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院士:国内疫情防控面临两大风险,新冠病毒“环境传人”成新课题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良龙
2020-12-19 22:57
摘要

钟南山称,大数据在此次新冠肺炎防控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为政府正确决策、精准施策提供科学依据,为防止疫情蔓延、建立前瞻性研究模型,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发挥支撑作用,同时也为新冠病毒结构分析、疫苗和药物的研发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12月1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钟南山在出席2020金域医学学术委员会专题研讨会时认为,国内疫情防控面临两大风险,一是境外输入,二是新冠病毒通过环境进行传播。

今年1月20日,钟南山曾以连线嘉宾的身份出现在中央电视台“新闻1+1”节目中,首先说出“肯定有人传人现象”。12月19日,钟南山在此次研讨会上说:“(新冠病毒)原来是人传人,现在出现了一个新的课题:环境传人。”他表示,新冠病毒的环境传播是新出现的课题,需要科学家寻找规律并研究预防措施。比如,冷链外包装的病毒会不会使人感染?病毒浓度达到多高会出现感染?病毒能够存活多少天?这些新问题都需要我们找出规律,研究预防措施。

钟南山透露, 世界卫生组织正在研究一份报告,主题是首例新冠肺炎病人是在何时何地出现。“不管怎么说,都需要一份实验室的诊断结果,能够证实(首例病人)才好。”

此外,冬春季是流感多发季节,这对医生准确鉴别和诊断提出了更高要求。钟南山说,“流感病人出现发烧流涕、全身疲劳、肌肉酸痛等症状,这与新冠肺炎的症状是一样的,到底是流感还是新冠肺炎?一旦诊断错了就不得了。这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钟南山称,大数据在此次新冠肺炎防控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为政府正确决策、精准施策提供科学依据,为防止疫情蔓延、建立前瞻性研究模型,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发挥支撑作用,同时也为新冠病毒结构分析、疫苗和药物的研发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疫情之初,他的团队分析了1000多名新冠肺炎患者的情况,了解新冠病毒的潜伏期和特征,实践证明作用很大。“我们还通过对将近100万张CT采用人工智能分析,帮助医生诊断新冠肺炎,明确预测重症患者的方法,并可以及时采取一些更好的医疗手段预防。” 

钟南山说,这些数据如何变活?需要结合临床,了解数据的背后意义。“这是什么病?这个病人的情况是怎么样,你再通过这些大数据的话,那你就可以得出很多非常有价值的东西。”

编辑 范锦桦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良龙)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