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民法典 融入新生活
深圳特区报记者 戚金城
2020-12-25 08:33

编者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中国迈入“民法典时代”。这部承载着几代立法者、法律工作者乃至亿万人民梦想的法律,在不久的将来会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本报今起推出系列报道,邀请法律专家从不同层面对《民法典》进行解读。敬请垂注。


12月的观澜河畔,依然郁郁葱葱。我国首个民法主题公园——深圳民法公园坐落于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下称《民法典》)即将施行之际,深圳民法公园荣膺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近半年来,不少市民走进深圳民法公园学习《民法典》,镌刻着《民法典》相关内容的方形大理石墙直映眼帘。

目前的《民法典》共七编外加一个附则,总计84章、1260个条文,总字数超过10万字。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翟墨认为,《民法典》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2021年1月1日,《民法典》即将正式实施,这部法典会给我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回应社会变革的挑战

据统计,《民法典》维持了现行民事法律体系68.8%的基本规则。在1260个条文中,《民法典》对原有民事法律规则进行重大调整的条文总计接近400个,比例超过30%。面对社会变革中的种种挑战,《民法典》采取了一种社会本位的立法观念,既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休戚与共,又诠释了危难之间的社会关怀。

宝安一工业园“天降”铁架床、罗湖一小区24楼扔哑铃和小推车、南山一名6岁女婴被洗发水砸成重伤……近年来,深圳屡次发生高空抛物案。在以往部分高空抛物事件中,天降横祸、整栋赔偿的案例屡见不鲜。《民法典》通过苛以每个高空抛物相关主体非常明确的义务和责任,进而较好地破解了风险社会中“有组织不负责”的难题。其第1254条对侵权责任法第87条有关高空抛物的法律规则作出了全面修订,如物业服务企业等建筑管理人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建筑物中有物品抛出。

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深圳物业服务企业开始行动起来,如小区加装防高空抛物网、高层监控;住在楼上的居民加强了安全意识,如检查阳台上的花盆、空调外机是否移位。

作为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民法典》适应了维护基本经济制度、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适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强化了对人格权和财产权的保护;回应了科技爆炸和科技进步带来的时代问题;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有效回应了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回应了资源环境恶化带来的环境保护和生态维护的时代问题;回应了风险社会的时代需要,强化了损害预防和救济功能。

《民法典》体现中国智慧

如何处理民法规则的继受性与创新性之间的关系?在《民法典》的分编结构设计,以及物权编和婚姻家庭编中,部分法律规则的更新针对该问题进行了诠释。

《民法典》物权编的一大变化是专门规定了“居住权”这一新型用益物权。居住权主要是为了赡养、抚养、扶养等生活需要而设立,解决特定的家庭成员和家庭服务人员之间的居住困难问题。如在夫妻离婚后,若一方无房可住且经济困难,另一方则有帮扶的义务,为其提供居住权。在老龄社会,居住权也为“以房养老”提供了制度支撑,老年人可与相关金融机构达成设定居住权并以房养老的协议,由老年人将其房屋所有权在协议生效后移转给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在该房屋上为老年人设定永久居住权,由金融机构根据房屋的价值向老年人进行定期的金钱给付,从而确保其生活质量不下降。

对于居住权的设立,《民法典》充分体现了中国智慧。《民法典》的起草者认为,法律制度扎根于社会,立法的根基在于特定社会相应的社会需求,判断中国是否应当设立居住权制度,关键要看当前中国的社会需求。

近几年,类似“扶老人被讹”“见义勇为受伤无人赔偿”的事情时有发生。《民法典》新增 “好人条款”。险情发生时,见义勇为的人往往来不及过多思考,《民法典》对挺身而出的人宽容相待,豁免他们因过失造成受助人损害的责任,倡导团结互助,弘扬了中华传统美德。

编辑 高原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戚金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