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有幸在现场聆听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我深切感受到总书记对深圳的如山厚爱、高度肯定,让我们倍感振奋、备受鼓舞。”12月17日,在茅洲河畔茅洲河展示馆内,深圳市水务局局长胡嘉东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胡嘉东
胡嘉东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总结深圳经济特区发展“十条经验”中,专门讲到“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给全市水务工作者以巨大鼓舞,更加坚定了我们持续抓好水环境治理、巩固提升水环境质量的信心和决心,倍增了开创工作新局面的勇气和力量。
水务工作与民生福祉密切相关。“全市水务系统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蓝图、提出的要求,紧紧围绕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历史使命,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加快推动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型城市特点和规律的治水新路子,推动深圳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胡嘉东说。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市域消除黑臭水体
记者:过去,深圳包括茅洲河在内的很多河流污染十分严重,全市310条河流中,有159个黑臭水体,还有1467个小微黑臭水体。但从2016年开始,深圳仅用短短4年的时间,就全部消除了黑臭现象。您认为能够取得这样的成效,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呢?
胡嘉东: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2016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超过1200亿元治水,用4年时间补齐40年污水处理设施的历史欠账,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市域消除黑臭水体,全市水环境质量实现历史性转折。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展览时,对深圳水污染治理予以充分肯定。
深圳在短短几年间在水污染治理方面就取得了突出成效,我认为原因有很多,有机制方面,有工程方面,有管理方面等。但归根到底,是因为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有各级领导干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坚决推进。
省委书记李希亲自督战深圳水污染治理攻坚战,挂点督办污染最严重的茅洲河治理,5次赴现场督导推进,要求我们“闯出一条具有深圳特色的河流污染整治新路”;省长马兴瑞倾注大量心力,多次解决治水难点问题,要求“要尽快让老百姓看到治水工作成效”。市委书记王伟中任市总河长并担任污染最严重的茅洲河河长,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花费精力最大、下去调研最多的就是治水工作,坚持“一切工程为治水让路”。市长陈如桂任市副总河长,并担任污染严重的深圳河河长。市委市政府要求“以硬干部、硬作风、硬措施,坚决完成治水硬任务”,把河长制压实成责任制,全市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勇挑重担、全民参与的攻坚合力。
在此基础上,我们坚持全流域统筹、大兵团作战,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精细化治理等等,最终取得了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以全新思维来应对全新挑战
实行全生命周期的动态闭环管理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40年高速发展,深圳经济特区城市空间结构、生产方式、组织形态和运行机制发生深刻变革,面临城市治理承压明显、发展空间不足等诸多挑战。请问下一阶段,深圳在水务领域将如何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特别是在发挥深圳信息产业发展优势,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方面,有哪些思路和举措?
胡嘉东:习近平总书记讲到“要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加快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型城市特点和规律的治理新路子”时,我深受启发,并深刻认识到,这是总书记为我们深圳城市治理指明前进的方向。
深圳用40年时间走过了国外一些国际化大都市上百年走完的历程。这种时空压缩式的城市发展方式,一方面彰显了我们巨大的发展成就,另一方面也让“大城市病”等问题集中出现。就水务来看,我们深圳先后出现的缺水问题、洪涝问题、水污染问题,都与快速城市化密切相关。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总书记指明的方向,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加快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型城市特点和规律的治水新路子,在全国率先实现水务现代化。
第一,从时间维度,我们将把全周期管理意识贯彻到水务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一是强化规划引领,并以谋划推进重大项目为抓手,推动规划和计划的落实落地。二是以资质准入和质量监管为重点,抓好工程建设。三是以抓标准考核为重点,提高设施运营管理水平。
第二,从空间维度,我们将坚持系统思维,深化全流域治理、厂网河全要素治理、从源头到末端全链条治理、“水、产、城共治”,科学规划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处理好城市生产生活和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既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又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第三,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维度,我们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在治水管水全程用好“法治”和“信息化”两个工具。一是不断健全水法治体系,强化行业监管,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用制度管根本、管长远。二是大力推动智慧水务建设,创新水务建设管理手段、模式、理念,提升治水管水能力,让水务工作更加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
接下来,我们将以主动服务保障前海深港现代化服务业合作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光明科学城、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大空港新城等重点区域为突破口,将全周期管理理念贯穿水务工作的全过程各环节,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发展,推动我市在全国率先实现水务现代化。
推动深圳治水从“治污”向“提质”迈进
不断增进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记者: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以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圳水务部门有哪些“十四五”规划方面的谋划?
胡嘉东:“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蓝图、提出的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强国城市范例、大湾区核心引擎”开展水务工作,紧紧抓住水环境、水资源、水安全三个主攻方向,努力在“十四五”期末,推动深圳水务领域公共服务水平和水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谱写出一幅水环境“长制久清”、水资源充足优质、水安全坚实稳固、城水相融、人水和谐的幸福图景,推动深圳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成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两山理论”的最佳样板。
一是实现水环境“长制久清”。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一方面通过“排水管理进小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行动、水生态修复等措施,持续巩固提升水污染治理成效,推动水环境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另一方面,坚持水、产、城共治,高质量建成1000公里碧道,打造一系列高品质的滨水空间,让优美的水环境成为深圳最鲜明的城市底色,成为深圳特有的城市魅力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二是实现水资源充足优质。加快推进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构建东江、西江双水源保障格局,建成双源互通、调配灵活的水网体系,为深圳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充足的水资源,大力提高城市的综合承载力。加快推动自来水直饮工程,让全市人民“打开龙头就能喝”,享受高品质生活。
三是实现水安全坚实稳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是发展的前提”的指示精神,始终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全面提高水旱灾害防御水平。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高标准推动海堤建设,强化内涝治理,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提高洪、涝、潮、旱灾害防御能力。
编辑 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