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头条 | 秋裤,安排!深圳今晨发布寒冷黄色预警
晶报
2021-01-07 11:12

冷空气接连抵达战场,7个“小冰人”已待命,今天你冷到了吗?深圳市气象台于1月7日6时在全市陆地发布寒冷黄色预警,预计8-13日我市持续寒冷,过程最低气温降至6-7℃,信号可能持续7天。

据深圳天气消息,预计冷空气将于今天下午开始影响深圳,风力也将逐渐加大,预计在今天夜间气温将会明显下降。与“跨年寒潮”相比,本次寒冷天气过程“最低气温相当,但寒冷持续时间长,人体感觉更冷”。

据深圳市气象台预报,冷空气7日下午开始影响深圳,8-9日最低气温6-7℃;10日天气阴冷;10日夜间冷空气补充影响,11-13日天气持续寒冷,14日起气温回升寒冷天气结束。另外,7日下午至8日沿海、高地及海区最大阵风7-8级。

深圳天气提醒市民,未来一周冷空气影响频繁,请市民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小孩、体弱和老人要做好防寒措施、预防心脑血管等疾病。市、区两级救助站、市区社会福利中心避寒场所开放,有需要的市民可前往,地址及联系电话可通过12345电话查询。

-19.5℃!北京迎1966年以来最冷早晨

1月7日6时,北京南郊观象台气温降至-19.5℃,迎来1966年以来最冷清晨。今天白天,北京仍有阵风6、7级,最高气温仅-7℃。此外,中心城区在-15至-20℃之间,西部地区风力较大,体感十分寒冷。

气象专家提醒,北京迎来近54年来最冷早晨,目前北京大风蓝色预警及持续低温黄色预警中,风寒效应明显,体感特别寒冷,公众早高峰出行注意防风防寒防冻。明后天,低温天气持续,最低温仍在-10℃上下,防寒保暖工作仍不能放松。

▲北京居民潘女士家的玻璃被冻出窗花。

全国近九成国土冷如钻冰箱,你在冰箱哪一层?

2021年首个寒潮预警持续生效中!预计此次最低气温最低点主要在今明天。

除了明显降温,北方的大风、南方的雨雪也都将加剧体感的寒冷程度,尤其此次强冷空气主体位置偏东,且低空冷气团更加寒冷,东北、华北、黄淮等地受影响最大,没有暖气的南方这次也将成为雨雪集中区域,湿冷无处可躲,“冰箱冻哭者联盟”已上线,大家千万注意防寒保暖,千万别感冒。

冻到开裂?小心膝盖“受伤”!

天气变凉,膝盖第一个知道:弯不下去,也直不起来。作为身体最不耐寒的“承重关节”,保暖这件事,必须做到位,今天教你几招,让膝盖快点暖起来。

1. 穿上秋裤。增添衣物是膝盖保暖最直接的办法。一般来说,气温低于10℃就应该穿秋裤,随着温度降低,秋裤应该适当增厚。

2. 学会热敷。热敷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局部代谢的作用,也可缓解肌肉痉挛、松弛神经、改善筋腱柔软度。热敷后,在膝关节的周围大面积揉搓2~5分钟,促进血液循环。热敷的温度切忌过热,患有急性炎症、血栓性静脉炎、外周血管疾病、局部皮肤外伤的人,不宜热敷。

3. 加个护膝。关节炎患者、老人及久坐室内的上班族,膝盖更容易受凉。不妨加个护膝,让膝关节得到更好保护。

为何今冬这么冷?专家释疑

近期冷空气频频来袭,与此同时,关于“冷冬”还是“暖冬”“全球变暖”等话题也颇受关注。入冬以来我国很多地方温度偏低吗?原因何在?冷空气频频来袭与全球变暖矛盾吗?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宋连春为您详解——

1. 你切身感觉到的寒冷,可以得到数据支持吗?

今冬确实像大家感受到的那么冷吗?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统计,入冬以来(2020年12月1日至2021年1月5日),全国平均气温为-4.4℃,较常年同期气温(-3.8℃)偏低0.6℃,为2000年以来第六冷。

▲历年12月1日-1月6日全国平均气温(1961-2020)

具体来说,今年冬季以来,我国除西藏大部、四川西部、云南、黑龙江西北部等地气温较常年同期(1981年至2010年平均)偏高外,全国其余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低,尤其西北地区北部、内蒙古大部、西南地区东部等地气温偏低2℃以上。

▲2020年12月1日以来全国平均气温距平分布,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偏低

实际上,从统计数据来看,与历史同期相比,今冬以来冷空气活动的频次并不多。2020年12月,先后有两次冷空气过程影响我国,分别为2020年12月13日至15日(全国型强冷空气)和2020年12月29日至2021年1月1日(全国型寒潮)。这两次都是全国型冷空气过程,影响范围大,冷空气强度也较强。特别是跨年的全国寒潮天气过程,影响范围广、强度强、部分地区风寒效应明显,过程降温幅度超过8℃的面积有321万平方公里,综合考虑其强度和影响面积,为近10年来排名第六的寒潮天气过程。

2、“冷冬”还是“暖冬”?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后期我国还会有冷空气活动,或达不到过去这几次全国型寒潮的强度,但冷空气活动还是会比较频繁,部分地区的气温可能会持续偏低。

人们热衷于讨论今冬到底是“暖冬”还是“冷冬”,但现在还不能完全下定论。一是今年冬季持续低温天气在历史上看并非太极端,二是目前冬季还没有结束。预计1月下旬开始气温会逐渐回暖并转为较常年同期偏高,2月全国大部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的概率较大,所以目前还不能说这个冬季是近年来最冷的冬季。

从过去几十年全国冬季平均气温的历史序列来看,我国整体呈增暖趋势。

3、“全球变暖”与近期冷空气频繁来袭矛盾吗?

冷空气频频来袭,恰恰与全球变暖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首先看表层,造成近期大范围气温偏低的最直接原因是欧亚中高纬“西高东低”的经向型环流和偏强的东亚冬季风,并且这样的环流形势自12月以来一直持续。

从更深层和更大范围来看,赤道中东太平洋目前处于发展盛期的拉尼娜事件,2020年9月北极海冰异常偏少(历史第二少)。这两个信号,都为今年冬季的经向型环流和偏强的东亚冬季风提供了重要的背景条件。

再往更深层看,全球变暖的总体趋势没有变,但是在此趋势上会出现年际尺度上的冷暖波动,以上两个年际尺度的外强迫信号是在全球气候变暖这一整体趋势背景下对气候的一个年际变率调制,它们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但会影响个别年份的冬季气温出现冷暖波动。

甚至,其波动都与全球变暖密切相关。全球气候变暖会改变全球的大气环流形势,通过海洋和大气、陆地和大气的相互作用影响到局地的气候。比如北极海冰情况,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最初源地来自北极,盘踞在北极上空的极地涡旋会将冷空气“锁”在极地。同时,北极地区又是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最敏感的区域,其地表气温的增暖速度是全球的2倍到3倍,这被称为北极放大效应。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2020年9月北极海冰达到历史第二少,极地涡旋减弱、分裂,偏向欧亚地区,难以“固定”冷空气而由其南下。近期北美地区偏暖和欧亚地区偏冷都与此相关。

极端冷事件频发,正是对全球变暖的典型响应。从长期变化趋势来看,气候变暖已经导致了极端事件发生频率增加、强度增强。

编辑 陈晓玲

(作者:晶报)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