管理标准,彻底改变此前公厕脏、乱、差、臭等问题,做到设施完备、环境整洁、标识明显、保洁及时、实用便民。

街道还持续加大城中村综合管理治理力度,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顺利完成了14个城中村综合治理任务。在此过程中,吉华街道去年正式引入“城市管家”服务,转变原有的单一思维模式,取而代之的,是运用物业管理思维,提供更加精细的“管家式”一体化服务,让城中村有了小区物管式的专业管理服务。不仅如此,街道还在城中村范围内全面推进吉华出租屋分类分级管理建设工作,去年底已实现吉华街道出租屋分类分级管理全覆盖。现如今,居民朋友可通过推广点的宣传栏、楼栋的告示牌了解自己所在出租屋的基本情况,住起来将更加放心、舒心。

“战疫”是最大民生

他们挺身而出让百姓放心

近日气温进入“急冻”模式,但甘坑客家小镇正门却发生了暖心一幕:在街道城建办工作人员谢梁山等人近半年的不懈努力下,甘坑客家小镇门前的红绿灯终于安装调试成功并投入使用,为前往甘坑客家小镇的游客和附近居民增添一份安全。

谢梁山是一名共产党员,对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这也是吉华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为人民服务的缩影。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很多人眼中,最大的民生当属疫情防控。“关键时刻才能检验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的‘成色‘,能不能做到入党誓词所说的那样,去年疫情期间我们用行动说话。”回忆起年初抗疫的时光,吉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人大工委主任徐远平坦言,虽然当时形势严峻,但他对战胜疫情充满信心,对重启幸福生活底气十足。

△吉华街道党员干部投入疫情防控。

幸福的底气,来自于共产党人的使命与担当,更来自于广大干部的履职尽责。

无论是街道还是社区,所有党员干部放弃假期,无怨无悔按要求下沉社区,开展联防联控工作。在疫情防控的严峻斗争中,在街道党工委书记龙云的倡议下,全街道设立多个“楚友群”,从购买日常用品到抚慰心灵,无微不至地照顾湖北籍来深人员。在各重要路口、城中村出入口,不管天气多么寒冷,总有党员干部参与值守,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当好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和“主心骨”,用实干和担当为居民群众筑起了一道生命安全防线。

事实上,吉华街道做的民生实事远不止这些,类似这样精益求精的故事,如一粒粒珍珠“散落”在辖区民生实事项目实施中。串珠成链,这是一条品质之链,见证着这座城区既用“大手笔”又下“绣花功”,把民生实事办实、办好。

(来源:龙岗融媒)

编辑 彭健雄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