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精品育人才,深圳市文联发布年度工作十大亮点
晶报记者 段凤英 通讯员 文逸
2021-01-04 19:21

刚刚过去的2020年,深圳市文联团结带领全市文艺家、文艺工作者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为深圳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贡献了文艺力量。

近日,深圳市文联发布2020年工作总结。回眸这甘苦交集的一年,深圳市文联2020年工作十大亮点,见证了深圳文艺界踏实走过的路。

亮点一:

高举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

市文联党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抢抓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和实施综合改革试点重大历史机遇,不断加强文艺界的思想政治引领,引导文艺家自觉维护党的领导,将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在市文联全委会、主席团会、各直属文艺家协会主席团会、理事会上推广,引导全市文艺界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努力培育崇德尚艺、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

亮点二:

以艺抗疫,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文艺凝神聚力的独特作用

2020年新春,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市文联积极发挥组织优势、文艺优势,以实际行动彰显忠诚与担当。1月31日,向全市文艺工作者发出了“勇于担当,全心战疫”《倡议书》和征集“万众一心、抗击疫情”主题文艺作品的启事,号召和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优秀文艺作品,宣传中央的决策部署,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礼赞战疫英雄,普及抗疫常识,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广大文艺工作者迅速行动起来,用歌舞、书画、影像、诗文、民间文艺、魔术等文艺形式,共同描绘众志成城全民抗疫的激越画卷,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文艺力量。全市(含各区)共征集到各类文艺作品9000余篇(幅/首/条)。《最美女医师》等10多首歌曲入选学习强国平台,《拿出勇气》《战胜恐惧》等入选“全国优秀‘战疫’公益歌曲展播”;《战疫V必胜》《院士•战士》等美术及各类作品被人民网、新华网、学习强国、中国文艺网等媒体客户端刊登或转发;举办“我们在一起:深圳抗‘疫’主题艺术展”“生命的力量—全国‘抗疫’主题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产生了广泛影响。

亮点三:

党建引领,深化改革,进一步激发文联组织的创新创造活力

始终把党建作为文艺事业发展的动力,党的领导作用进一步凸显。充分发挥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将广大党员群众的思想和行动凝聚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的生动实践中。创新组织生活形式,打造“艺党课”品牌,党组书记带头开讲,融政治性、思想性与艺术性于一体,主题鲜明、立意深远、引人共鸣。扎实推进各协及挂靠协会的党建工作,深圳市诗词学会成立党支部;落实“一对一”挂点联系马峦街道工作,实实在在联系服务群众;在党建引领下,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提升工作目标,创新工作举措,强化工作责任,进一步激发文艺工作者的热情和创造活力。

亮点四:

打造精品,向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献上艺术厚礼

围绕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这一时间节点,通过选题规划、创作生产、宣传推介等环节,催生一批体现时代精神、富有艺术内涵、具有浓郁深圳特色、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的精品力作。推出报告文学集《深圳报告③——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前沿记录》、长篇小说《叉仔——与深圳一起成长》、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优秀文艺评论与理论研究成果系列丛书;实施“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并举行专题展览,多件作品先后入选“大潮起珠江——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打开的窗口是美丽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深圳建市40周年美术作品展”“大美‘双区’——广东省庆祝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美术作品展”等具有历史意义的大展;举办了“见圳传奇——以影像的名义致敬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摄影展”“创意与传承——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书法作品展”“改革创新再出发——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优秀剪纸作品展”“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优秀舞蹈作品回顾展”等系列专题创作展;《点亮未来》(李瑞琦作词、杨乐作曲),《新时代歌谣》(田地作词、印青作曲),《在深圳湾眺望》(唐跃生作词、彭振作曲)等原创歌曲广泛传唱。12个文艺门类共同奏响特区文艺的强音。

这一年,深圳文艺精品创作也结出丰硕成果。刘昭的评书《为民服务》荣获第11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文学奖;李亚威编导的纪录片《凤凰涅槃》《赵卉洲的故事》《王文旺和他的老物件》《杂技团》《客家人》《绣》《艺苑名家》分别荣获包括2020加拿大金枫叶国际电影节“纪录片类最佳导演奖”“民族影片国际贡献奖”“纪录片类最佳艺术效果奖”“民族影片国际贡献奖”和第26届中国电视纪录片“系列片十佳”“长片十佳”“十优栏目”作品在内的国内外9项大奖,彭臣创作的剧本《胜算》获第15届夏衍杯“优秀电影剧本奖”;邓一光的《人,或所有的士兵》、蔡东的《星辰书》分别获得“2020花地文学榜”年度长篇小说和年度新锐文学奖,吴君的《万福》上榜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主办的“中国好书”月榜;15位深圳画家作品入选深圳大芬国际油画双年展;19名深圳摄影家20件作品入选第4届深圳国际摄影大展;廖虹雷、彭全民合著的《宝安历史文化民俗》和获得广东省第9届民间文艺著作奖一等奖。

亮点五:

培育品牌,为人民提供丰富优质的精神食粮

品牌活动是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标识,众多文艺品牌在长期不懈的打造中渐臻成熟。第7届深圳文学季努力为新时代中国文学注入新活力;“第一朗读者”在深圳湾畔创新舞台表现形式,“创意剧场”推出三部原创戏剧;第26届中国纪录片学术盛典和第13届深圳青年影像节用影像记录伟大的时代;“2020深圳十月音乐汇”、市音协合唱团四季专场音乐会呈献深圳音乐原创成果;第4届深圳舞蹈月9大主题板块活动炫舞缤纷;第2届深圳国际水彩画双年展、第9届全国(大芬)中青年油画展、第2届大芬国际油画双年展等国家级国际性美术大展和第15届“深圳画家画深圳”一展美术创作强劲实力;“2020·深圳书法篆刻年度展”在承续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致力于创新;第4届深圳国际摄影大展和第6届深圳摄影作品年度展在光影璀璨中展示深圳的城市特质;第13届深圳市“鹏城杯”新人新作曲艺(表演)大赛持续培育曲艺新人佳作;2020深圳民间文化周暨第14届客家文化节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第3届深圳国际魔术节10项大型活动魔光魅影跨年持续两月迎新春;新创办的首届深圳文艺评论征文大赛努力跟上文艺创作繁荣发展的步伐。

以人民为中心是文艺事业的根本遵循,市文联一直致力于把优秀的作品和精湛的艺术奉献给人民。各艺术门类品牌活动新意迭出,亮点频现,与人民共享文艺发展的成果;在“深圳城市文化菜单”中,“艺术主菜”馥郁满城,彰显深圳的文化品质;“到人民中去”文艺志愿活动下基层、进军营、到对口帮扶点,把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送到百姓身边;“春天的交响 2019—2020深圳市文艺作品展演”用文艺精品成果向人民汇报,向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献上一份深情的艺术厚礼;多个项目入选全市“创意十二月”。

亮点六:

理论研究,为特区文艺发展把脉定向

总结文艺实践,发挥创作的前瞻引领作用,是文艺理论研究的应尽之义。完成《深圳文艺40年》的出版,对各艺术门类40年来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在北京举行深圳原创歌曲40年历程回顾与发展研讨会,并发布“深圳原创歌曲40年40首歌”歌单,全国权威专家认真总结提炼深圳音乐创作的经验,对未来发展进行谋划布局,“主旋律创作的深圳现象,原创歌曲的先行示范”成为深圳一张亮丽的名片。举办了“深圳湾文化评论征文大赛暨首届深圳文艺评论大赛颁奖典礼”,为深圳文艺评论工作者搭建起一个新的平台,发现、培养和鼓励了一批优秀文艺评论工作者,为深圳文艺评论事业添砖加瓦。第3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发展峰会集聚11个城市的文学机构和文学研究力量,进一步增强粤港澳文学的凝聚力、影响力和辐射力,发出属于湾区独有的声音。

亮点七:

强化交流联动,情牵大湾区,开创基层文联和“两新”文艺组织新局面

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文艺交流合作,为大湾区建设提供强有力文化支撑。组织召开深莞惠港澳文艺界第一次联席会议,制订五地文艺工作联席会议方案。

第10届深港都市水墨画作品交流展坚持不懈地拓展水墨艺术的国际视野;第2届大湾区杯(深圳)网络文学大赛颁奖暨第三届大湾区杯(深圳)网络文学大赛的启动,有力推进大湾区文学的融合发展;创办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杂技艺术周,推动大湾区杂技事业和产业大放异彩。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深圳舞蹈月的重磅主题活动“深港澳舞蹈交流展演”改为线上举办,香港、澳门和深圳的舞蹈家在“云端”上演3场精品剧目,呈现多元文化的交织与碰撞。

进一步加强市、区文联联动,通过联合举办各门类文艺精品创作工程、文艺品牌活动等方式,整合全市文学艺术资源,凝聚合力,形成更加成熟和规范的运作模式,成为文艺事业在资源和人才方面突破瓶颈的有效方法。深圳国际摄影大展在全市各区开设27个平行展、深圳民间文化周开设5个分会场,覆盖面广、市民参与度高、影响广泛、效果明显。

聚力新时代基层文联组织建设,广东省首个社区文联——宝安区西乡街道桃源社区文联成立,下设12个区文艺家协会分会,已开展一系列文艺活动;盐田区成立电影电视家协会,龙华区成立民间文艺家协会,坪山区成立音乐家协会、舞蹈家协会;南山区音协,龙华区作协、区音协、区摄协完成换届,强化了队伍,夯实文艺事业的组织基础。

大力拓展服务新文艺组织、新文艺群体的渠道,团结引领“文艺两新”听党话、跟党走,帮助扶持各阶层文艺工作者成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有生力量。论文《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有生力量—深圳市发挥“文艺两新”作用的实践和探索》入选中国文联理论研讨会。指导成立深圳市佾礼佾舞文化研究院等2家社会组织。督促、指导58家挂靠社会组织规范年检等工作。

亮点八:

培养人才,培训扶持+研讨推介+采风创作多措并举

促进文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文艺人才的培养力度。10部文学作品入选第7批深圳重点文学作品扶持项目;第3届“舞蹈英才计划”入选的8位青年舞蹈编导创作出8个风格各异的原创舞蹈作品;“剧本车间·读剧场”以读剧展演形式推介8部优秀原创剧本;实施精品戏曲名师传承计划;与中国民协联合主办“全国民间文艺展演”和“中华颂”第11届全国民间小戏小品曲艺大展;举办名家名刊文学创作培训班、深圳文艺评论骨干专题研修班、深圳市文艺名家驻校计划——创意写作与中小学科幻教育教师研修班;加强对优秀文艺作品的学术研讨和宣传推介,举办了深圳校园文学40年成就总结推介活动、深圳中小学生科幻小说书系首发式,对王国猛、彭名燕、吴君、吴亚丁、秦锦屏、吴俊忠、黄子真、陈再见、王国华、盛非等作家的作品进行研讨推介;组织文艺家代表外出采风积累创作素材;编印组联和创研信息,加强创作指导。

亮点九:

扶贫攻坚,对口帮扶村获评“最美乡村”

围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积极推进对口帮扶群星村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壮大村集体经济,开展引水工程、优化村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等建设项目;以“深河情深 决战决胜”为主题,组织深圳、河源两地艺术家进行采风创作活动;扶贫重扶智和扶志,文艺志愿服务团多次赴河源市和群星村送春联、摄影和文艺精品演出;挖掘革命历史资源,打造红色旅游特色村。群星村获评“广东省年度最美乡村”。

亮点十:

推进阵地建设,深圳文学艺术中心动工

作为深圳重大建设项目和文化惠民重点工程之一,深圳文学艺术中心于3月围档开工。这是具有“原创、展示交流、市民参与、综合服务”四大功能的文化设施,以文艺原创为核心,成为文艺精品的“孵化器”、文艺产品创新生产的“第一车间”,填补深圳缺乏大型综合性文艺原创基地的空白。

继续拓展联络服务广大文艺工作者和宣传文艺成果、树立文联形象的平台,努力建好、用好、守好各类媒介阵地。完成《深圳文艺通讯·百家》和《深圳文艺年鉴2020》的编撰出版,《深圳文艺年鉴2019》被省史志办评为优秀年鉴;改版升级深圳文学艺术网,扩大市文联微信公众号的传播和影响力;加强与中央、省、市媒体平台的合作,快速、全面地传播深圳文艺好声音。

编辑:陈章伟

(作者:晶报记者 段凤英 通讯员 文逸)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