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这条远近闻名的富裕村,现在“有仔抢着嫁”!

东莞时间网
2021-01-07 21:00
摘要

东莞的“后生仔女”们,你见过“大哥大”、日立电视机、凤凰牌单车吗?这些在当年代表“有钱人家”的物品,竟然全部在这里重现——

东莞的“后生仔女”们,你见过“大哥大”、日立电视机、凤凰牌单车吗?这些在当年代表“有钱人家”的物品,竟然全部在这里重现——

塘厦首个村史馆开馆

露天电影场景、农耕产品、粮票和布票、“大哥大”手机……近日,塘厦镇首个村史馆——林村村史馆开馆迎客,曾经无比熟悉的一个个旧场景、一件件老物品,带村民回到了激情燃烧的峥嵘岁月,宏大的林村规划沙盘,展示了社区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

作为塘厦镇首批建设的4个村史馆中第一个建成开放的村史馆,由历史人文、农耕时代、乡村振兴、文化复兴、成果荣誉等六个篇章组成,全面系统地展示林村发展之路。

曾经的农业大县东莞,在改革开放之后,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推动了一系列改革,留下了许多宝贵的事迹和经验。有600年历史的林村是东莞众多镇村中的一个代表,从默默无闻的小乡村发展成全国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下面赶紧随小编来看看村史馆看点!

老场景勾起无数乡愁回忆

以前看个露天电影,像过节一样开心

村史馆的第一个场景是“露天电影”。

“露天电影”,顾名思义,就是在室外放的电影。农村一般在晒谷场、学校操场进行,采用8.75mm放映机或16MM放映机、活动幕布。在我国七十年代开始流行,其费用由单位或个人承担,观看者不需要买票,可以随意进场观看。

以前没有多少娱乐活动,放一场露天电影就像过节一样,四乡八村的人们不惜走上十几里夜路,也要去看一场黑白影片。

情窦初开的姑娘小伙,更是不会错过这花前月下的好机会。约上心仪的TA,来句:“今晚一起去看电影啊!”便能开心期待一晚上。

以前村里有仔没人嫁,现在有仔抢着嫁

林村史馆里有一处反映村民在田间地头吃饭的场景令人印象深刻,听66岁的林村关工委干部李珠如说,过去林村农田多,田里长年有干不完的活,村民终日在田里劳作,顾不上回家吃饭,都是事先做好饭,装在锅里、罐里,用篮子提到地头吃,就像煲仔饭一样,村民戏称“煲仔化”。

当时有句顺口溜,叫作:“林村煲仔化,有仔没人嫁。”意思是林村农活多,生活苦,外村的女孩子都不愿嫁到林村。如今的林村遍地高楼,村民洗脚上田,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顺口溜已变成“林村现代化,有仔抢着嫁”。

老物件见证生产生活发展变迁

林村村史馆里还陈列着各种木制、竹制、铁制、石制的农具和陶罐、瓦罐,这些都是手工劳作时代的产物与用品。见证了古老农耕文化到现代工业文明的变迁,彰显着自然村落的风土人情。

展柜里陈列的各种粮票、布票和一分、二分、五分面值的纸币,是贫穷年代的见证。

在两件陈旧的布袋包裹前,村史馆相关负责人介绍道:“这两件包裹是从一位80岁的村民家中找到的,当时她将要结婚,香港的亲戚寄来了两块布给她做衣服,因故没用上,存放了几十年。这也是改革开放前,林村乃至内地物资匮乏的见证。”

自行车、电视、“大哥大”彰显时代特色

一辆经过改装的上海凤凰牌28型自行车,既是以前人们的出行工具,也是运输工具。李珠如说,自行车也不是人人家里有,不但要有钱买,还得有资格买,没有“自行车票”也买不到。人们对自行车的爱惜,不亚于现在的人买汽车。

进口的日立电视机、笨重的木匣录音机、能播放盗版光盘的VCD充满了时代特色。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曾是上世纪80年代以前结婚时必备的“三转一响”。

陈列柜中还展示着一台摩托罗拉手提电话(俗称“大哥大”)。上世纪90年代初,一台大哥大要两三万元,当年在拥有一台大哥大,是一件非常“威水”的事情。

林村村史馆里这些代表性图片、实景再现,全面系统地展示了一代代林村人走过的峥嵘岁月和林村四个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

不少参观的老年村民都深有感触地说,村史馆陈列的物品是林村告别贫困、走向富裕的历史见证。一定会带儿孙来参观,让年轻后辈知道以往的艰辛、创业的不易、如今幸福生活的珍贵。

林村村史馆地址

具体地址:林村村史馆位于林村广场西南角林村广场,正对林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靠近西湖中心路。

开馆时间:每周二至周日开馆,开馆时间:9:00-12:00,14:30-17:30,19:00-21:00。

需要预约吗?不需要。

要买门票吗?不需要,是免费的!

编辑 刘桂瑶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