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实用也要有“文艺范儿”!深圳地铁举办文化艺术创想会

深圳特区报记者 徐兴东 通讯员 黄赜 石舒娅
2020-12-17 17:38
摘要

“‘阳光+家’深圳地铁艺术设计创想会”在坪山美术馆开幕

继品牌升级后,12月17日,深圳地铁在文化塑造提升方面再度创新,由深圳地铁集团指导,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办,UCD新文创策略研究室/UCD公共艺术发展平台联合主办的“‘阳光+家’深圳地铁艺术设计创想会”在坪山美术馆开幕。本次创想会邀请了来自全球各地的15位著名艺术家、策展人、文化学者及轨道专家,以国际化视角结合深圳地方文化,共同为深圳地铁量身打造兼具“空间美”与“实用美”的艺术设计方案。

深圳作为“设计之都”与“创意之都”,其文化力量与艺术魅力日益凸显,并向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不断迈进。而地铁艺术设计,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文化展示平台,不仅象征着城市建设水准与审美标准,作为精神与文化的载体,还将成为城市记忆的一部分,流传百年。创想会以地铁16号线为蓝本,包括著名建筑师/坪山美术馆馆长刘晓都,前纽约城市文化事务部总监Tom Finkelpearl, 国际知名建筑师Tobias  Putrih,英国新媒体设计团队Immersive创始人John Munro等在内的艺术家,通过云上圆桌会对各自的方案和创意进行了展示说明。此外,艺术家们在“阳光+家”的主题概念及“世居、客居、新居”的文化定位下,探讨了深圳地铁的艺术设计未来,并深度挖掘深圳非遗文化在地铁元素中的体现,期望通过设计实践打造轨道上的城市创新文化艺术平台。

据介绍,深圳地铁集团从轨道交通景观文化艺术线网总体策划的高度,以文化理念先行,统领设计、施工、运营全周期的“新地铁设计”思路,搭建全球跨界别设计力量,给予城市更加广阔的公共艺术视野。深圳地铁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深圳地铁将汲取本次会议精髓,进一步深化艺术设计方案,打造符合’线网一体化、文化艺术一体化、个站、地下空间一体化、地上空间一体化’五个一体化策略的文化地铁、艺术地铁、景观地铁线路。”

编辑 关越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徐兴东 通讯员 黄赜 石舒娅)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